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1459/2024-42870
文 号: 主题分类: 公安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公安江北分局 成文日期: 2024-03-01
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2023年以来,江北公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法治江北建设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公安法治建设,全面提升执法公信力,为建设法治江北贡献公安力量。

一是聚力助企护企,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扎实做好服务管理、权益维护等工作,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警企服务。聚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创新打造“项目警官团队”品牌,通过项目化服务,打通警企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按照“有警接警、无警访民”工作模式,预设派出所警企服务站9个,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迅速办,对超出职责范围的难事急事积极协助办,如遇紧急警情,则由“项目警官”带领专职辅警先期处置,着力提升应急处突和快速响应能力。目前,我局“项目警官团队”作为全市公安系统唯一区级集体,入选宁波市政法系统服务保障民营经济示范岗。强化知产保护。牵头成立区知识产权联合保护中心,抽调精干警力10人组建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全面排摸辖区高新制造业、创新企业等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烈的重点企业,制作知识产权易受侵害企业名录,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强化公安对本地企业权益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建立案件警示教育机制,以案为例及时向企业通报典型案例,指导做好商业秘密保护。优化政务服务。持续创新政务服务举措,积极宣贯户籍新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落地“一窗通拍”改革;完善随时随地办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洪塘、慈城、孔浦户籍窗口入驻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拓展村(社区)便民服务站、银行等社会化组织延伸点90个;此外,公安领域信用修复入围全市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移民事务服务站入驻高校服务中心,开设助企专窗、出入境证件办理“周六专场”,得到企业、群众一致好评。

二是聚焦执法质效,全面推进规范化执法建设。以“争一流、创品牌、抓落实”为总体要求,以“拉长板、补短板、树样板”为工作抓手,高水平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完善《分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加强合法性审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常态化聘请法律顾问,由法律顾问团队审核相关合同协议及其它法律文书,并出具法律意见。2023年,共审核各类协议文书287份。提升司法办案质效。深入落实政法系统“八个多跨”工作要求,开展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多次参与全区政法单位涉案财物清理专班会商,厘清涉案财物处置难点、研究积压财物清理方案、商议后续常态化管理,逐步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降低诉前羁押率。在分局办案中心设置满足检法办案需要的检察官、法官办公室,接入检察院专网专线,邀请派驻中心的检察官提前介入疑难复杂案件,监督公安机关依法规范行使侦查权。推进数字化改革。完善政法一体化办案集成应用,全面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平台落实使用。自行刑衔接信息平台应用以来,各行政机关、公安机关通过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办理、网上研商,实现案件办理全流程监控,进一步凝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合力。

三是坚持“枫桥经验”,全面实行多元化矛盾化解。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阵地、机制、力量”三要素,强化源头化解、共建共治,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和水平。一是做强矛盾纠纷化解阵地。搭建矛盾调解矩阵,以8个派出所调解室为核心、57个警务室(站)为网络,初步建成覆盖江北全域的矛盾纠纷化解网。全面推进新时代枫桥式城乡现代社区警务改革,依托“一村一辅警、一社区两辅警”建设,建成警务联络站123个、特色警务联络站6个,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延伸至村社层级。二是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波次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建立矛盾警情“回头看”、重点矛盾定期回访、重点人员联合管控等长效机制,严防小矛盾转变成大案件。2023年,全局共接报化解较复杂的治安类矛盾纠纷1964起,化解率达97%以上;其中3次以上报警的矛盾纠纷364起。以杭州亚运安保为牵引,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门行动”等专项工作,强化派出所工作平台和基层治理四平台的联通联动,协助住建交通、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社会治理等职能部门,会同属地街镇化解非治安类矛盾纠纷1050件(次)。三是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常态化运行律师驻所机制,创新推广“阿拉调解”APP,延伸矛盾纠纷“集中会诊”“随警出诊”“在线问诊”等功能,充分发挥律师在矛盾纠纷化解上的专业优势。2023年,律师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占比超30%,满意率达100%。积极发动“老娘舅”“金牌调解员”以及具有影响力的退休老师、退休干部等力量,进驻派出所调解室协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此外,在外国人聚集的老外滩,探索试点“老外调老外”涉外调解新模式,组建由律师、翻译、外籍人士构成的涉外调解团队,提升涉外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行业风险隐患情报感知有待完善,从现有警企服务整体构架看,并未完全实现上下一体化运作,左右跨领域联动,服务触角并未彻底展开,依旧有较大提升空间;电子证照调取有待完善,省内户籍公民的大多数证照可实现网上调取,但是部分年代较为久远且未实现电子化的材料仍需通过人工查询,存在查询不到位的现象;省外户籍公民的证照未打通网上查询功能,仍需群众提供纸质材料。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纠纷总量居高不下。由于公安机关警情处置到场快、全天候受理、成本低等优势,群众遇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想到公安,导致矛盾纠纷向公安机关聚集,消耗了大量警力。基层群防群治力量有所弱化。一直以来,基层社区(村)治保会是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纠纷的有力帮手。但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区治保会职能有所弱化,存在组织架构虚设、人员和硬件保障不到位、日常管理不规范、奖惩考核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一些本可由治保会调处的邻里纠纷直接推到街道(镇)矛调中心和公安派出所。非警务类矛盾纠纷警情分流不多。2023年,我局流转至网格的矛盾纠纷类警情率仅占5.53%,远低于全市平均流转率。

三、下步打算

2024年,江北公安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做好法制化营商环境、执法规范化、矛盾纠纷化解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法治公安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方位融入经济发展大局,细化落实便民利企措施,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强力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持续做优营商环境。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完善江北“安商护企”体系,迭代升级“项目警官团队”为企服务品牌,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加快分局接报案中心建设,将涉企案件纳入重点受理范围,进一步规范涉企案件受(立)案程序,为企业报案、咨询提供便利。加快警企服务站建设,于年底实现各街镇全覆盖。联合商会组织打造警企多跨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业务诉求跟踪盯办、惠企政策解读推送、情报数据感知收集、风险案例预警宣防等“一站式”服务。探索刻画企业图谱,依托线上警企服务平台,全量汇总企业登记、生产经营、安全隐患、警种走访等信息数据,精准预测预警涉企风险隐患,为警务实战提供信息支撑。切实践行为民宗旨。完善以网办监管中心为核心的“1+N”随时随地办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百千万”网点工程,延伸拓展服务点建设。积极争取“免交证、办成事”改革全国试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省试点,加快省厅“公安自助机联网监管平台”试点建设,为全省范围推广提供“江北样板”。借助“江北数智政务”系统平台,推出身份证换领高频事项自动提醒服务,持续优化升级便捷服务。

二是全力强化规范化执法建设。紧盯当前执法全过程、全环节,不断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推动执法办案实现新跃升。推进执法办案“一件事”改革,以“刑事办案专业化深度落地十八项规定”为抓手,持续完善派出所刑事案件办理“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派出所和专业警种刑事案件管辖分工,同步健全分段办理、争议界定、质量考评等机制。持续深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坚持中心办案“应进必进”原则,做优信息采集、检查检测、候问看管、送医送押、价格认定等专业办案服务,切实为办案民警减负增效,力争入选第二批全国建设应用成效突出中心。积极打造“金牌”案管室,对标市局评定要求,力争实现全局案管室全量达标。用好法律法规“工具箱”,针对本所案件办理瑕疵问题易发多发环节,前置法制指导、推送办案规范,提醒办案民警注意办案要点。强化执法监督,紧盯共性执法顽疾,持续优化“日清、周结、月晾晒”制度,做实做细法制体检,加强常态化案件评查、责任倒查、问题整治,推进执法制度刚性落地,不断提升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

三是全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矛盾纠纷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江北特点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矛盾纠纷闭环管控。全量梳理排查“涉警”矛盾纠纷,对疑难矛盾纠纷,落实所领导包干制,逐人上门见面,逐一落实稳控责任。对可能引发的“民转刑”“民转命”案事件的,按照“一事一档”登记造册、录入平台,根据风险隐患评估结果对相关人员实行三级管控,并将相关情况推送属地街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推动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进一步完善非警务事项运行机制,推动属地街镇加强力量建设、机制运行、培训指导等工作,建立健全110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对接联动会商机制,为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工作做好规范指引。加强基层治保会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属地配齐配强治保会成员、规范场地设置、编印工作手册、完善考核机制,在治安复杂的社区(村)推广驻村警务联络员担任治保会兼职副主任,邀请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离退休干部和律师等担任专职治保会副主任,同时探索推动将治保会工作经费纳入街道(镇)财政预算、班子成员享受网格员津补贴等激励措施,切实发挥治保会在基层治理上的显著作用,将治保会打造成化解矛盾纠纷的首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