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951467/2024-58094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司法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江北区司法局 | 成文日期: | 2024-03-19 |
2023年,江北区司法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区委区政府迭代实施“1586”专项行动,坚持把法治建设主动融入三个“一号工程”,夯实基础,创新致胜,一体推进法治江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为江北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相关做法“江北区推进法治建设护航区域经济发展”在中央依法治国办2023年17期简报刊发。获评2019年—2023年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八五”普法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
一、深化构建“大法治”格局,法治统筹工作更为有力
一是强化“法治引领”建设。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配合做好区委理论中心组和区政府常务会常态化学法,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校地合作,区法治建设促进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开展系列法治沙龙、法治宣传片拍摄、系列丛书编写、法治建设调研等活动,讲好江北法治故事。二是紧抓“重点环节”破解。结合区委巡察,对区教育局、区科技局等单位开展实地法治督察。选聘法治监督员和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建立法治监督员人才库。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向社会公开征集相关执法领域违法违规线索。区领导带队前往重点单位开展“行政诉讼败诉风险”督察,同时建立败诉案件预防预警和通报机制,引导当事人通过复议渠道化解纠纷,实现败诉率逐步下降。三是发力“亮点品牌”打造。分类培育创新项目,积极申报各类中央、省、市法治建设奖项20余项。“教科书式”行政执法实践获评省2022年度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迭代升级农村集体资产“智管家”,打造法治乡村建设样板,获评省2023年度法治建设主动融入三个“一号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典型案例,承办全省集中调研交流活动并作交流发言。
二、锻造一流“法治化”环境,法护营商措施更趋精准
一是制度保障取得“新成效”。出台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重点推进11个突破性抓手项目,助力江北区在2023年3月省工商联公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位列全省前十。开展3次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修改或废止16件规范性文件。联合区法院、检察院以及综合执法局,全市率先出台《江北区关于建立涉企市场主体免加罚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梳理“免罚清单”2.0版本,推动免罚清单扩容提质。二是执法改革迈上“新台阶”。组织开展两批次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工作。协同综合执法局等单位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三是依法行政推出“新举措”。制发《江北区行政复议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出台《江北区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领域案件办理指引》,进一步规范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领域案件办理。完善涉市场主体申请复议“绿色通道”、包容审慎执法机制、推行文书抄告等制度,发布涉市场主体的典型案例。完善行政执法“3+N多元共治体系建设。上线运行“行政执法监督扁平化指挥系统”数字监督应用。探索基层执法监督指导站,构建“监督微单元”获省厅领导批示肯定,在省厅会议作交流发言。
三、凝聚法治“多元化”合力,法治政府建设更具实效
一是政府法律事务提质增效。编制区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指南,全区共计20个单位制定了30个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审查重大行政决策草案、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机关合同等118件,提出审查意见222条。协调开展“村民说立法”活动8次,完成立法征求意见29件次,立法后评估3件次,被上级部门采纳有效意见72条。二是重点产业合规提能升级。全市率先设立并实体化运行区基层法律服务中心、区合法性审查中心,聚焦新兴领域和重点行业,推进直播电商企业、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自媒体行业等合规指引项目,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创建直播电商企业合规治理快速响应机制,整合全区法律服务资源,建设实体化“江北区法治E企服务中心”和“北小法”共享法治直播间,入选市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库。三是街镇法治改革提速扩面。编发《街道(镇)行政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城区街道涉及五大类共63个事项,涉农街道(镇)涉及五大类共87个事项,统一提起、流转、审查、报批等程序,助力慈城镇、文教街道入选宁波第二批法治建设示范街道(镇乡),市级示范街道(镇乡)占比达50%。
四、聚力坚持“精准化”导向,公共法律服务更显温度
一是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与区法院签署涉外民商事纠纷协调化解合作框架协议,实现诉讼调解无缝衔接,工作经验得到《法治浙江》简报录用。联合公安分局,全省首创律师查询公民信息网上办。成立“亲青调解团”和以青年调解员构成的“云青调解工作室”,做好青蓝结对传帮带工作,建立梯队化人民调解员培养机制,区司法局获评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调解工作会议上作书面经验交流。切实落实便民惠民政策。二是法治宣传特色鲜明。抓实“八五”普法工作,全区8个街道(镇)宪法和民法典法治两大文化阵地均实现100%覆盖,在企业、学校等多地布设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8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建成水产市场法治公园和民商法律服务港,集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民商事法律咨询,以及警务、税务、社保、金融等服务内容为一体,加快打造“枫桥式专业市场”样板。建设沿江法治文化景观带,法兴园入选第二批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积极争创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三是律师行业稳步发展。全区12家律所共有执业律师536人。联合组织部、财政局、人社局共同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职律师增长至73人,全区律师万人比达12.11,居全市前列。持续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组建“知识产权”“凤凰行动”“涉外法律”“港航物流”四支服务促进团队等工作,服务企业4566家。江北“千所联千会”联出精准服务新路径在省厅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五、时刻保持“极限化”思维,除险保安基础更加牢固
一是多元解纷织牢“安全网”。推进宁波调解学院实体化阵地建设,深化外滩涉外调解工作室建设,吸纳涉外律师和宁大外籍学生志愿者加入调解团队。全省率先探索“我调解 我普法”调普融合法治创新实践,有力提升村社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二是法护平安拧紧“安全阀”。获批全市首张县级社区矫正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开发自助报告轮询应用升级版,开展社区矫正实战演练,制作规范处置视频,落实重点人员领导包案、四色管理、“一人一档”等管控措施,严守平安底线。三是行政复议守住“安全线”。开展行政复议员任命和分级管理省级试点工作,任命首批9名行政复议员,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六、全力推进“专业化”建设,司法行政队伍更富活力
一是做深做亮党建品牌。持续擦亮“红韵法治”品牌,迭代升级党建“云展馆”,常态化举办“红韵法治微课堂”,梳理出必读书目法治内容进行展示,开展“每日一学”38期。积极开展“红韵法治志愿”活动,打造“131”特色工作法(1个党建品牌、3大主体工程、1个专项行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今年来,全局党员干部调研文章获市级以上奖项4篇。二是做实做细主题教育。制定主题教育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学习计划和目标任务。区管干部、各基层党组织、党员“三学联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慈城清风园开展“循足迹 守初心”现场学习,开展青年干部“明德守法、完善自我”承诺践诺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三是做强做优基层触角。持续深化“枫桥式”司法所和文明规范公正司法所建设,深入挖掘各所特色亮点,打造代表性品牌,如外滩涉外调解、慈城慈孝文化促法治、甬江组团式服务惠民生、孔浦探索“枫桥式专业市场”打造等,孔浦司法所积极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