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车出行到公交绿色时代
图为今年新投放的新能源1路车。
图为《宁波报》报道1路车相关新闻。
1956年2月6日,在一片欢呼声和锣鼓声中,一辆挂着“庆祝本市公交汽车通车”字样的老福特牌客车从庄桥火车站出发,沿着甬江缓缓驶向汽车南站。这便是宁波历史上首条公交线路——1路。
1路车的通车不仅意味着庄桥火车站和汽车南站就此打通,使宁波人的出行更加便利,更意味着宁波从此进入“公交时代”。
开启宁波公交新篇章
1955年末,萧甬铁路分段重建修到了庄桥,但由于当时路基及技术水平问题,庄桥站至宁波站的铁路未能修缮,而宁波人想坐火车北上,只能从庄桥站上车。当时,宁波的交通还依靠着3000多辆人力黄包车和三轮车,而坐这些车多是较宽裕的家庭才能有的待遇,普通人基本靠走为主。为了方便市民前往庄桥站,宁波决定于1956年2月6日通行公共汽车,把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宁波汽车公司。
在当时的宁波市委机关报《宁波报》头版报眼下方详细地记载了1路车通行前的准备工作:“经理和修理技工们共同研究车身的油漆色彩,他们要把车辆改装得既舒适又漂亮;木工们连夜赶制车身和站牌;售票员们热心地学习售票和招呼乘客的每一个动作。”宁波汽车公司职工们当时都很兴奋,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齐心翻开了宁波的公交篇章。
“1路车开通那天,可以说是万人空巷。看稀奇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把庄桥站围得热热闹闹。”一直住在上邵村的张师傅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当时我才五六岁,被父亲举得高高的,瞅到了一眼。心里觉得真自豪啊,宁波第一辆公交车是从我的家门口开出来的。”
据了解,最早的1路车沿途停靠庄桥镇、压赛堰、正大火花(火柴)厂、封仁桥、车站路、新江桥(浮桥)、大道口(今东门口)、灵桥、濠河,终点站是永宁桥汽车南站,按照起步里程计价的模式,起步价0.02元,全程0.26元。
点滴变化见证发展史
从最早的庄桥站与汽车南站间的直通车,到晃晃悠悠途经当时繁华的孔浦,再不断地向东北延伸线路,60多年来,1路车日日夜夜驶过宁波的大街小巷,见证着宁波曾经的农民走进城市,遍地的农田竖起了高楼。
1974年,1路车开始来往于宁波南站和孔浦之间。当时孔浦聚集着许多国企、公司和店铺。在甬江的码头边,响彻着渔业工人的号子声,还有吊车和运载海货的汽车来来往往从早到晚忙碌着。而1路车孔浦始发点就在这个繁华的中心,当时宁波的马路不多,每天1路车就畅通无阻地载着一车车的工人来往于市区和孔浦之间。它看着孔浦从繁华逐渐消沉,又通过整改重燃起新的希望。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1路车的线路也在不断优化延长。1996年,1路车从孔浦延伸至路林市场,2011年再次延伸至庄市,从最初的10站路变成了30站路。
1路车横穿了半个宁波,便利着沿路市民来回市区的交通,隔几分钟就发一班车的频率更是被很多人称之为是宁波“最快的公交”。从慢到快、从简陋到舒适,从售票员到无人售票,再到公交IC卡和现在的移动支付,从最早的售票员口头报站、有报站器后的手动报站,再到最新的自动报站……1路车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也不断得到优化。
宁波公交走进绿色时代
今年的3月14日,一批崭新的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投放到了1路公交线路上。1路作为宁波公交历史最悠久的线路,也换上了新装,走进了绿色时代。
安装服务标语、打扫卫生、对驾驶员进行驾驶和例保培训……为了此次1路公交车能顺利投放,宁波市公交永安公司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开始准备工作。作为“95后”,志愿者小王表示,小时候他就经常跟着父母坐1路车去路林市场买东西,如今他能为1路换新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觉得很幸运。
栉风沐雨六十余载,1路车也历经多次“变装”。从最早的老福特牌客车到因客流需求开通的“双通道”车。据一位老驾驶员说,他还开过身旁有“大鼓包”的汽油车,夏天时一踩油门,从发动机冒出的热浪侵袭着他的大腿,长痱子是常态。唯一解暑的设备就是头顶的电风扇。当时的汽油车打方向无助力,大家都会调侃:“以前开车就像开帆船一样。”从“冒黑烟”的柴油车到现在的天然气车,车厢更加舒适,燃料更加绿色环保,驾驶员的工作条件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弹指一挥间,如今宁波的马路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已“换装”绿色能源公交车,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它们和1路车一起,历经风雨看着宁波的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几十年如一日,行驶在这个熟悉的城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