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五水共治>工作部署

洪塘街道河长日巡查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17-09-14 08:00浏览次数:

  一、自行设计两版《河长手记》。在区治水办下发《河长日巡查工作记录本》前,4月底我街道“零直排”创建办公室已自行设计制作《洪塘街道河长手记(第一版)》,第一版要求河长及第一河长填写负责河道概况(包括名称、长度、起止点和涉及区域、村庄)、治理目标(包括河道现场情况、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上级督导和舆情反馈整改情况、投诉及整改情况、涉及河道的其他情况)和日常记录(包括日期、主题、记录人和内容)。随着剿劣治水工作的推进,在结合河道实际状况、工程进展、河道 养护等基础上,《洪塘街道河长手记(第二版)》出炉。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将日常记录改进为日常记录表,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要求河长填写工程项目及进度、沿河新增排污(水)口、违章建筑、沿河问题、河面问题、畜禽养殖和补充说明这七项内容,大大简化了河长的记录方式,用简洁明了的表格形式提高了统计分析的效率。这两本逐步完善的洪塘街道河长手记成为江北区《河长日巡查工作记录本》的雏形,助力河长在日巡查过程中详细记录水体剿劣初期的各问题和情况,充分体现出街道各级河长对河长日巡查工作的严谨态度。
  二、建立“第一河长制”。洪塘街道在原有河长制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在全区首创并完善“第一河长”制度。为强化剿劣工作的上下联动,街道在各村级河道、小微水体增配了26名“第一河长”,第一河长由街道各科室科长或副科长担任,与基层河长共同承担责任。从而让街道科室力量和每一名机关干部切实参与到治水工作中。第一河长协助河长开展日常河道及小微水体巡查,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摸底,指导河长制定剿劣“一河一策”、“一点一策”,协助河长建立“一河一档”、“一点一档”,为治水提供强大助力。朱界村村委旁池塘的第一河长陈邑峰、朱界村北侧私人池塘的第一河长金丽娜在对朱界村两个池塘的日巡查工作中发现池塘淤泥层厚实、含有丰富的腐殖质,非常适合种植荷花,在与街道沟通之后,迅速指导村里开展朱界村池塘清淤和水质提升工程。朱界村5处池塘相继开展清淤工程,疏浚方量达到2348m³,目前5个池塘已全面完成清淤和水质提升等工程,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网格员配合巡河工作。洪塘街道依托基层网格员,建立“河长—基层网格员”双向互动、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的基层治水网络,推动治水剿劣由集中整治向群众自治转变,以网格为平台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到治水活动中。年初洪塘街道构建起网格—社区(村)—片区—街道(镇)四级治水网络和“4+X”模式(即每个网格配备一个网格长,一位网格指导员,一批草根网格员、一批对口网格员,X个网格服务团队),实现全街道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所有网格实行统一编码,统一管理,所有基层网格员与各级河道河长保持密切联系。基层网格员的加入,拓展了全民参与治水的空间与时间。网格员一旦发现涉水问题,第一时间联系河长,河长加强与治水办、经济、城建、城管等有关职能部门联系,问题当日备案,次日解决率到达95%以上。
  四、建立河长日巡查奖惩制度。洪塘街道“零直排”创建办公室对河长签到APP的每天签到情况实时记录在案,每周统计街道各条河道的签到率,制作成每周报表上报给街道主要领导、街道纪委和各级河长。签到率被纳入街道年底考核项之一,与各级河长的考核评分相挂钩。街道纪委出面约谈签到率较低的河长,督促整改,极大地提高了河长签到APP的签到率。
  五、巡查实例:150间沿河群租房拆违。在洪塘街道裘市大河剿劣初期,裘市大河街道级河长陈晓东及基层网格员在日常巡河过程中发现沿河150间群租房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乱排乱放导致附近水体水质较差。街道首创的八大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高效运转,市场监管、环保、安监、公安、综合行政执法、消防、农水、国土等八个部门联合街道启动缜密调查、快速认定、强制拆违工作流程,在短短3天时间内,将150间群租房、共占地150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全部拆除。此后,在河长日巡查的基础上,裘市大河涉水违建累计拆除6.3万平方米,淘汰低小散企业65家,成为全区剿劣一流样板河道。

作者: 洪塘街道
信息来源: 江北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