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江北 | 诊室里的“马尾辫”,24小时在线的健康守门人
“在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的儿保诊室,一条低马尾随着俯身查看婴儿的动作轻轻晃动,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带着宁波话尾音的叮嘱让诊室暖意融融……”日前,庄桥中心以“我的家庭医生-身边的健康守护者”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这是辖区签约居民来稿文章里对签约医生缪丽丽的暖心描述。
作为该中心儿保科科长兼家庭医生团队骨干,缪丽丽凭借十年如一日的专业深耕与细腻温情,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签约纸上的条款约定,转化为入户随访时的细致查体、儿童体检时的精准提醒、健康管理的定期追踪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行动,真正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地生根,化作触手可及的温暖守护。
晚上9点半,缪丽丽的微信提示音又响了,她点开家长发来的视频:画面里1岁半的宝宝小脸通红,额头上贴着退热贴。“体温没超38.5℃,先物理降温,再观察。”她放大视频,观察着孩子的呼吸频率,指尖在按键上快速敲出护理要点。
这样的“夜诊”已成常态。缪丽丽把手机设为特别提醒模式,她说,孩子的事情一刻都耽误不得。曾有个新手爸爸凌晨3点发来孩子呛奶的视频,她秒回指导急救手法;有的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她就开通语音问诊通道。
在缪丽丽的微信里,存着上百张家长深夜发来的便便照片、湿疹特写等。这样的24小时待机,让签约家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年轻妈妈们说,宝宝有个感冒发热,做家长的都很焦急,特别是晚上,究竟该不该送医院急诊,他们只有咨询过缪丽丽医生后才放心,专业指导穿透屏幕温暖了他们每个无助的时刻。
其实,诊室里的智慧不仅在于医术,更在于读懂中国式家庭特有的育儿密码。来自慈溪的新手妈妈李女士记得,初为人母时总带着十万个为什么冲进诊室:缪医生,辅食添加该怎么做?这两天出疹子了要不要紧……
面对那么多的问题,缪丽丽总是耐心讲解。她把普通检查变成了温馨课堂:用卡通身高尺讲解生长曲线时,会突然变魔术般掏出小摇铃逗笑宝宝;分析便便色卡时,顺手教老人辨识消化不良信号;发现宝宝因过度喂养出现绿便,她又笑着提醒说这是小肚子发的警报短信……
更让家长称道的是她化解代际育儿冲突的技巧。李女士曾为宝宝爬行训练犯愁——科学育儿理念与长辈总是喜欢多抱抱的习惯暗中较劲。缪丽丽捕捉到年轻妈妈求助的眼神,转身对奶奶笑道:宝宝现在要多爬爬,才能练出好身板。既维护了隔代亲情,又让科学建议落地生根。这种刚柔并济的沟通艺术,让无数家庭在诊室里找到育儿共识。
“缪医生记得我家宝宝爱看小猪佩奇!”在庄桥街道家长群里,这样的惊叹见证着数百份健康档案的温度。每份档案不仅记录着身高体重数据,还有诸如“鸡蛋过敏”“听到儿歌会笑”等个性化标签。
1985年出生的缪丽丽从苏州大学临床医学毕业后,历经了十余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践行着服务人性化的理念,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信任,累计签约儿童(居民)6000余人。她新推出的一次签约3年的向日葵个性化签约,目前已有100多人响应。她还为残疾及基因缺陷等特殊儿童寻求社会帮助及康复途径,对养育风险阳性的儿童,她会和托育中心及幼儿园沟通,一起上门进行一对一私人订制亲子和家庭养育指导。
这一切,织就了一张守护社区健康的温情之网,也让她成为百姓身边真正的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