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桥河:绘就农村灵动之美
发布时间:2018-11-23 09:49浏览次数:
焕然一新的界址桥河。
深秋午后的慈城镇虹星村界址桥河水面泛着涟漪,河岸边树木仍郁郁葱葱,在周边金灿灿水稻田的映衬下,绘就了一幅农村灵动之美的田园风光。“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河,河岸两边常堆有垃圾杂物。”该村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经过整治,河水更清、河岸更绿、环境更美了。
界址桥河位于慈江南岸、古县城以南,为东西走向河道,沟通乍浦分界河和中横河,全长约930米。该河道村庄段住宅聚集,密度较大,部分化粪池只经过简单处理就直排入河,加上村民习惯在河道里洗菜、洗衣服,产生氨氮污染和磷污染。而农田段因农业面源污染,也给水体造成了很大负担。日积月累下,界址桥河的污染超过河道自净能力,成为劣Ⅴ类水体。
2014年开始,慈城镇累计投入260万元,用于界址桥河整治,清淤疏浚工程,虹星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美化工程,界址桥河两岸及河面绿化工程……自去年开始,界址桥河的整治工程逐一完工。去年7月,界址桥河终于摘掉了劣Ⅴ类水体的帽子。
水流速度快能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该镇有效利用生态补水机制,加强区域内闸泵管理,增强界址桥河的水体流动性。如今,该河道水质清澈了许多,河面浮岛绿植生长旺盛,两岸挡墙整齐,河岸整洁美丽。
“我们加大了河道保洁力度,建立了日常河面长效保洁机制。”慈城镇治水办副主任、农村发展局局长王翰告诉记者,界址桥河配备了2名河道专职保洁员,1艘保洁船,对河道进行每天8小时保洁,确保河面整洁、两岸无垃圾。同时,加强执法巡查及生产企业监管,严厉打击涉河偷排漏排以及超标排放的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行为。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