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951408/2025-63806 | ||
体裁分类: | 公告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审计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审核程序: |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审计局 | 成文日期: | 2025-09-01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区工作部署,区审计局对2024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区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审计委员会精神,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开展“经济体检”,为全区深入实施“1285”专项行动,打造“精致城区、幸福江北”提供坚强审计保障。
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区审计局共组织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24个,查出问题336项,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5080.41万元,收回政策预处理资金875.86万元,促进完善制度22项,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55条。
审计结果表明:2024年度我区财经工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及后续预算调整方案,秉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全力兜牢“三保”底线,不断提高财政资金质效。
——聚力发展稳进提质。有力落实上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整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发行政府专项债资金31.5亿元,重点保障产业园区提升改造、慈城古城先行区等多个区块建设。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优化财政支出,强化重点保障,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69.8亿元,在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交通路网结构、加力公共文化服务惠民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财政管理深化提效。推动基层财政改革,出台科技平台、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共文化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推动安置房结算,制定出台安置房结算管理办法。
——审计整改有力有效。2023年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共43项,42项已得到整改。专班化推进重大审计问题整改,形成闭环管理,近一年,1个审计整改案例入选市典型案例,1个审计案例推送省典型案例。
一、强化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审计情况
区财政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强化预算收支管理,增强财政保障力度,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34个项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时间滞后。34个项目资金分配时间最多滞后200天,涉及资金10688.83万元。
2.信息互联互通不完善,4个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未及时征收,涉及资金184.42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在对全区预算单位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等项目安排,统筹推进部门预算审计工作。审计结果表明,相关部门认真执行区人大批准的预算,各项经费支出控制总体较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完整,执行不规范,涉及资金14.91万元。一是1家单位的2个项目尾款6.91万元未纳入年初预算。二是1家单位的1个课题研究尾款8万元违规在项目经费列支。
2.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不到位。一是20个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在初验通过后半年内报审终验。二是7个政务信息化系统,未入账无形资产,共涉及金额411.38万元。
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审计情况
(一)“耐心资本”培育发展管理情况
对我区产业引导基金管理情况开展专题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末共出资设立本级产业基金3个,现存本级产业基金2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政府产业基金监督管理不到位。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对基金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投资运营情况等开展年度评价。
2.江北创投基金投资进度缓慢。投资时间主要集中在2022年,近三年无新增投资。
(二)小镇客厅运营管理情况
对膜幻动力小镇客厅运营情况开展专题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小镇客厅建成投用,园区配套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小镇客厅众创空间培育项目指标设置不合理,审核把关不严谨。
2.截至2024年底,小镇客厅4号楼第3层1120平方米整体闲置,未得到有效利用。
(三)产业政策制定执行情况
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开展专题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我区深入落实“8+4”政策体系,立足江北实际,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建筑业政策更新迭代滞后,引导作用受限制。区级建筑业政策沿用2017年政策条款,未按3年一轮进行优化调整。
2.科技“北岸新锐”评审机制不完善,专家作用未发挥。一是评选细则设置不合理,培养高成长科技型企业的导向不明确。二是专业评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仅凭提交资料数据打分,未跟进查看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四)经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情况
在各类审计项目中融合式开展经济合同全生命周期审计专题,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1.合同签订失准。主要存在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不一致,以及合同签订金额与投标文件的投标金额不符等问题。
2.合同监管失职。主要存在违规签订补充协议,合同执行与条款约定存在差异,以及未按合同约定处罚等问题。
三、民生保障改善审计情况
(一)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对2024年区级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专题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项目主管单位积极推进,财政保障有力,年度支出1.87亿元,如期完成各项任务。审计对项目实施管理、项目成效予以关注,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中介机构选取不规范不严谨。一是1家单位中介服务机构选取不规范,采取科室成员综合评分法选取,但未见评分细则。二是某道路中选检测单位将钢筋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检测交执行单位实施,未经建设单位审批。
2.农事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后存在部分农机设备闲置现象。
(二)文化建设发展资金管理情况
2024年,对文化建设发展资金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我区不断完善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注重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推进人文艺术产业事业协同发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1个街道未经审批自行拆除文化站,且未及时落实新址,影响街道文化工作开展。
2.数字文化产业园奖补资金使用缓慢,涉及资金50万元。截至2024年9月未见支出,未能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应有效益。
(三)住房保障工作落实情况
对住房保障情况开展专题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我区住房保障扩面推进,提前完成“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目标,房屋安全不断优化,推进“保险+服务”显成效。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安置房建设管理制度更新滞后。现行有效的管理办法仅适用于政府出资建设的安置房源管理,无法保障在国有企业等参与建设的情况下,各项安置房政策落实。
2.住宅物业保修金新政未及时推进。2022年《宁波市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修订出台,细化了保修金交存、使用、退还等方面的流程规范,但仍存在对较早年份项目交存单位不清、存续状态不明的问题,未主动跟进新规落实。
(四)养老政策推进落实情况
对养老政策推进情况开展专题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我区“老有康养”各项举措有力推进,居家养老“一体化”运营服务改革率先落实。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监管不够,购买服务存在工单不实、服务时间冲突等问题,涉及工时1057.7小时。
2.对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资金缺乏监管。未开展补助清算,导致多核拨运营补助11.09万元。
(五)人才及稳岗就业保障管理情况
对我区稳岗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题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我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聚焦产业加速人才集聚、强化保障筑牢平稳底线。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稳岗返还补贴未与实际用工单位进行分配约定,涉及资金4.74万元。
2.5家企业不符申报条件,获得创业类补贴4.55万元。
四、重大项目重点投资审计情况
2024年下半年以来,对全区11个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了竣工决算审计,经审计后总投资为42.38亿元,多计4114.04万元,收回财政资金875.86万元。审计结果表明,区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重大公共投资及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建设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对参建单位及中介机构服务监管情况
1.勘察方案未报建设单位审批,勘察费用计取不实。在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审计核减勘察费98.94万元。
2.对投标承诺的人员到位情况监管不到位。某项目中,参建单位现场主要人员未按合同规定到位或变更未按约定处罚,涉及违约金共计39.01万元。
(二)建设项目过程管理不规范。
1.进度款拨付监管不到位。如存在工程进度款支付与实际完成工程量不相符,超额支付资金等问题。
2.投资控制精细度不够。如存在工程工期设置不合理,合同工期超定额工期并设置提前奖励费等问题。
3.变更流程审批不到位。如存在变更联系单未按规定报主管部门备案或审批等问题。
五、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资源审计情况
对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实体化转型予以重点审计。审计结果表明,相关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运营总体平稳。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1.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未规范执行。一是存在存在重大事项未按规定履行集体决策程序问题,涉及运营服务考核奖励发放、房租减免等方面。二是存在工程项目决策不充分不详尽问题,涉及评定分离项目的评标办法、定标方案等方面。
2.2家国企对参建单位监管不到位。某地块装修等3个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未按合同或投标承诺到岗到位,涉及违约金16.36万元;未对某项目工期延期157天进行处理,应罚未罚16.08万元。
(二)国有资产资源使用管理情况
1处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监管不足。临时绿地占用面积审议不严,且绿地占用逾期未及时续签协议,涉及费用22.67万元。
2.资金保值增值不到位。一是未科学规划实现资金保值增值,也未按规定执行活期存款中标上浮利率。二是无大额资金需求下,提前支取七天通知存款,后续也未通过有效方式提高公款存放收益。
六、审计建议
(一)持续深化效能治理,保障财政稳健运行。强化统筹,推进“零基预算”,科学统筹财力配置,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厉行节约,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促进紧平衡下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强化绩效管理,提升绩效指标编制质量,加强对重大支出政策、重点领域资金、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
(二)持续聚力高质量发展,推进重大政策落地见效。不折不扣落实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推进“133”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101”企业梯队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制度供给和服务模式,加大产业扶持政策整合度,提升政策落地精准度,不断提高奖补资金使用绩效。
(三)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助力幸福江北打造。持续加大就业、教育、文化等重点民生领生保障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优质均。加强对民生领域的监管力度,跟进项目运行绩效评估,加快补齐短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四)持续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持续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抓好招投标、资金支付、质量安全、中介服务质量监管等重点环节管控,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有效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不断提高投资决策管理水平和资金监管水平。
(五)持续优化监督融合,确保整改落地见效。一体推进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对上级和本级审计机关查出问题实行动态监控、实时跟踪、闭环管理。深化审计监督与人大、纪检监察、巡察等部门的贯通协同,不断压实被审计单位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审计整改成效,实现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