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江北 |《浙江日报》整版聚焦“精致城区、幸福江北”
2月18日,《浙江日报》12版刊发《迭代实施“1285”抓落实行动 奋力谱写“精致城区、幸福江北”建设新篇章》专版,深度报道我区去年以来在产业发展提质、对外开放提速、民生福祉提档等各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更聚焦今年围绕打造“精致城区、幸福江北”的目标,实施“1285”抓落实行动,推动各项事业迈向新高度,聚力打造“新”江北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一起来看:
版面截图
全文如下:
迭代实施“1285”抓落实行动
奋力谱写“精致城区、幸福江北”建设新篇章
新年新气象,实干谱新篇。
在宁波市江北区,当地迅速行动,开启系列新春消费季主题活动,发放汽车、餐饮、文旅等各类消费券,激发了春节消费市场活力,商业综合体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两成,慈城古县城、老外滩、达人村始终在宁波热门景区榜单上名列前茅,消费市场烟火气十足。
回顾过去一年,江北成绩亮眼。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元大关,达1012.9亿元,同比增长5.1%。在产业、民生、社会治理等多领域捧回众多“国字号”“省字号”荣誉:力传感器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入选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为建区40周年交上了一份质量高、成色足的优异答卷。
站在新的起点,江北满怀豪情、壮志在胸。围绕打造“精致城区、幸福江北”的目标,江北将实施“1285”抓落实行动,重点在招商引资提效、项目攻坚提速、产业体系提级、开放活力提能、城乡融合提质、文化强区提标、美丽江北提靓、治理强基提优等8个方面聚力攻坚、发力突破,力求以饱满的热情推动各项事业迈向新的高度,聚力打造具有城市能级高、创新动能足、产业形态新、开放活力强、公共服务好、生态人文美、社会治理优等特性的“新”江北。
宁波三江口
创新驱动 以新提质 特色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
连日来,宁波翼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火力全开”,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和智能配送站正发往全国。“公司产品线已覆盖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全产业链,订单已排到五月,企业正在‘招兵买马’。”翼新智能城市运营经理黄哲可说,今年企业将加速AI在无人机产品中的研发和应用,并利用AI技术强化路线规划与巡查分析能力,从而提升无人机工作效率。
低空经济是江北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经过多年持续深耕,江北在低空制造、保障、飞行及综合服务等领域均有布局,集聚了翼新智能等企业与一批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还与中国航空学会共建了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推广(宁波)中心。
立足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都市经济的产业特色,江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稳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积极谋划培育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两年,江北一直在谋划打造更高能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将其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所在。
宁波大学创新港
传统“老牌”企业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中小件压铸“隐形冠军”,聚力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双转型,加大研发投入,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提高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占比,如今业务已覆盖国外多个汽车工业发达地区。
当前,江北作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零部件),集聚了包括爱柯迪在内的32家汽车零部件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形成了以零部件制造、整车装配、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春节过后乍暖还寒,但依然能在江北感受到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火热势头。连日来,“蓝野年产5万套数字化口腔系统项目”马不停蹄地奏响新一年的奋进乐章,竣工后将围绕口腔数字化领域,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做大产业蛋糕。
数据显示,2024年,江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4.7亿元,同比增长7.3%。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1%、82.7%、78.6%,均位居宁波前列。
新的一年,江北将继续以科技创新牵引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江北高新园、新兴产业园,聚力推动宁波大学创新港等公共平台“起步就快跑”和宁波(江北)传感谷、数据产业创新园等特色园区“大步向前走”,全力支持企业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数据产业等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推动新型功能材料、智能传感、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集群迈入发展快车道,持续放大“江北优势”,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开放提能 招大引强 按下畅通内外循环发展加速键
今年1月,宁波文创港成功举办“暖冬蓄能 创新聚智”项目集中签约活动,5个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沿项目签约,标志着江北迎来新年招商引资“开门红”。
宁波文创港
在招商引资上,江北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根据产业链需求招商;掀起“全员招商”热潮,党政“一把手”及各级各部门奔赴各地开展招商考察;开展以商引商,充分利用各地商会等优势资源,聘请优秀企业家、行业精英等担任“产业发展顾问”;举办重大招商活动,与一批产业专家学者和知名民企、央企等开展深入交流对接。
抓招引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2024年,江北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国内招商引资189亿元;成功招引星海狮新能源汽车总部、自如生活等大项目好项目50个。
江北“年糕热”引流无数
值得一提的是,慈城古县城招商成果显著。今年新开业的文化项目创新不断:宁波市首个全景体验水磨年糕工艺的体验馆在民权路亮相,让游客感受“中国年糕之乡”的非遗韵味;慈城年糕体验店推出葱香猪煨年糕、相思红豆年糕汤等创意年糕产品;一梦入大唐VR体验中心借助VR和AI技术重现贞观盛世……这些项目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资源,创新旅游消费场景,加上慈城镇推出的过大年系列活动,春节期间,超61万人次游客涌入慈城。
同时,江北实施“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行动,发挥“助企稳贸”服务联盟作用,举办“品牌出海·藤蔓全球”等系列活动17场,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24宁波(俄罗斯)家居全品类消费品博览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70场,与中国轻工商会共同打造轻工行业个人护理用品出口基地,开设宁波首家中东欧商品旗舰店,2024年,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87.6亿元、增长11.7%。
此外,江北加快推动以旧换新,扩内需、促消费,累计兑现以旧换新补贴1.7亿元,发放消费券2500余万元,带动消费超8亿元。
江北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
今年,江北将继续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计划成立创投项目路演中心,探索“产业链+基金+基地”联动。同时,江北将千方百计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抢订单,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集聚。围绕提振消费新活力,江北将支持万象城等核心商圈发展首发经济,依托宁波奥体中心培育演艺、赛事经济,将姚江音乐公园和新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打造为文化新业态重要平台,全方位畅通内外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村富民 优质均衡 构筑城乡共富共美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江北坚持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统领,致力于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城乡区域更高水平均衡协调发展,全力描绘共富共美的新画卷。
在经济发展层面,江北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甬江街道北郊片区为例,通过盘活闲置农房与土地,引入达人旅业,成功打造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达人村”。这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租金收入,还为他们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不久前,畈里塘村村民桂迎光看到了达人村发布的演艺设备操控、剧组保障等岗位招募信息,如今他已是大型实景剧目负责演艺设备操控的工作人员。“没想到我们家这边也有这么大型的演艺活动,能在自家门口工作还挺好的,能带来额外的收入,变为‘四金’农民,也可以为家乡的文化事业添一份力,很有归属感和荣誉感。”桂迎光说。
现在,越来越多像桂迎光一样,拥有租金、薪金、红金、佣金的“四金”农民在江北各地不断涌现,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梦想。
江北通过“一村一图”全覆盖、设置风险监测指标等实现数字化管理,盘活闲置资源,推动物业整治与招商,吸引社会投资,组建强村公司,助力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目前,江北所有行政村均实现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亿元。
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江北打造家门口“一站式”就业服务圈,目前已设有综合型、嵌入型和宣传型三类就业服务网点共225个,逐步形成“城区步行10分钟、乡村骑行15分钟”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
宁波万象城
江北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着力推进“劳有所得”“弱有众扶”“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持续发力“学有优教”“病有良医”“文有润心”“体有智健”。目前,江北128家养老服务场所实现统一运营,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累计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50余万次。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59人。
2025年,在乡村振兴方面,江北将深化落实“片区组团”“飞地抱团”“村企合作”等帮富创富模式,进一步推动“艺创安山”等精品村、共富圈“打卡”又“刷卡”“流量”变“留量”。在民生优先方面,江北将高质量抓好公共服务设施片区集成供给省级试点、全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创建,加快推进北岸颐养中心等重大民生项目“建管用育”一体化进程,完成新一轮街镇卫生服务中心提标建设,让江北区的幸福民生更有“温度”和“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