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99833108/2024-59840
文  号: 北区食药安〔2024〕3号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有效
区市场监管局
主题分类: 食品药品监管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通知
成文日期: 2024-08-26 发布日期: 2024-08-30
宁波市江北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关于印发《2024年江北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区食药安〔2024〕3号

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2024年江北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江北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2024年8月26日


2024年江北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江北建区40周年。我区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聚焦企业所需和群众所盼,压实责任、严格监管、深化改革、多方共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重大舆情事件,积极培育新一批标志性成果,为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作出积极贡献。

一、健全各方责任体系

(一)推动“两个责任”优化落实。进一步发挥街道(镇)党委政府的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统领作用,推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完善评议考核双轨制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层分级工作机制,优化包保制度,确保落实包保目标任务。强化督查考核,加大重点主体随机抽查力度,持续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加强对生产、销售、餐饮等不同领域企业的分类指导,指导企业结合实际制定风险管控清单,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督促指导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企业主体签订责任状,严格遵守GMP、GSP管理规定,及时对许可检查、飞行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闭环处置。压实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责任。

(二)推进“双安双创”巩固提升。加大资金统筹力度,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保障。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复审和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跟踪评价迎检工作。持续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亮牌”行动,深入探索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标识使用机制,常态化推介宣传优质农产品。

(三)加大“三书一函”推广力度。明确《挂牌督办通知书》《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工作程序,大力推进“三书一函”制度,促进协调解决跨部门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深化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各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尽责。

二、加强全链综合治理

(四)推动“数字化追溯”稳步提升。贯彻《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推动食品生产企业15个产品纳入数字化追溯,上链率达100%。指导大型商超、农贸农批市场等目录主体实现与“浙食链”系统数据实时共享或对接,重点主体上链覆盖率达到85%以上。推动畜禽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等重点品种全链贯通,上链率达到90%以上。

(五)聚焦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结合前期开展的江北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和受污染耕地断源控源方案编制工作成果,编制印发《江北区受污染耕地污染源管控方案》,开展受污染耕地“断源控源”工作。围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豇豆专项整治及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攻坚治理,持续严打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严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巩固重点品种治理成效。建立并落实农资展销活动备案、农资打假网格化管理等制度,开展农资打假“绿剑”行动,适时发布典型案例。

(六)提升集中用餐单位整治效能。推进学校食堂、医疗机构食堂、养老助供餐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准入和后厨改造提升。全区学校食堂A级比例达50%以上,养老机构食堂B级以上比例达100%,老年食堂持证率达到100%。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成2家以上校园食材“阳光集配”企业,优化学校食堂承包经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食堂规范化建设工作,积极建设“示范职工食堂”。开展房屋市政工地食品安全集中排查整治,落实常态化管理。

(七)强化新业态综合管理。强化生鲜门店注册、标识和计量器具管理,实现“互联网+监管”全覆盖。加强网络餐饮治理,整治无堂食外卖不合规行为。优化升级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智治应用场景,提高外卖商户“阳光厨房”问题发现率和处置率。加强A级旅游景区、网络直播平台等食品安全管理,做好水产品直播营销“一类事”辅导,确保食品质量可靠稳定。

(八)做好重点业态专项整治。综合运用价格监测、广告监测、网络监测、现场检查、抽检监测等各种手段,以重点治理场所、品种、行为为突破口开展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校园食品安全整治、生鲜美颜灯误导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肉类产品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深入实施“铁拳”“亮剑”“药剑”等执法行动。畅通线索移送渠道,健全信息交流、案件通报、联席会议等常态化协调联动机制,凝聚行刑合力。

(九)确保重点品种风险可控。加强集采中选药械、特殊管理药品、无菌药品、特殊化妆品、进口化妆品、儿童化妆品、医疗美容及青少年近视防治相关领域医疗器械等重点品种监管,开展跨区委托生产等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风险预警和监管指导。持续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完善药物警戒体系,提高风险闭环处置效率。

(十)开展进口食品守护行动。严厉打击走私农食产品(含冻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日本输华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做好应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相关工作,严防日本水产品绕道进口。加强路林市场批发源头进口水产品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入境水产品销售行为。加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监管,精准排查治理市场在售进口食品安全风险。

(十一)落实重大活动保障。做好“2024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保障工作,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配合做好“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等其他重大活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优化数智监管场景

(十二)确保民生实事工程落地见效。聚焦“标准化建设、体系化导入、阳光化共治、增值化服务”目标,建成全省示范“阳光”食品作坊7家,新增“5S”小作坊6家、文旅特色精品小作坊3家,建设中小学“示范食堂”10家以上,全区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主体100%纳入校园食安风险智治应用场景。实现辖区中小学校和养老机构“1+6C”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全覆盖,完成宁波工程学院第一食堂设施设备改造提升。规范提升养老机构食堂2家,新增标准化老年食堂4家、老年共享餐厅6家,11家养老机构、1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2家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食堂建成“阳光厨房”。积极创建五星级农贸市场,持续强化农贸市场示范引领,探索推动一批“市场+”系列社区邻里中心型的新型农贸市场建设。医疗机构食堂“阳光厨房”覆盖率达到75%以上。持续深化化妆品美丽消费升级工程,打造放心消费化妆品经营单位12家。

(十三)实现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全链闭环。构建以“承诺达标合格证”为载体、以“溯源+检测+责任传导”为目标的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闭环管控机制。农贸市场实现重点品种、重点项目检测全覆盖,对不合格产品实行上游供应商责任传导、落实闭环。

(十四)推动“餐饮业一类事增值化改革”提档升级。坚持系统性集成服务、数智化改革创新、一体化部门协同,全面梳理餐饮业经营管理全生命周期“一类事”服务事项,更新完成《江北区餐饮经营主体“一类事”增值化服务》辅导指南2.0版,实现平台在“浙里办”和微信两端上线,为餐饮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增值化服务。

(十五)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稳步实施。进一步完善快检硬件标准、操作指南和方法验证,协同推进农批市场、农贸市场、食材配送企业等重点主体快检实验室建设。全区快检阳性样品检出率达到2‰以上,农贸市场等末端自检阳性率达到1‰以上,由市场监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的快检阳性率达到1%以上。

(十六)强化药械化全生命周期科学监管。落实药品化妆品网络监测平台贯通应用。推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接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扫码溯源监测系统,实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全链贯通应用。接入省局化妆品“智造在线”,深化化妆品经营“智慧在线”,强化化妆品全流程监控。

四、强化专业能力支撑

(十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以建设专业化复合型队伍为目标,结合省、市食品生产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开展实战实景训练和集中式法律法规宣贯,培育一批监督检查严、风险把控准、应急处置快的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化人才队伍。配合实施医疗器械领域“三支队伍”建设“2510”系统工程。

(十八)加强风险防控能力体系建设。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和指挥体系,分级分类设立25家哨点。健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机制,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追溯点3个。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对重点品种和地区实施重点监测。加强食品药品风险隐患排摸,全区实施食品抽检监测1960批次以上,完成药品抽检150批次,医疗器械抽检18批次,化妆品抽检10批次,国家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99.5%。深入实施“一月一排查、一季一会商、重点事项即时即报”的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加强信息通报与风险会商,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达1件/千人。持续优化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联动机制,不合格食品立案率、及时办结率保持100%。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完善警戒体系,提高风险闭环处置效率。

五、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十九)助推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按照“稳增量、优结构、强主体、增效益”要求,通过前期筛选、中期帮扶、后期指导,在已有的牛奶、年糕、大米、葡萄、蓝莓等区域特色产品基础上,新认证登录一批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绿色食品1个。保持体外诊断试剂、口腔诊疗设备等领域竞争优势,积极拓展高端医疗装备新兴赛道。

(二十)打造餐饮业高水平商圈特色样板。构建一批以“文化生活、品味生活、乐享生活”为主题的餐饮特色街区、标杆商业体和旗舰型店铺,打造餐饮服务区域性实体标志性成果:以甬江沿线区域为载体的“青年美食乐享区”,以商圈为载体的“轻奢餐饮打卡区”,以历史街区为载体的“国潮饮食体验区”和以老底子小吃街为载体的“乡愁美食寻味区”。稳步推进餐饮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提升餐饮行业质量安全水平。

(二十一)推进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提质升级。开展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回头看行动,加强农村家宴设施设备、场所环境等常态化管理,规范农村家宴集体聚餐备案登记及指导工作,实现“聚餐有申报、过程有指导、事后有追溯”,推动农村家宴规范化发展。

六、拓展社会共治格局

(二十二)建立社会共管联动机制。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质扩面,积极鼓励地产食品生产企业、大宗食品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配餐单位和网络餐饮商户主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推动食责险提质扩面。健全社会监督团工作制度,完善“两委员一代表”监督机制,激活社会各界人士监督力量。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技术研发、人员力量、先进管理模式引进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助力监管。

(二十三)拓展食药科普宣传阵地。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械化安全主题宣传活动”“百姓点检”等活动,制作发布“小周说市”系列短视频,持续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升公众素养。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发挥科普基地扎根基层、服务为民作用。加强媒体合作,协助打造“甬有食安”“浙药科普”品牌,推动提升我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十四)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落实《食品安全重大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定》,妥善做好舆情回应引导,开展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强化媒体交流,引导媒体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理性有序开展食品安全舆论监督。开展涉食品药品安全网上舆情监测,加强网上舆情风险研判和防范处置。


宁波市江北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江北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