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0798/2023-51612
文 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府办 成文日期: 2023-02-03
2023年江北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日在江北区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江北区代区长 许会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起始之年。过去一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承压奋进、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好于全省全市,实现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建设良好开局。

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全力以赴干好三件大事:

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因时因势迭代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七大机制”和“五快循环”,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打赢突发疫情阻击战。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70.8万剂次,全程接种率达97.3%,60岁以上老人接种覆盖率达92.5%。全面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保障能力,发放“爱心防疫包”9.5万份,努力确保从“防传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换。

坚决扛起经济稳进提质的发展责任。深入实施经济稳进提质十大攻坚行动,推动常态化挂联协调和专班化攻坚督导,以江北的“稳”和“进”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作贡献。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3亿元,增长4.9%,增速位列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亿元,同口径增长6.5%,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万元,收入倍差缩小到1.65;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847.2亿元,增长18.1%,其中出口570.7亿元,增长20.1%,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

坚决扛起除险保安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有效应对“轩岚诺”“梅花”连续台风影响,动态化解信访积案,高质量完成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各项任务。连续17年荣获省“平安区”称号。

一年来,围绕区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助企纾困稳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坚持主动有为,以超常规力度推进经济稳进提质,携手各类市场主体共渡时艰。助企政策有力落实。第一时间全面顶格落实上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调整优化“1+X”经济政策体系,制定出台3个“十条”区级新政,兑付助企纾困稳链资金超12亿元,为企业退税减税降费37.7亿元。发展要素有序保障。争取专项债券18.4亿元,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成立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10.7亿元。加强用地和能耗保障,出让土地23宗1529亩,统筹形成6.9万吨标煤能耗指标供给,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6%。实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强化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市场活力有效复苏。创新推出“订制式”政务服务模式,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户。深入开展“百名干部助百企”“百名干部服务百大工程”行动,办结企业诉求1100余件。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省第四。

(二)全力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基础稳中加固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做大做强都市经济。都市工业提质增效。向隆机械、澳玛特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爱柯迪、格劳博等2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深入推进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释放产业发展空间504亩,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3个小微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增37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智能传感器行业产业大脑入选省级产业大脑培育名单,数字经济发展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推进行业数字化改造,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跻身全省前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80.3亿元,增长6.2%。港航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290亿元,高端商务、科技服务、软件信息、保险行业收入再创新高。持续推动两业融合,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启动建设。推进商务楼宇整规,新增亿元楼、千人楼2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山游步道精品段完成改造提升,新增等级民宿6家。产业平台能级提升。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数字港航、数字贸易等十大百亿产业集群销售额突破3000亿元,江北高新区认定为省级高新园区,江北功能材料产业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前洋E商小镇获评全省数字变革最佳实践案例,膜幻动力小镇省级考核优秀。老外滩金融保险创新港新引进3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宁波直播电商经济集聚区带动线上线下交易额超650亿元,北岸国际港航创新发展区挂牌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实施一流企业培育工程,金田集团位列“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7位,宁波远洋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长阳科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柯力传感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个、专精特新“小巨人”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8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28家。推动企业质效提升,宁水集团和东力传动获得市政府质量奖,三星医疗电气、新胜中压电器等5家企业入选省级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

(三)全力推进动力变革,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抢抓政策机遇期和窗口期,向投资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深化投资拉动。实施投资扩量攻坚行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3.9亿元,增长10.7%。落实重大项目“1244”统筹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开工和投资入统流程,强力推进113个区重点项目提速开工,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一。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均快于全市。强化创新驱动。深化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浙江创新中心北岸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科技园、宁波浙大校友产业园挂牌运行,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家,获评全省科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洪塘湾获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启动产才融合引领区建设,实施“产业教授”引育计划,24个项目入选甬江人才工程,引进各类人才1.2万余人,新增技能人才8000余人。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14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技术交易额增长65.3%。实施改革撬动。数字化改革提升实战实效,参与的基层智治改革创新实践获评省改革突破金奖,“新产品研发服务”“舒心住”等特色场景应用推广使用。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全面推进,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区,省“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试点建设启动,在全市率先公开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先行。开投、北坤两家国企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

(四)全力实施开放带动,内外循环持续畅通

立足中心城区开放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整合内外市场、资源要素为我所用。招商引资持续发力。成立区投资促进委员会,重塑“一盘棋”大招商统筹机制,蔚来汽车等79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引进内资19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一。开放合作持续扩大。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承接大都市北翼和翠屏山中央公园重大战略,主动服务通苏嘉甬铁路建设。成立“助企稳贸”服务联盟,建立企业出国“白名单”,组织三批次100余家外贸企业出境抢订单,累计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758份。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近2亿美元,增长82.5%。高标准做好四川越西东西部协作、丽水莲都山海协作及其他对口支援合作工作。消费潜力持续激活。开展促消费活动,万象城、江北万达、来福士等商业综合体人气逐渐恢复,累计发放消费券660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7亿元,增长8.2%,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网络零售额158.6亿元,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完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试点建设。

(五)全力推动全域统筹,城乡面貌加快提升

坚持以融合化引领新型城市化、全域都市化和全域景区化,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标杆区,扮靓全域美丽新形象。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征收集体土地2077亩,完成房屋征收签约28万平方米,清零清场12个项目,开工建设胡坑基等4个安置房项目。轨道交通7号线、8号线进展顺利,清泉路、洪大路等6条主次干道开工。高质量推进精特亮工程,文创智岸活力线入选“最美精品线路”。完成30个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开工建设13个未来社区,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慈城古城、灵山慈水入选省级城乡风貌样板试点。获评省“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区。区块开发加速推动。老外滩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示范智慧商圈,6号地块成功出让。慈城古县城旅游配套设施持续完善,抱珠楼等场馆相继开业,慈城镇获评全省千年古城复兴和小城市培育考核“双优秀”。姚江新城实现启动区土地指标全覆盖,西洪大桥实现通车,邵家渡大桥及接线工程有序推进。文创港滨江水岸项目一、二期竣工,启动地块二、三期开工。新兴产业育成区开发实质性启动,高发汽车、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保荪片区全面启动“三横六纵”路网建设,荪湖研学旅营地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庄桥)拓展区完成远洲南侧地块出让,天鑫未来社区开工建设。永红区块加快城市设计方案研究,完成姚江东路及滨江休闲带建设。湾头、压大、北高教等功能区块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粮食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种植面积达4.9万亩,收储粮食达1.6万吨。“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生猪出栏量达1.2万头。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乡村面貌整体提升,打造艺术赋能村3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个,外漕村和毛岙村通过省级未来乡村验收。实施“消薄”攻坚行动,所有行政村实现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碳达峰碳中和“6+1”行动。建成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整治“低散乱弱”企业291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2家,建成三星级绿色工厂40家。推进实施“甬有碧水”行动,江北下沉式再生水厂建成投用,修复管网200公里,包家河、张桂家河等4条内河完成整治,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六)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共富行动蹄疾步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增长26%,高质量完成八方面民生实事工程,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社会保障稳步提升。开展稳就业惠民生攻坚行动,健全灵活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建成全市首个零工驿站,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落实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社银通”入选人社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省社会救助特困供养集成服务试点,在全市率先推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300余套。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惠贞高级中学、江北中心学校等4所学校投用,3所幼儿园开园,4所“公参民”学校顺利转公。卫生事业不断推进,市九院公卫楼建成投用,前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慈城镇中心卫生院迁建工程抓紧施工,获评省级健康区。“一老一小”服务持续优化,新增8家标准化老年食堂、1家智慧养老院和1家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托位数达3.5个,大闸、湖西等4个社区入选省首批共富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高标准助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打造“浙江有礼·礼尚北岸”品牌。建成7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城市书房。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获评市首批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联合动力获评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基层治理不断加强。区社会治理智治云图应用上线,基层治理“一件事”入选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街镇一线执法力量占比超过85%,获评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打造全市首个“社工管理云平台”,入选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

(七)全力强化忠诚担当,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政府团队,加快建设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强化政治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重大问题向区委报告制度,深化党组会议“首题必政治”和集体学习制度,抓好巡视、巡察、审计反馈意见整改,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政府系统快落地、早见效。强化依法行政。定期召开“一府两院”联席会议,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法治政府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在《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中位列全国第二。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98件、政协提案169件,办理结果满意率分别达96.9%和98.2%。强化协同攻坚。迭代升级“1586”专项行动,优化工作专班力量配置,实行扁平化决策、专班化攻坚、赛马式考核。用好区政府项目管理平台,累计纳管610个项目,督查工作不断加强。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清廉江北建设,压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0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党员干部28人。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得到有效压减。

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民融合扎实推进。民宗、史志、档案、外事、科协、统计等工作切实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老龄、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见证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经受住了世纪疫情和全球通胀等大战大考,广大企业逆势进取、基层干部砥砺担当、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克服了一系列困难,闯过了一道道难关,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建设迈出扎实一步。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江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稳进提质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策源能力不强,大好项目招引不足,发展动能转换步伐亟需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仍需深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难题还要抓紧破解;城市能级有待提升,基础设施体系有待完善,城市有机更新还需加快;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医疗、养老等领域仍有短板;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领域仍有风险隐患;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少数干部“懒作为”“怕担当”现象依旧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推进解决。

二、202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决策和省委、市委、区委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六个更好统筹”,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助力打造“六个之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全面实施“五个争创”,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城市能级,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补齐促进共同富裕短板,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开好局起好步。

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强信心、争一流”的工作理念。当前,江北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客观存在,但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最根本的是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大程度增强江北自身发展的确定性。要坚定发展信心,锚定区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的目标任务,借助江北持续向好的政治生态、历年积累的工作基础、坚韧奋斗的文化基因,多做增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工作,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实现一流目标。

坚持“强主体、惠民生”的工作目标。牢记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活力所在,只有留得青山,才能赢得未来。牢记群众满意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根本标准,只有群众拥护,才能基业长青。要深入基层一线,多一些“感同身受”,近一些“人间烟火”,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不断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像对待家人一样服务群众,助企纾困,为民解忧,让企业在江北创业更安心、群众在江北生活更舒心。

坚持“强优势、补短板”的工作思路。围绕发展所需、江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着力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和宁波大都市北翼门户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抢抓翠屏山中央公园、甬江科创区规划建设的战略机遇,深挖“港源城始”内涵,提升“枕山拥江”品质,巩固现代产业和实体经济优势,增强创新发展和改革攻坚动能,努力补齐发展空间、城市能级、人口规模上的短板弱项,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坚持“强投资、扩需求”的工作重点。需求收缩是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要把有效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把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优产能。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把今天的增量抓成明天的产出、未来的实力。强化招商引资“头号工程”,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为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坚持“强改革、重实干”的工作路径。没有改革,就没有政府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局面;没有实干,再好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坚持问题导向,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优质高效做好改革各项工作,不断解决新老问题,破除发展障碍。坚持结果导向,切实提升政府执行效率和落实能力,以政策的“准”和“实”,干部的“闯”和“拼”,奋力推动江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和“进”。

围绕以上要求和目标,今年着力抓好十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焦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做精都市工业。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量质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实施产业强链工程,大力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做大高端金属合金、汽车零部件和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光学膜、磁性材料和智能传感产业等新兴产业链。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升级版,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实施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改项目50个,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持续培育“大优强、绿新高”企业,实施新一轮“凤凰行动”,力争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做强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港航服务、现代商贸、高端商务三大优势型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休闲、生活服务两大品质型服务业精细发展,引导金融保险、科技服务、软件信息三大功能型服务业提质增效,打造“323”服务业产业新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抓实新建楼宇“二次招商”和存量楼宇“整规提升”。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发展,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功能布局。推进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创建。促进旅游产业恢复发展,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复核,达人村争创4A级景区。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做优现代农业。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推进现代化粮食示范田工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9万亩,实现生猪产能1.6万头。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深入推进农业规模化、精品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打造“慈城年糕”“宁波牛奶”“江北稻米”“微型盆景”四条全产业链,抓好“艺创鞍山”“田园北郊”两个都市休闲农业精品项目,推进农业数字工厂和未来农场建设,进一步打响“江北农好”品牌。

做大产业平台。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推动直播经济、数字港航、软件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北门户区形象展示和功能提升,高质量打造“两业融合”省级样板园区。江北高新区深化“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加快金力永磁、正力药品等产业项目竣工投用,积极打造国家级膜材料产品研发中心。新兴产业服务中心支持园区企业增容调绿和增资扩产,大力实施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宁波直播电商经济集聚区、北岸国际港航创新发展区和老外滩金融保险创新港抓好产业链重点企业招引集聚,持续做大做强区域影响力。前洋E商小镇和膜幻动力小镇进一步推动高能级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产业更特、创新更强、体制更优、形态更美、辐射更广的特色小镇2.0版。优化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二)聚焦项目攻坚,加快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区块联动开发,加快构筑江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招商规划、政策、要素和项目统筹,落实落细“14878”大招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招商项目推进制度。实施招商提质攻坚行动,搭建“一把手招商”赛马平台,全面推进区块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二次招商。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新一轮驻外招商。举办系列推介会、高管圆桌会等投资促进活动。推动招商资源共享,探索“飞地招商”。引进内资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以上。

全力开发重点区块。老外滩通过国家级步行街创建验收,白沙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招商落地。慈城古县城加大原水泥厂等地块招商力度,推进东南段城墙等项目建设,迎春路商业街建成开放。文创港加快地块出让和项目施工,推进客厅二期建设。姚江新城启动核心区地块开发,配合做好宁波奥体中心二期6万人体育场和国际交流中心建设。新兴产业育成区启动征地拆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宁波·都市智造谷”。城市(庄桥)拓展区完成天鑫未来社区剩余地块出让,启动庄兴路高铁下穿节点工程。保荪片区争取重大文商旅项目落户开工。永红区块全面加速拆迁,争取更多项目开工建设。湾头、慈城新城等重点区块建设有新进展。

加速建设重大项目。加强重大项目全周期管理,坚持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开则开,用好专业化投资数据库平台,做深项目前期谋划,实施在建项目动态跟踪,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有效投资增长8%以上。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2个,完成投资224亿元。大力促进产业投资,开工建设汽车智能化科创产业园等13个产业项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力争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积极做好新一轮国家专项债项目接续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取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

(三)聚焦创新引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科创强区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夯实创新主体基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以上。建立重点产业链靶向攻关清单,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个以上。深化重点研发投入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创建各级各类研发机构,开展规上企业研发“诊断+提升”行动,打造光电新材料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提升创新载体能级。主动融入甬江科创区建设,加强与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科研院校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科技园、浙大科技园江北园区建设。推进双创载体建设,做优北高教园区等创新平台,力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突破。

优化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和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量达到28件。推动人才赋能中心建设,引育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项目15个,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创新站15家。强化科技金融支持,用好科技信贷风险池,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设立创新发展基金。

(四)聚焦开放合作,加快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

保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定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多措并举扩内需、促消费。

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杭甬“双城记”、宁波都市圈建设等大局,全力保障通苏嘉甬铁路、宁波市域铁路慈溪线等线性工程项目建设,争取翠屏山中央公园南侧公园大道、宁波大道等规划道路尽早落地。推进中东欧对外交流品牌提升,承办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相关活动,共建中东欧进口商品销售平台。做深做实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及其他对口支援合作工作。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建,落实“百团千企拓市场”专项行动,深化“助企稳贸”服务联盟,持续提高出口信保覆盖率,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推动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促进数字贸易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增长10%以上。积极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加速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基地试点和龙头企业。

促进消费扩容升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引育更多品牌首店、钻级餐饮、星级酒店。更加精准投放消费券,促进餐饮、汽车、文旅等消费升级。打造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区,持续提升核心商圈品质形象。强化质量品牌培育,新增“品字标”品牌企业3家。

(五)聚焦改革攻坚,推动汇聚跨越发展新动能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更多具有江北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提高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推进省级重大应用贯通落地,加快特色场景应用创新研发。深化“平台+大脑”建设,提升江北全域治理运行平台一网统管效力,加快发展物联网智能感知网络,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一网通办”率达到92%以上。推进省级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建设,开展低效资产分析研判,探索市场化组团发展模式和闲置农房开发利用机制,引导乡村业态更新更替。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承担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相关任务,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集中。深化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改革,支持优势企业自主改造、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深化政府收储再开发,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管理。强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扩大亩均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提升,推动工业上楼打造“垂直工厂”。深化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加快国企实体化转型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迭代升级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接续抓好一揽子政策直达快享,用“真金白银”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探索实施项目审批、知识产权保护等“一件事”集成改革,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服务经理人制度,继续开展“百名干部助百企”“百名干部服务百大工程”行动,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推进信用社会打造,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信用修复告知制度。

(六)聚焦城市建设,加快践行新型城市化道路

加快全域统筹发展,推进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打开江北城市拥江发展大框架大格局。

优化都市空间规划。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向下传导速度,有序推进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配合实施姚江两岸等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对接落实《宁波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整体连片推进“老外滩—德记巷”等六大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加快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深化整治示范启动片区建设,新开工整治项目20个。抓紧都市空间新区块谋划,探索正大花园、洪塘老街等10个街区改造提升方案。

开展征拆提效攻坚。加大征拆力度,新启动征收计划项目18个、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推进征拆储备项目适时转为计划项目,力争全年签约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实现近年来新高。实施清零扫尾,抓紧完成邵家渡大桥及接线工程等遗留项目的清零清场。推进阳光征收“数字化一件事”应用场景建设,统筹货币安置与调产安置两种方式相协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迈向“轨交时代”,加快形成“一环六射”的轨道交通网络。新改建10条主次干道,推动江北大道、宏图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开工,完成洪大路、北海路等城市道路建设。推进水利、电力、电信、排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姚江新区综合管廊一期(广元大道)项目,加快江北下沉式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建设,推动220千伏洪塘变电站迁建,进一步提升区域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七)聚焦全域提升,加快展现高品质城乡形象

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乡品质,打造更为宜居、韧性、智慧的美丽家园。

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滚动实施“精特亮”工程,高质量打造精品线路4条、特色街区4个、亮点工程20个。实施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行动,加强无物业管理小区基础服务,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完善街区设施、街景灯光、公园绿地等公共配套,提升打造甬江北岸、姚江新城滨水公共空间。一体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完成未来社区建设项目9个。开展迎亚运专项整治,完成高速出入口改造、道路平坦、人行道净化等专项行动。

加快乡村振兴打造。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深入开展美丽村庄宜居家园建设行动,启动慈江村和湖心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压赛更新改造三期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农房建设,新增省级未来乡村2个以上。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健全片区组团发展模式,确保90%以上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推动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扩面,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一户一策”干部帮扶制度,确保低收入农户增收10%以上。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常态化做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有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污染、秸秆焚烧问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1%以上。深化全域治水攻坚,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提标纳管,加快打造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标杆街镇。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固废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双碳”行动,不断深化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

(八)聚焦全民共享,加快创造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用心用力用情擦亮民生幸福品牌。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适度超前加大教育投入,开工建设天鑫未来小学和洋市配套学校,完成江北外国语学校二期、湾头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期建设。实施“未来学校”校长培育计划,探索优质教师定向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做优课后服务。

全面发展健康事业。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新建湾头、孔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区儿童医院、区妇幼保健中心迁建工程,新增医疗床位200张。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共体”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推进市第九医院综合改革。巩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区中医院完成扩容提升。借亚运东风,推动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加快姚江传骑运动线建设,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品牌。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面实施文化江北建设“十大工程”,擦亮“慈孝文化”“开放文化”等金名片,精心策划中华慈孝节等系列活动,加快推进姚江音乐公园、区图书馆新馆等文化地标建设,深化“书香江北”全民阅读品牌。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展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新媒体平台综合影响力。

(九)聚焦普惠保障,加快打造共同富裕鲜活样板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办好民生实事,深化“扩中提低”,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施就业优先行动,打造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工作,户籍人口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全市前列。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推动护理服务项目标准化。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新增保障性租赁房2300套。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继续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

关心关爱老弱幼小。围绕“老有所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区级养老机构,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一体化运营,新建智慧养老院1家、标准化老年食堂2家,每日助餐老人数达到1400人次。围绕“幼有所育”,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新增幼儿园托位数300个,托幼一体化托位占比超过80%。围绕“弱有所扶”,优化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精准帮扶残疾人士,巩固提升慈善和红十字事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7万元。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财政投入力度。精准聚焦身边可见、真实可感的民生问题,列出十方面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分别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区域防洪能力、加大安居保障力度、打造友好人居环境、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拓展“一老一小”照护、提升医养服务水平、推进技能人才引育、提升港城面貌展示、完善城市功能绿带。待大会表决后将认真抓好落实,力求把实事办好,让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

(十)聚焦除险保安,加快实现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持续优化疫情防控。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乙类乙管”工作方案,打好疫情防控平稳转换、平稳渡峰主动仗。突出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扩容医疗救治资源,强化医疗物资储备保障,加快重点群体疫苗接种,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提升民政服务保障能力。加强科普宣传,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居民群众做好个人防护。

维护城市公共安全。聚焦危化品运输、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做好强台风、强降雨和极端天气防御准备,实施甬江、姚江干堤提升工程,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洪水、内涝、森林火灾等灾害风险。实施农贸市场提质升级行动,抓好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监管,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加强能源安全管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围绕省级平安区创建目标,持续开展平安建设攻坚行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打击治理。深化“公安大脑”建设,提档升级“雪亮工程”。加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妥善处置企业流动性风险、涉众型经济金融风险。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推动全域智治中心、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域网格的流程优化和力量整合。深化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体和小区自治站试点工作,加强专职社工队伍建设。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治理效能。完善三级矛调体系建设,压实信访工作责任。

三、切实加强高水平现代政府建设

新的征程,政府工作要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新的成效。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政府管理方法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

(一)提高政治能力,铸牢忠诚之魂。持之以恒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践行贯穿其中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服务“国之大者”,弘扬斗争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步调抓到底”,推进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江北的落地落细,以扎实行动和有效成果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深化依法行政,厚植法治之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定规矩、划界限、促治理,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政府规范化建设,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估,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持续抓好巡视和审计问题整改。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强化专业智治,激发变革之力。树牢“整体政府”理念,加快变革型组织、创新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工作的流程优化和制度重塑。深入建设数字政府,强化数字赋能和实战实效。常态化开展专班攻坚“北岸赛马”、重点工作绩效评估、区政府领导挂联协调服务等,强化定期会商、清单管理、闭环推进和精准督查机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工作效能。

(四)锤炼工作作风,恪守为民之心。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力量和资源下沉,落实落细尽责豁免、容错纠错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基层负担。坚持求真务实、攻坚克难,防止简单化、乱作为、不担当、不作为,不断提升破解难题和应对风险能力。

(五)加强廉政建设,常修从政之德。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聚焦关键少数,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等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俭”字为要、过紧日子,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好大事、办优实事。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唯有奋斗;扬帆起航、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1586”专项行动:2022年,江北区委、区政府深入推进的专项行动,“1”即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5”即深化投资扩量、招商提质、征拆提效、产业提级、“精特亮”提升五大攻坚行动,“8”即组建老外滩、文创港、慈城古县城、姚江新城、城市(庄桥)拓展区、永红区块、新兴产业育成区、保荪片区等八大开发建设指挥部。“6”即建立涵盖“任务谋划、部署、推进、验收、考评、赛比”等全过程、全要素的六大保障机制。

2.“1244”统筹推进机制:2022年,宁波市出台的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即构建“一条链”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形成“双回路”工作推进体系,成立“四大办”统筹协调服务,建立“四级”协调会商运行机制。

3.基层智治改革创新实践:即“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13项战略抓手之一,即坚持整体思维,以县域为整体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调配,以明责、减负、赋能、增效为目标,持续提升基层一线治理能力。

4.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

5.“三区三线”划定:2022年,自然资源部以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全面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6.“精特亮”:宁波市提出的精品线路、特色街区、亮点工程的创建工作。

7.“社银通”:是人社部门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银行网点挂牌设立人社经办网点,利用合作银行的网络、设施、场地、人员,让群众、企业可以就近办理人社业务的一项便民举措。

8.“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2022年,浙江省成为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对行政执法进行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系统集成改革,更大范围整合执法职责,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健全执法协同机制,实现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一体联动。

9.“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专项行动:2022年,宁波市开展的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五问五破”指的是问争先劲头足不足,坚决破除甘愿躺平“混日子”思想;问担当精神够不够,坚决破除推诿扯皮“怕担责”心态;问为民情怀深不深,坚决破除脱离群众“不走心”现象;问底线思维牢不牢,坚决破除心存侥幸“碰运气”心理;问法纪意识严不严,坚决破除不知敬畏“没规矩”行为。“五比五先”指的是比格局提境界、立先行之志;比实干促担当、扛先行之责;比业务强本领、增先行之能;比干劲看作为、闯先行之路;比实绩展风采、成先行之势。

10.“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1.“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简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农村的成功实践。

12.“港源城始”:2022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参加江北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江北作为宁波从内河港迈向海港的起点,是宁波港的重要源头,老外滩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宁波港的起锚地、“宁波帮”的出发地;江北有以句章故城为起点的二千五百年建城史、以慈城开衙立县为标志的一千二百年建县史,是宁波建城史的重要起始。

13.“14878”大招商工作机制:即以区投资促进委员会为统领,四大平台、八个街镇为招商主力军,协同七个行业招商部门、八大重点区块指挥部,构建大招商格局。

14.“飞地招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街镇、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招商模式。

15.“品字标”:是综合体现浙江企业和产品标杆形象的区域公共品牌。自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以来,“品字标”已成为浙江一流企业和一流产品的代名词。

16.“一网通办”:指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

17.“扩中提低”: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这是浙江省探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举措之一。

18.托幼一体化:即托育(托班)、幼儿园教育一体化。

19.“乙类乙管”:将乙类传染病采取乙级的管理措施。为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