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六稳六保专题>江北行动

江北产业提能,“特色”执笔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04-28 10:25浏览次数: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在2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北产业多点开花,抱团发展。

为落实全省三个“一号工程”,促进经济稳进提质,江北区全媒体中心推出深度观察类栏目“解码江北产业提能 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聚焦江北优势产业,反映产业发展亮点,挖掘产业发展经验,助力江北产业提能,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贡献力量。

今天带来第七期:“特色”执笔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特色”执笔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阳春四月,草木葱茏,生机盎然。车行江北姚江农业风景线,沿途田园风光尽收眼帘:金黄的油菜随风起伏,一片丰收景象;果园里,青枝绿叶间,一颗颗饱满的果实若隐若现;稻田中,旋耕机、插秧机来回穿梭,栽下一排排嫩绿的秧苗……

江北姚江农业风景线的“别样风景”,正是展示江北区现代农业发展成就的“窗口”。

近年来,江北区在“江北农好”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围绕“田园城市、都市乡村”,以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为发展方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盆景、葡萄等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江北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微盆景栽出美丽经济大“钱景”

这两天,在慈城镇虹星村的江北超艺花木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郑国明正手把手地指导农户为罗汉松造型。“明天上午荷兰人要过来选罗汉松和金钱松盆景。”郑国明笑着说,“我们现在每亩产值在3万元,每年出产30多万盆的盆景,一年产值大概在1000万元左右。我们合作社销售主要分国内和国外两块,国外主要出口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和国内的各大花卉市场也有合作,在北京、天津、漳州、广州等地都开了门店,还做起了电商生意。”

虹星村被誉为“中国微型盆景第一村”,全村20余家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从事盆景种植,年出口微型盆景50万盆以上,是国家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带动辐射了虹星村及周边村285户农户种植盆景,逐步形成了面积6520亩的慈城镇出口盆景苗木产业基地。目前年出圃盆栽类园艺260万盆,盆景苗木年产值达到62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西欧、东南亚等地,已成为华东地区一个重要的盆景苗木特色基地。

1986年出生的邵旦是个典型的“80后”。他的父亲邵秋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种植花卉盆景苗木,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立了宁波虹星园艺中心,经营着20多个不同品种的盆景苗木。邵旦一直考虑着让传统农业搭上现代“电商”的快车,在2014年和2015年,先后在网络平台注册了“宁波虹星园艺中心”和“瑞昇园艺”两家店铺,积累了1.3万的粉丝。据邵旦统计,去年全年,园艺中心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营业额200多万元,占到了园艺盆景总收入的30%。

“什么造型、胸径多大、分叉几枝,客户可以在网上直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单。”如今,坐在电脑前,邵旦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交易,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式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样既提高了收益,也降低了销售难度。

“‘互联网+’的发展思路,不断带动着盆景产业的发展。”江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直播经济”的兴起,虹星村的农户也陆续试水直播,进一步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虹星村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约16亩的微型盆景直播基地,并引进专业团队负责运营,帮助实现盆景产业的线上销售和线下内容及品牌的孵化,在1.1万平方米的“微盆景共富播坊”实现了从“房东经济”向“直播经济”转型。

在直播基地里,姚金龙和同事正配合着进行一场微型盆景直播。两人分工合作,在直播镜头前相互配合,很快,便有客户在直播间里下单。姚金龙在虹星村里有70亩的盆景种植基地,“虽然他的基地面积不算大,但在直播平台上带货的反响很好。种植和直播双管齐下,产量和销量两手都抓。”虹星村党总支书记严建安说,像姚金龙一样的农户,虹星村还有好几个,基本以抖音平台的直播为主。最近,已经有六七户农户每日忙完农活就来参与固定直播,生意比原先的网店还要好一些,傍晚时候就会有快递小哥开着货车来取货,将盆景送往天南地北。

直播“热”了,盆景“火”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虹星村带着盆景“触网上云”后,已累计开展近百场“苗木书记带你看虹星”直播,电商直播销售额近15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30万元。去年,全村盆景销售额超过1亿元。

小葡萄串起“甜蜜”致富产业链

眼下,葡萄春季田间管理迎来了关键时期,果农们在大棚内忙着疏果,为全年增收打下基础。在江北阿东水果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基地,占地百亩的葡萄大棚里,负责人陈海栋正带领工人们在葡萄大棚里忙碌着,只见他们把一串葡萄上过密的果粒剪掉,让果粒之间间距稀疏起来。

阿东水果专业合作社在江北小有名气。2017年,合作社开始种植“阳光玫瑰”,是宁波市较早引进该品种的基地之一。为了提升葡萄品质,合作社寻求江北区农业农村局、浙江农林大学技术专家联合申报了区科技项目,一起潜心研究“阳光玫瑰”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有了专家的帮助,基地产出的‘阳光玫瑰’葡萄不仅穗形美观、大小适中,果实晶莹剔透、水润饱满,而且入口鲜爽脆滑、甜而不腻。”陈海栋笑着说,2019年8月,合作社选送的“阳光玫瑰”葡萄样本在全市擂台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擂主。

潜心种葡萄的陈海栋,除了不断引进新品种,还在农业专家的建议下,向现代农业迈开大步。从2015年开始,合作社投资150余万元,在核心基地360亩的大棚里全部安装了智能化喷灌系统和360度高清监控探头。这样一来,农户只要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葡萄的生长情况,利用远程遥控,可自动检测温度、自动灌溉施肥,还能实时监控。“高科技设施既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量,又能大大提高种植效率。”陈海栋说,这套智能化监控喷灌系统还能控制化肥的流失,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不仅高效、环保,还使葡萄品质更佳,大大提升了葡萄的种植水平。

葡萄虽小,却串起了致富大产业。目前,阿东水果专业合作社已联合农户50户,种植葡萄650亩,让不少种植户实现了脱贫奔小康。其中,核心基地360亩,每亩平均收益在2万元以上。

在江北海珍家庭农场,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疏果、剪枝、施肥……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农场负责人陈海珍是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种果巾帼能手,从种植蜜梨,到转战“阳光玫瑰”,她在“甜蜜作物”里不断耕耘,同时还带动身边的青年朋友、女性同胞共同致富。

为了帮助乡里,她把创业之初的20亩价值10万元的果园无偿送给了当地的6户村民,这些村民每年单靠果园就可增收2万元。一有新技术,陈海珍就热心传授给周边的种植户,尤其是受她影响加入到创业队伍的女性农户,陈海珍手把手地教她们从最初的套袋、嫁接学起,到现在的3层覆膜、成果整型、田间管理等各种技术,帮助她们更好地提升技能。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农村妇女也卷起裤脚下田,搞起副业,增加家庭收入。

“这几年,在‘江北农好’品牌效应带动下,以陈海栋、陈海珍等葡萄种植大户为农业带头人,越来越多的果农加入到葡萄产业中,逐步形成了葡萄连片种植区。”江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超6500亩,规模种植40余户,年产值约1.5亿元。

信息来源: 区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