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实现从家到健康生活的“无缝对接”
近期气温下降,江北姚江东路的休闲步道上却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清晨时分,这里的健身设施处于紧俏状态,而步道上跑步爱好者的身影更是络绎不绝。走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健康生活服务——这样的愿景在文教街道已经成为现实。
15分钟“圈”出运动健康生活
“我过来就几分钟,这里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运动完之后全身热起来,整个人都舒服多了。”在姚江边上散步的永红社区居民刘阿姨告诉记者,她几乎每天都来这里锻炼,还和小区居民成立了自己的健身队伍,一起学习柔力球、广场舞、太极拳,“看,我的退休生活多精彩!”。
居民锻炼身体
家门口的公共健身资源,是居民参与运动、享受生活的“快乐源泉”。今年以来,文教街道不断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持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处公共健身场所的更新升级。截至目前,已建成健身广场6处,配备健身器材20件,实现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
在不断更新完善“15分钟健康生活圈”公共健身资源的同时,街道还组织开展了以“健康生活,社区同行”为主题的健康素养提升系列活动,推出健步走、桌上冰壶球训练、八段锦教学、健康月打卡集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居民尽享“健身快乐”。
“太棒了,老李,你这技术真是越来越精湛了!”大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桌上冰壶球训练室内,时常传来欢声笑语。只见退休老人或三人一群,或两人一组,在对战中切磋技艺。站稳、捏球、瞄准,轻轻一掷,冰壶球在桌面上滑出一道道美妙弧线。而在二楼健身房,不少居民在动感单车、跑步机上锻炼,还有的在宽敞的地面上练习瑜伽。
居民参加桌上冰壶球活动
自大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多功能运动空间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这里迅速成为了居民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园,越来越多人在家门口实现“走路去健身”的目标。
15分钟“圈”出医疗健康服务
小到感冒咳嗽,大到各种疑难杂症。说起看病,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大医院。事实上,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也拥有卧虎藏龙的“神技能”——
设在小区里的双东坊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有配药、输液、问诊等功能室,还根据群众需求,引入中医特色诊疗;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全区首个社区康复病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耳穴埋豆、针灸、中药贴敷等中医药项目,加强与院内临床科室的相互联动。
“这边的住院环境还有条件设施都非常好,总算不用到处周转折腾了!”王女士罹患胶质瘤完成手术后,便开启了漫长的康复治疗。社区康复病房的成立,为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
从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到康复回社区,当前,文教街道已汇聚江北区中医院、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东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并在未来社区建设智慧健康小屋,能够满足居民出行15分钟享受医疗服务的需求。
近年来,街道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聚力作用,汇聚辖区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达人、福龄颐养院等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健康义诊、家庭医生入户,并引入社区健康师,定期开展科普宣传课程,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的卫生健康服务。
家庭医生上门问诊
“李阿姨,我是社区签约医生,上门给你测个血压,降压药有按时吃吗?身体有哪不舒服吗?”家住锦绣江花的李阿姨今年79岁了,她腿脚不便,常年靠轮椅行动,随着年纪增加,还患上了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每次坐着轮椅去社区服务中心配药、取药很是不便。街道依托“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她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大大省去了看病等候的时间,让她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