官山河美丽变身记

发布时间:2020-07-03 09:15浏览次数:

盛夏傍晚时分,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岸美水清的官山河沿岸,成了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然而,之前,由于很长时间的疏于管理,这条河的环境卫生并不尽如人意,附近居民对它也毫无亲近之感。

整治从2010年开始,分三阶段进行,官山河踏上了美丽变身之路。第一阶段至2015年,完成官山河官山闸至慈南街段河道;第二阶段至2017年,按照《官山河“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实施控源减污、内源治理和生态治理,完成河道污水零直排;第三阶段至2019年,组织实施完成慈南街至小西坝闸段防洪维修综合治理工程,创建美丽河湖。

“水系整治的总体功能定位是‘亲水宜居、生态景观、自然风貌、乡村休闲’。”区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说,官山河水系治理工程性质上属于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但从治理内容来看比传统河道治理更加丰富,效益更加多元。

官山河是一条历史文化之河,流域涉及3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中国大运河浙东运河宁波段,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之小西坝旧址及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应修人故居。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各方充分考虑对文物保护单位及遗产点的保护,古运河及其沿岸历史文化古迹得到完好留存,让居民在休闲时能感受文化的厚重。

“通过官山河堤顶绿道建设,以点串线,既为老百姓增加了一座可走可看的运动休闲公园,又将渡口文化、运河文化、当代文明有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昨日历史与当代文明巧妙结合的文化印记。”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工程从前期谋划开始,就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按照“源头削减、中途滞蓄、末端控制”的系统治理原则,通过实施园路边沟、生态植草沟、湿塘相结合的海绵设施,工程实施后实现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7.47%,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为65.06%。工程新增湿塘水面积近4000平方米,增加了河湖滞蓄空间,并满足了海绵城市控制指标。

城市因水系而灵动,乡村因河流而美丽。官山河上游区域的慈城新城,被列入宁波城市规划核心区块;中游区域的前洋E商小镇,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下游区域的裘市村,成功创建为江北区美丽乡村。

“官山河水系环境面貌的提升,促进了河湖周边旅游观光、游憩休闲等多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对官山河水系区域水环境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官山河水系周边老百姓整体认可该河道的治理成果,尤其对于公园的绿道、廊架、长凳、河埠头等便民设施的设置感到非常满意。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