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953382/2025-63334
文  号: 慈政函〔2025〕51号 组配分类: 人大建议
发布机构:
有效
慈城镇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答复
成文日期: 2025-06-24 发布日期: 2025-07-02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民政府关于对《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 助推慈城旅游发展的建议》的答复函

慈政函〔2025〕51号

沈国峰代表:

您在镇十届人大次会议上提的《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 助推慈城旅游发展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慈城镇工作的关心与支持。针对您所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是非遗资源普查与保护传承。我镇已完成对既有非遗资源系统梳理,现有省级非遗5项、市级非遗3项、区级非遗28项,并积极引入古法造纸、香袋制作等新项目。启动“非遗传承人计划”,培育引进传承人12名,与“冯恒大”等老字号合作提供市场化支持。二是景区升级与体验项目开发。在民权路、太阳殿路、太湖路等核心区域内建成泥金彩漆、骨木镶嵌、龙船木雕、螺钿镶嵌、清供摆件等非遗主题场馆群,打造江北非遗共富工坊,推出20余项非遗体验产品,开发文创产品百余种,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非遗文化体验。三是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借助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和图文等形式,生动展示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艺术价值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举办非遗剪纸展、打铁花表演、明制婚礼巡游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此外,区、镇两级对非遗传授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传承发展均有相应政策,可按规定给予一定补助。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化非遗保护与创新。联合高校深入挖掘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文化资源,完善非遗档案数据库。扩大“非遗传承人计划”,新增跨区域交流培训,推动技艺创新与师徒传承。二是推进文旅融合与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提升江北非遗共富工坊运营,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区,新增古法造纸、香袋制作等体验课堂。结合实际谋划出台非遗项目的扶持办法,探索对入驻非遗传承人或企业提供租金、场地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招引更多非遗项目落地慈城。三是强化品牌营销与活动影响力。依托“行走慈城”新媒体矩阵,适时联合头部主播开展慈城非遗文化宣传推介。策划举办慈城非遗民俗文化活动,引入彝族非遗展演,联动山海情对口协作项目提升对外影响力。四是加力研学旅行与产品开发。积极推进成立“慈城古县城研学中心”,开发“非遗技艺”“古建探秘”等研学课程及高附加值研学产品,与相关院校签约合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研学基地。

最后,真诚地希望您一如往地支持和关心慈城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合理化建议。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民政府

                         2025624

(联系人:任翔,联系电话:0574-87649290



慈政函〔2025〕51号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 助推慈城旅游发展的建议的答复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