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99833108/2015-41475 | ||
组配分类: | 食品药品监管 | 主题分类: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15-11-19 |
学生餐饮安全事关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自2013年以来,江北区按照省、市百万学生饮食安全工程三年计划,稳步推进学生餐饮安全工程,规范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学校第一责任、师生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目前,该区学校117家学校食堂中,A、B等级达标率已达到89%,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8家品牌超市入驻校园,宁大周边餐饮“品牌街区”初步形成,学生餐饮安全保障工作得到较大提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实施三年,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机制,破“难”点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积极鼓励学校自主经营,切实承担起保障学生餐饮安全的职责。目前,在该区34所中小学校中,有23所学校的食堂实行自主经营。另外因场地限制等原因继续外包、送餐的学校食堂,其许可证法人代表均由校长担任,落实了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二是全面推进“阳光厨房”。该区51家中小学(含幼儿园)食堂及4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均安装了监控系统,实时现场观看或通过网络查看操作人员现场制售食品的整个流程,做到人员管理透明、环境卫生透明、食品原料透明、操作过程透明。三是创建校园餐饮“品牌街区”。以全新打造宁大“东街里”餐饮街为契机,34家食品经营户“阳光厨房”建设率达100%。在全市率先推行片区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由美食管理中心出资投保,保险额度达300万元。宁大周边餐饮成立自主管理组织,由学生、业主、校方三方组成,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二、固本强基加强安全监管,治“痛”点
一是夯实校园“软硬件”。推进“品牌超市进校园”,通过连锁直营改造,采用加盟、集中配送等形式,将品牌连锁超市引进校园,江北区已引入1家直营店、1家加盟店、6家集中配送。加强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建设,投入490万元改造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26个建设项目。二是推进量化分级管理。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和风险度评估情况,科学合理确定等级,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向社会公示。目前,量化分级A级单位32家,B级72家,A、B等级达标率达到89%,A级单位已全部实施“五常法”管理。以点带面,推进示范创建,该区已有4家省级示范食堂、17家市级示范食堂、23家区级示范食堂,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三是加强周边专项整治。以学校周边200米内为重点区域,以小餐饮、小食杂及食品摊贩为重点对象,开展了春秋季学生开学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百日攻坚”等专项整治。加强校园周边市容环境秩序整顿,实行定时、定员、定岗、定路、定职“五定”制度,确立重点巡控校园15家,月执法力量投入近300人次,取缔无证排档、流动食品小吃摊点等违章行为。
三、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疏“堵”点
一是主体培训树意识。该区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联合,分批分区域完成学校(幼儿园)食堂后勤相关负责人、食堂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操作规范培训,教育培训率达100%。通过网络等形式,播放操作规范视频材料,以便食品相关人员随时观看、学习。二是社会监督达共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册)、制作宣传栏(板)、举行班级专题黑板报评比、发布告家长书、校医进课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格局。辖区中小学每月开展一次“学校食堂开放日”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上“晒菜单”、“透明厨房”等形式,将学校食堂经营管理、食堂现场制作食品过程实时向师生、家长等公开,拓展“校讯通”、“短信平台”、“家长会”等家校沟通渠道,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三是应急演练提技能。学校均制订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每学年至少1次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有效强化师生将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