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2953358/2024-60811
文  号: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有效
甬江街道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成文日期: 2024-11-25 发布日期: 2024-11-25
关于加快推进压赛堰遗址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压赛堰遗址坐落于江北区甬江街道西管小区以南的倪家堰河与余姚江故道交汇口。现存堰坝自北向南由五眼碶、船闸、郭公碶三个单体组成,建筑占地约650平方米。压赛堰是姚江上至今保持较为完整的水系堰坝,曾在姚江阻咸蓄淡、防洪排涝、合理使用水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大运河遗存的重要一部分。该遗址整体格局保存完整,由于作为水利设施的功能已被现代水利工程设施取代,目前整体废弃,呈现“遗弃性保护”的状态。亟需深入挖掘运河文化,推进压赛堰遗址保护性开发,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保护性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守护珍贵文保遗产

大运河—姚江水利设施压赛堰遗址已于2013年被列入国保单位,其航运水利设施通过各设施的巧妙联合运用,达到引潮航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古代水利、潮汐、航运技术在某个特定时期的重要变化,是系统展现我国古代水利、航运技术的实物例证,对科学史、航运史研究具有宝贵价值。

(二)落实省市文保规划

近年来压赛堰遗址频繁受到省市关注,2020年4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发布《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压赛堰遗址考古及压赛堰遗址公园建设均列入省级重点项目;2021年5月25日,宁波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大运河(宁波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要进一步保护和展示压赛堰遗址。需要我区加强关注,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大运河遗存

(三)打造区域文化亮点

浙东运河宁波段是古城宁波的生命之河、产业之河、文化之河,孕育了光辉璀璨的浙东文明。压赛堰遗址作为离宁波主城区最近的大运河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普展示价值。应在做好文物本体修缮保护工程和周边环境风貌整治的基础上,坚持保护传承利用“三管齐下”,通过植入相应的展示、游憩、教育等功能,谋划建设压赛堰生态遗址公园,形成富含特色运河水利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间。

(三)带动片区品质提升

压赛堰遗址及周边片区,受制于庄桥军用机场的存在,区块整体拆迁、开发难度较大,保留了大片的“城中村”,风貌老旧、业态低端,与周边成熟区块大相径庭。虽然近年来,在市区各级的关心支持下,该片区已启动了以点带面、多点并进的改造步伐,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后续改造负担依然沉重。应充分考虑国家文保点的特殊价值,合理规划压赛堰遗址及周边片区,整合多方面资源、推进保护性开发,以点带面打造城市更新、文物保护的新样板。

二、保护性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是遗址本体产权关系复杂。遗址主体(两碶一闸)产权分散涉及军队、国企、事业单位等多主体,遗址本体产权范围不明晰。船闸及附属管理用房原产权属于宁波市升船机公司,1997年企业改制后产权属于市交通投资控股公司;郭公碶权属宁波市水利局,由宁波市三江河道管理局灌区科管理;五眼碶及周边绿化暂由甬江街道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主体,实施修缮工程存在一定困难。

二是遗址地块交通可达性较差。遗址位于倪家堰河与姚江的交汇口,而倪家堰河两岸用地产权属于国企和军队。北侧为军队用地;南侧为水利局管理用房及各类厂房,中间又有河道阻隔。遗址周边交通条件及遗址场地内部可达性均较差,后续整体开发难度较大。

三是遗址开发管理资金不足。由于遗址公园建设所需资金量较大,若仅由区级文保专项资金保障较为困难,需更高层级专项资金的支持。此外,近年来,日常绿化保养、环境整治工作陆续开展,由于缺少资金配套,难以实现专人管理,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压赛堰作为大运河——姚江水利设施的一个重要节点,要积极依循《大运河(宁波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等重要规划,综合统筹遗产保护、沿线风景、城市风貌“三项提升”,加快推进压赛堰遗址保护性开发,打造特色运河遗址生态公园,联动小西坝等区内姚江水利设施遗迹,全面展现姚江水利文化印迹,不断赓续运河基因,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一)理清产权关系,推动权属归集

压赛堰遗址本体及周边用地权属较复杂,且各主体间产权范围不清晰,涉及市属国企、市级下属事业单位。建议由市文旅部门牵头,在理清产权关系、权属范围的基础上,将遗址本体(五眼碶、船闸、郭公碶)的产权或者使用权归集到统一主体,为后续保护修缮、开发管理打下基础。鉴于压赛堰遗址权属基本为国有,可以压赛堰遗址保护性开发为试点项目,探索不可移动文物产权归集、统一开发的有效路径。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快保护修缮

由于当前不可移动文物产权激励机制缺失,权利主体缺乏动机而不作为,压赛堰遗址长期处于“遗弃性保护”的状态。需要尽快理顺我区运河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加强跨部门协调。建议全面摸清实物遗存情况,清理遗址现场,抓住周边翻水站地块拆迁的契机,结合姚江倪家堰段封闭工程的实施,先期开展“抢救性”保护。同步研究压赛堰遗址公园保护性开发,编制本体修缮、环境整治及展示陈列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争取立项实施。

(三)推进区域联动,串联运河遗存

压赛堰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限于本身的保护利用,也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串联运河文化遗存,成为宁波运河文化展示的窗口。我区当前有句章城遗址、小西坝等大运河重点遗存,运河文化资源丰富。建议可以进一步加强“部门联手、条块联动”,将运河沿线的相关水利工程遗存串珠成链,挖掘水利文化、漕运文化等形态,统筹推进小西坝、压赛堰等水利工程设施展示,探索运河旅游、运河研学、运河农旅等特色业态。同时积极配合专题宣传,策划相关文化活动,讲好水利传承的江北运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