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城区|宁波大学创新港:从“低效片区”到“科创孵化园”的精彩蝶变
从信息技术到新材料,从生物医药到智能制造……连日来,在宁波大学创新港内,22支入驻的科研团队正加速研发试验新成果新项目,整个园区俨然是一个创新活力的“孵化器”。另一边,园区则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咨询等服务,让团队获得了全周期成长支持,在如此精准高效的助力下,目前,在园区孵化的项目中已有5个成功转化成科技企业。
宁波大学创新港鸟瞰图对比
曾经,这里是一片老旧的厂房、一群低效的建筑,与周边林立而起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逐渐成为“城市之殇”。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集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宁波大学创新港。不仅保留了73%的既有建筑,更通过宁波大学的深度赋能,成为宁波市“精特亮”工程的璀璨明珠,书写着城市更新与产学研融合的崭新篇章。
一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记者了解到,宁波大学创新港的前身,是马应龙医院、部队营房、加油站及镇海工贸等老旧建筑群。这些建筑业态混杂、利用率低下,与周边新建的文创港建筑界面割裂,成为城市发展的“短板”。2022年,宁波市发布的《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指出低效片区开发是提升土地效率、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一环。园区改造正是这一政策的生动实践:通过“留改拆”分类施策,保留6栋既有建筑,新建5栋功能载体,既保留了工业遗存的历史记忆,又注入了创新活力,实现“腾笼换鸟”与“功能重塑”的双重目标。
3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焕新的宁波大学创新港,已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科技服务基地”的三维生态科创平台,是宁波科创版图上的新地标。如果说城市更新是硬件的重构,那么宁波大学的学科支撑就是软件的赋能。园区引入的核心场地宁波市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作为全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单位,正以科技成果切实转化破解产学研脱节的痛点。中心为早期技术提供中试平台、市场验证与资金对接,加速推动宁波大学在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学术“金点子”走向生产线。
宁波大学创新港
宁波大学创新港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更是宁波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新名片”。未来,这片热土将继续书写更多关于创新、绿色与共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