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110名困难群众获益!江北试点探索慈善基金助力养老保险

发布时间:2025-04-29 09:25浏览次数:

近日,以慈善基金助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正式在庄桥街道落地,共有110名困难人员收到了这笔补助。在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背景下,让困难群体退休后的“钱袋子”充实起来,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困难人员的养老压力,更体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居保对保障老年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区人社局在近年来持续提升城乡居保的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2024年人均待遇水平增长了20.72%,人均缴费金额增长了84.76%,增幅位列全市第二。然而,城乡居保待遇相对偏低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对于困难群体而言。

工作人员向居民宣传养老保险政策

如何进一步为城乡居民筑牢晚年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区人社局持续探索着集体补助的筹资渠道。

在多渠道筹资模式上,江北区已经是“一回生,二回熟”了。“早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就率先探索了城乡居保村集体补助试点,推动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可支配收益用于成员的缴费补助,在前江街道和慈城镇6个村推行,惠及近30名居民,人均集体补助达100元。”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北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人员占比超50%,为了进一步拓宽集体补助的筹资渠道,让这些群体安享晚年生活,今年,区人社局在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庄桥街道为试点,以慈善基金为切口,面向街道辖区内符合补助条件的参保人员,探索利用慈善资金夯实城乡居保个人账户。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区民政局、残联、慈善总会以及街道(镇)等多方的协同支持。

工作人员向居民宣传养老保险政策

据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慈善助保试点具有“广、实、深”三个特点。其中,“广”体现在定额普惠,覆盖更广,慈善基金以每人100元/年的标准补助到城乡居保个人账户,覆盖了庄桥街道所有在职参保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低保边缘户四类困难人员;“实”体现在免申直享,服务做实,通过数据共享、比对,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人员,无需困难人员提出申请;“深”则体现在一事一策,纵深推进,根据经济实力、居民参保需求等差异,探索多样化补助模式。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因地制宜挖掘和细化筹资渠道,让这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的参保居民。同时,该局还将继续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提升,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