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无障碍
我们这一年 宁波全域国土空间的“55”解法
发布日期:2025-01-28 14:30 阅读: 字体:【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宁波自然资源规划系统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则吹响了宁波自然资源规划队伍建设的号角。

时间的渡船,驶入了新的征程。回顾2024年,全域整治的步伐坚定有力,自2022年宁波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在全市域范围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的城市以来,这片9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为全国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路之旅。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利民利国、利乡利城的大好事。如何将好事真正办好,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紧围绕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工业用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五大任务”和资源重组、功能重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五重目标”,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24这一年,宁波全域整治工作试点成效获得国家部委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被选为典型代表参加第34个土地日主场活动、全域整治经验交流会等全国性会议并发言,工作纪录片《蝶变》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全域整治工作的主题视频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播放。

2024这一年,全域整治改革获得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金奖,并受到自然资源部主要领导圈阅肯定;试点成果被纳入自然资源部首批全域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宁波试点相关做法及成效在《人民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自然资源部公众号等多个渠道获得宣传推广,生动展示了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宁波经验”。

做大做靓做强“宁波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品牌,形成一批卓有成效的全域整治典型案例。

——在海曙,古林镇蜃蛟村等7村通过统筹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生态修复以及特色产业项目,实现“土地整治+产业升级”;在宁海,胡陈乡梅山村等6村通过全域整治大力发展抹茶产业,坚持“一村一品”,实现了“村即是景、景即是村”;在象山,石浦镇五新村等7村将海洋元素和“山水林田村”相融合,形成山水相融的全域整治格局,打通“人、地、钱、产”关键节点,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上三个项目获评2023年度土地综合整治省级精品工程。

海曙区横街-古林片区“万亩方”项目

——看镇海蛟川片区,绿色先导、产城融合,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支点,全面撬动产业革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27.22平方公里的土地正焕发新的活力,该项目入选全省首批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共富单元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镇海区蛟川片区 - 海天林带

——观奉化西坞等2街道,通过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创新打造的“万亩方”田园驿站,屡屡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运营大半年以来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新增旅游综合收入1800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新路径,整治“附加值”不断提升。

奉化区西坞街道“万亩方”

一年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深做透整治“文章”,聚焦“统”“优”“保”“提”四个关键字,从国土空间治理平台建设、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资源保护与要素保障、重点领域实效提升四个方面,探寻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最优解”,让人民共享整治成效。

第一个关键词:“统”

这一年,全域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牵引作用,形成纵横联动多跨协同的国土空间治理平台。建立完善“管理规范+支持政策”的制度体系,各部门群策群力,形成包含工作管理规则、技术规则、条线支持政策三个方面,涵盖工业用地整治、城中村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等20余项制度政策成果,推进8项行业标准制订。

建立完善“部门协同+市区合作”的实施机制,以整治方案为载体,实现“区县多条线集成项目、市级多部门指导审查”的方案生成模式和“市区两级公司合作、统一主体对片区实施综合开发”的集成式工作模式,实现了“空间集聚、要素集成、力量集中、计划协同”的试点之初设定目标。

第二个关键词:“优”

这一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全域整治为抓手,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效能。

今年,全市以11个全域整治示范片区带动28个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2024年新开工子项目205个,完成投资213.3亿元,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3.45万亩,盘活低效建设用地297公顷。全市11个示范片区方案全部完成报部备案,有效推进5亩以下零星永农集中和开发边界内“天窗”填补,耕地和建设用地布局双向优化,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宜农则农、宜建则建”。

第三个关键词:“保”

这一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彰显全域整治在资源保护和要素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综合集成土地、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为推动各类空间治理项目实施提供支撑保障。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海岸线修复、流域湖泊整治、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水土保持等项目。2024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宁波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修复考核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对镇海、海曙、奉化、宁海、余姚、慈溪6个地方全域整治中取得显著成效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行资金奖补,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

在空间要素保障方面,以整治保民生,优先保障涉及公共利益的整治项目实施落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已通过整治腾挪空间保障新增民生项目落地27项、用地500余亩;以整治保产业,通过空间腾挪破解产业发展用地难题,如北仑区实施滨海片区综合整治,集中打造舟山港后智能配套中心,建设综合物流基地;镇海通过统筹实施绕城高速东工业整治等项目,为甬江科创区青创港建设腾挪发展空间。

第四个关键词:“提”

这一年,全域整治持续转动空间的“魔方”,协同联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和美乡村建设等多试点任务,促进政策叠加效益的最大化,着重在“多田套合”、工业整治等重难点领域推动实效提升。

在“多田套合”方面,市资规局会同市农业农村部门协力攻坚,围绕“多田套合”工作目标打出一套“组合拳”,进一步统一标准口径、统一底图底数,做优布局方案,我市全域整治“多田套合”率从一季度全省排名第八,提升至三季度排名第四,增速连续两季度保持全省第一。

在工业整治方面,片区内共实施工业用地提质增效3000余亩,联动“2070”新增项目招引和低效工业腾退实现产业空间腾换。整治片区内工业用地入园率、亩均税收、吸引就业人数、研发投入等指标增长率均高于全市平均,初步实现全域整治对工业布局优化和产业提质增效的牵引性作用。

从点土成金、点绿成金,到打开共富新空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一而终践行“五重”,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示范先行、锐意改革,将全域整治建设成为一项引领性、集成型改革,奋力实现“以空间治理撬动经济和社会治理”的任务目标,为助力我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硬核力量!

来源:所有者权益与开发利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