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qxj45854444/2024-60953 主题分类: 机关事务-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气象局 成文日期: 2024-06-30
宁波市江北区气象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6-30 13:41来源:区气象局浏览次数:

2024年上半年,我局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市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各项工作部署,统筹气象防灾减灾和业务能力提升两个工作核心,强化预报预警、赋能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公众,为江北区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贡献气象力量。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落实纲要,气象业务工作稳步推进

1、守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针对梅汛期强降水及寒潮、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强化决策气象服务支撑,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做好宁波马拉松赛、中高考、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两会、春运等专题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累计发布各类决策材料98期,预警信号38期,短信发布340条,共61万余条次;二是拓宽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在江北电视频道、新江北APP、江北发布和江北气象公众号、宁波江北气象微博、短信、LED显示屏等多渠道发布气象信息,积极推广“江北气象”微信公众号和“宁波江北气象”微博号,共发布微信推文182篇,累计阅读量达1万余次,发布微博2900余次。

2、完善基层气象灾害防范应对闭环机制。一是根据“1833”联合指挥体系和《宁波市江北区气象局关于下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流程(第四版)》要求,紧盯关键时段、重点区域,滚动预报预警,主动互动联动开展递进式服务;二是严格落实叫应制度,配合区防指优化已布设至9个防汛工作群的气象预警机器人,更新54名三防指挥部成员名单、141名基层防汛责任人名单和149名协理员信息员名单;三是探索建立“实况+短临预报”的分行业、分区域、分灾种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叫应机制;四是联合应急局开展防汛防台区级专项检查3次、基层防汛防台责任人培训1次。

3、开展多形式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一是结合“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其中“3•23”世界气象日主场活动由市气象局主办、达人村承办,依托达人村“气象研学教室-气象长廊-全彩LED显示屏-二十四节气长廊-研学气象站”为一体的气象科普基地开展“气象+研学”活动,带给市民沉浸式体验,开展达人村省级气象科普基地授牌仪式,持续擦亮科普品牌,相关工作被宁波发布、甬派等主流媒体报道,开展气象讲座进福山正达、养正书院和天悦社区活动;二是联合区关工委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联合朱家社区及悦和幼儿园在开展24节气井盖彩绘活动;联合经信局开展气象科普进企活动,邀请市气象局专家开展“政企心连心”帮企系列活动及直播培训;四是与区政协“星星甬共”平台联手打造气象阅览区。此外,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短信、电视节目、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气象知识宣传。累计开展气象科普现场活动10场次,参与活动2千余人。

(二)加强管理,气象保障服务成效显著

1、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一是落实好700余名农户、90余名景区及酒店旅行社负责人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二是部署“天机”气象机器人至渔海专委、道专委、旅专委,完善预报预警服务与安全生产工作节奏高度契合的递进式服务机制;三是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和阿东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联合发布气候影响评价、“春耕春播”专题气象服务等决策材料26期,针对灾害性天气影响开展天气提醒服务1次、专项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期。

2、履行社会监管职能。一是完善“一企一档”并行建设和管理;二是构建防雷隐患“查、整、消”长效机制,建立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并督促防雷安全红码单位消码;三是加强“防雷安全风险码”应用,完成全区32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赋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四是规范气球升放活动,开展行政执法检查1次;五是制定发布《宁波市江北区气象局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任务清单。

3、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一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气象相关工作,行政执法监管事项认领率100%;二是参与制定全区联合行政执法检查计划;三是联合孔浦中队开展探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检查1次,开展气象领域监管执法实务培训会1次、行政执法研讨交流会2次,参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培训会5次;四是开展政务服务工作,受理气象证明21项;五是加强气象“双普”宣传。依托达人村开展普法阵地建设,赴村(社区)等开展气象法治宣传活动,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开展线上民法典解读、气象法律法规解读和法治宣传答题活动。

二、2024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1、党建统领,激发工作活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志愿服务和结对共建活动;抓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精益求精,提质预报预警。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落实“梯次化”预报预警服务业务;根据“1833”指挥体系要求,落实灾害性天气预警叫应实施细则,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

3、需求牵引,优化服务保障。完成4个区域自动站和1个农业气象自动站建设;继续发挥气候品质认证、乡村氧吧、康养乡村省级生态气候品牌效益,助推南联村申报省级气候康养乡村;持续开展“阳光玫瑰”葡萄采摘期气象指数预报服务产品。

4、项目带动,打造科普品牌。推进达人村国家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联合推进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深化服务场景融合,扩大气象科普影响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相关工作

2022年国务院《气象高质量纲要(2022-2035年)》印发后,8月19日区委张国锋书记就加快推进江北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作出批示。去年9月,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任务。两年来,我局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发展。

(一)抓实防灾减灾工作

1、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去年8月31日,江北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发布了《江北区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方案》,我局联合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细化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叫应工作措施,明确以气象预警信号为令,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助力区委区政府防汛防台防御决策,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2、提升全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覆盖率。完成104个标准化村建设,覆盖率达72%。

(二)强化核心业务能力

1、加强气象监测设施共谋共建共享。完成慈城水文站气象观测资料数字化处理并实现共享;实现区农业农村局的“江北智慧水利”和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共享,以及区数据服务中心管理下的34个视频摄像头的共享。

2、夯实基础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成养正书院和江北中心学校国家级骨干区域自动站建设;毛岙、半浦、实验二小和自然生态公园自动站建设进入招投标程;完成福山正达站能见度仪和英雄水库站负氧离子仪建设。目前,我区已建成16套自动气象站,站间距3.6公里,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三)推进优质气象服务

1、助力公众科普。完成达人村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并获评省级气象科普基地,2023年接待研学45万人次;完成毛岙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推进气象科普进校园、进广场、进景区、进社区,线上线下受众达58万余人次。

2、赋能乡村振兴。依托科研项目,开展绿野山居樱花花期预报、赏樱指数预报和“阳光玫瑰”葡萄采摘指数预报,“阳光玫瑰”葡萄获得省级气候品质认证。加强与旅游景区的合作,创建2块省级气候生态品牌——保国寺景区获评省级乡村氧吧,毛岙村获评省级气候康养乡村。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局将继续认真贯彻《纲要》精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地。一是今年年底前增加10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实现标准村覆盖率超80%,完成建设任务,新建4个骨干站和1个农田小气候站,1个省级以上校园科普教育基地。二是明年计划建设2个国家级骨干区域站、新建更新迭代14个区域自动站、新建2个交通气象站。三是明年计划建设1个省级以上校园科普教育基地。四是明年计划建设2个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五是继续推进江北区气象设施共谋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