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两新”代表走进鞍山村,感悟乡土之美
5月14日,浙江省“文艺两新”(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工作推进会在宁波市召开。当天下午,160余名与会代表走进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实地观摩、考察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观摩现场
观摩团首先来到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这里作为市级文化特派员工作站,详细展示了文艺赋能乡村的成果。随后代表们沿着“乡野Countrywalk带”开启沉浸式体验。在荷花塘畔,悠扬的古琴声伴着讲解员讲述的鞍山故事,让代表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代表们正在荷花塘附近观摩古琴表演
鞍山村北依马鞍山,南傍慈江水,东接千年古刹保国寺,西连慈城古县城。作为省级艺术乡建特色村,鞍山村通过党建引领、人才集聚、产业融合等举措,探索出一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目前村内已引进工作室、企业和团队20家,集聚文旅产业从业人员近200人,其中国家级艺术协会会员5位。2024年乡村游客流量超40万人次,乡村文旅新经济收入超1500万元。
代表们正在观赏“云上鞍山·共富工坊”的中式面点
在构城安屿人文聚落,代表们沉浸式体验了“文艺两新”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KOKO面包房飘散出的诱人麦香,与咖啡馆民谣歌手的乐声与咖啡香气交织在一起。
代表们正在了解构城安屿人文聚落
游客驿站广场上,非遗市集人头攒动,骨木镶嵌、年糕生肖、泥金彩漆等传统技艺展位前围满了观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边演示着骨木镶嵌的精湛工艺,一边热情邀请代表们动手体验,现场欢笑声此起彼伏。
非遗市集
鞍山乡野美术馆内,水彩画展正在展出。而馆外,30余位宁波知名画家正写生创作,或描绘着古村落的青砖黛瓦,或记录下村民们的邻里日常。安屿客厅里,非遗手作课堂正在进行。丰富的文艺活动,生动展现着“文艺两新”为乡村振兴注入的蓬勃活力。
画家正在鞍山村写生
值得一提的是,鞍山村已获评浙江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驻村艺术家陈晟被评为省级“艺术乡建”带头人。该村创新打造的“乡野办公”模式,成功吸引12位国家级艺术人才和100余名“新村民”入驻,建成10余处特色文化空间,培育出多个村民文艺团队。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5万元,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代表们正在鞍山乡野美术馆观看画作
活动采用分批次、错峰观摩模式,确保代表们全面了解“文艺两新”在艺术教育、展览展示、乡村实践等环节的联动效应。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鞍山村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文艺两新”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通过艺术赋能、产业融合、人才集聚的创新模式,不仅激活了乡村文化资源,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共富路径。下一步,将继续推动艺术与乡村的深度融合,让文化软实力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