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951467/2023-51842 | 主题分类: | 司法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发布机构: | 江北区司法局 | 成文日期: | 2023-02-24 |
2022年,江北区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全区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统筹协调为基础,深化法治江北建设。一是法治江北建设有新的成效。出台法治江北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开展“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推进街道(镇)合法性审查提质增效。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系宁波首个且唯一一个。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有新的突破。成立全省首个执法监督指导站,构建行政执法改革“3+N”多元共治体系。严把合法性审查,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合同53件,成立江北区基层法律服务中心。开展行政复议“以案治本”专项行动,办理的2件案例入选全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三是法治社区建设有新的成绩。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合作,成立区法治建设促进中心,助力法治建设跃迁升级。全市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揭牌仪式率先在江北举行,实现行政复议申请线上、线下全区域覆盖目标。在慈城镇设立全市首创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一站式解决涉“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争议事项。
二、以维护稳定为目标,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一是人民调解质效提升。编印《老王解惑案例选编》并纳入调解学院教材,组建由28人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成立全市首家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老外滩设立涉外调解工作室,各调解组织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947件。二是法律服务普惠高效。组建法律服务团,服务辖区“精专特新”企业,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落实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承诺制,形成“中心+所”“1+8”的自助服务体系,累计共接待群众4928人次,办理法律援助756件。三是智慧矫正迭代升级。开发完成自助报告轮巡系统,有效杜绝“人机分离”现象。加快“智慧矫正”建设,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学历、技能双提升,实现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无漏管虚管、无严重再犯罪的“三零”目标。做好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帮教。
三、以服务大局为重点,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一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无证明(证件)办事之城”改革,探索推行违法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涉企柔性执法。联合区工商联、区法院、区检察院召开首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推出助企纾困政策20条。二是提升法治素养。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强化普法阵地建设,提供“自助式”普法服务。坚持普治结合,探索“法治+”普法模式,开展“法治+教育”,在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成立江北区“小工匠”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治书画展、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20余场。建成法治思想宣传主题公园——法兴园,全市唯一入选2021年浙江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三是律师行业持续发展。深入推动律师行业高端服务业发展,律师万人比达11.49。联合有关律所,共同梳理印发中英文双语版的《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涉外企业常见法律问题指引二十条》和《新冠疫情期间企业相关法律问题指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 题短板和风险隐患,基层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所欠缺,法律服务精准性、便捷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2023年,区司法局法治政府建设将开展再提升、争前列行动。
一是紧盯关键环节,统筹推进依法治区工作。落实法治建设规划,完善法治建设促进中心,完善法治考核制度,深化街道(镇)法治化综合改革,推动法治江北建设提档升级。纵深推进法治建设“八大工程”,完善法治江北创新项目库,做好教科书执法、法治保障人大夜聊等创新项目培育。在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重大行政决策闭环管理等方面争创亮点。
二是紧盯依法行政,持续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区域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合法性审核力量。拓展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入驻领域,探索向重大工程和大型专业市场延伸。探索行政复议员制度,提升行政复议专业化水平。依托“3+1”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坚持“有案必调”原则,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加快行政执法监督数字化建设,上线运行“行政执法监督扁平化指挥系统”。
三是紧盯服务质量,加快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律所招引和律师人才引进,进一步提升律师万人比。继续深入推进“红韵法治亮楼宇”一体共建,为企业开展专题法治讲堂、“法治体检”。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的配备向重点村社延伸,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的“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强化对律所及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监督,切实提升办案质量。开展“法援暖心惠民”活动,落实“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法律援助工作措施。落实普法责任制,做好“八五”普法中期验收工作。
四是紧盯风险防控,助力更高水平平安江北建设。规范审前调查等执法环节,推动社会工作项目化运作,进一步优化“自助报告轮询”应用功能。推动人民调解协会实体化运作,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围绕宁波调解学院建设持续发力,打造人民调解教育实践基地。继续完善“涉外”调解工作室各项运行机制。持续打造“一所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