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951467/2025-62610 | ||
文 号: | 北区司函〔2025〕5号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有效
江北区司法局
|
主题分类: | 司法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函 |
成文日期: | 2025-05-16 | 发布日期: | 2025-05-16 |
北区司函〔2025〕5号
邬赛红代表:
您在区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设立江北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议》,我们已收到。我局领导十分重视,对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组织人员予以认真办理,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关于您提出的“针对企业日益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设立专门的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方面的建议(该条建议被采纳)
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区企业面临的涉外各种法律风险,近年来我区以实现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有效平衡为目标,持续探索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2022年,区司法局联合外滩街道、公安江北分局等部门,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外滩涉外调解工作室”。2025年,迭代升级外滩涉外调解工作室,打造江北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与此同时,以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为依托,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
一是扎实推进中心建设。2025年,我区打造江北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查询、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公证指引、司法鉴定指引、商事调解和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具体位置:江北区老外滩中马路153号三楼。二是聚力整合服务资源。组建专业团队,江北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已拥有2名具有涉外调解能力的专职调解员,8名涉外律师(其中1名持有中、美、英三证,1名持有中、美双证),5名教师和外籍学生志愿者。重视人才培养,2024年我区重点培育涉外律师12人,安排4名律师参加涉外仲裁业务培训班,2名律师参加青年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2名律师参加涉外律师赴英国伦敦大学高级研究院高等法律研究所的研学项目。设立合作机制,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采用校地联合的方式,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创新基地,与宁波大学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输送涉外法治人才。三是稳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模式,线上依托宁波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线下依托企服中心打造法治服务专区,实现法治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流转、协调、督办和反馈;成立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提供包含但不限于涉外法律咨询、涉外合同审查、涉外纠纷调解、涉外公证等法治服务;结合“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依托4个一类站点、12个二类站点、145个三类站点,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服务。强化宣传与培训,线上充分利用“新江北”,常态化发布政策法规解读信息、宣传视频等内容。通过“小周说市”“北小法”共享直播间等,邀请法律专业人士直播带“法”。线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折页等进一步提高企业知晓率和利用率。建立健全涉企法治服务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和内容。
下一步,我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提升涉外法律水平:一是加强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各法治工作部门、高校、企业等培训资源,实现司法部门实务资源、调解机构实践资源与高校法学理论资源的有效对接与深度融合,促进涉外法治工作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或领域的交流合作,拓展涉外法治工作者的视野和思路。重点围绕原产地规则适用、海运物流、国际争议解决、海外投资东道国法律法规等领域,开发法律服务产品。二是拓宽服务路径。围绕关税政策、贸易规则、进出口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面临的高频多发问题,开展沙龙、涉外法律讲座、交流培训、涉外法治课题研究等活动,帮助企业了解“走出去”的投资环境及涉外法律风险高发点及解决要点。用好宁波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平台,提升涉外法治护航力。三是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育对外投资法律服务业务能力强的律师事务所、律师,打造一支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专业法律服务队伍。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关注,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局工作,给我局多提建议意见,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意见,努力改进和做好工作,为江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宁波市江北区司法局
2025年5月16日
(联系人:葛曼,联系电话:0574-8918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