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1467/2023-51841
文 号: 主题分类: 司法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江北区司法局 成文日期: 2023-02-24
江北区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江北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区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争先进位,为江北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强化统筹协调,推动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交出法治建设高分答卷。出台法治江北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两方案一意见一分工”法治规划体系。组织开展“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常态化进行法治工作情况通报,推进街道(镇)合法性审查提质增效,推动我区2022年法治浙江社会满意度测评首次位列全市第一,连续4年法治浙江(法治政府)考评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系宁波首个且唯一一个。“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人民调解队伍”和“教科书式执法”两个项目入选全省2021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区司法局获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法治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二是打造依法行政模范样板。成立全省首个执法监督指导站,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行政执法改革“3+N”多元共治体系,同步建立“六联”工作机制。与市司法局共建“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数字化多跨监督”系统,单独承建“行政执法监督扁平化指挥系统”,该项目已纳入省委改革办《2022年度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3”》。2022年发放《执法监督通知书》15份,监督建议书2份。落实重大决策要求,全区纳入目录化管理的重大决策事项15件,均按照要求履行重大决策程序。严把合法性审查,2022年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合同53件。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宣布失效或废止33件。开展行政复议“以案治本”专项行动,办理的2件案例入选全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三是推动基层法治实践提质增效。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合作,成立区法治建设促进中心,建立博士工作站,组建“知识产权”“凤凰行动”“涉外法律”“港航物流”等四支服务促进团队,助力法治建设跃迁升级。全市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揭牌仪式率先在江北举行,实现行政复议申请线上、线下全区域覆盖目标。2022年复议纠错率为0,负责人出庭率保持100%,全区行政诉讼败诉率2.7%,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目前各项数据均位列全市前列。在慈城镇设立全市首创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一站式解决涉“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争议事项。成立江北区基层法律服务中心,新增事业编制3个,进一步加强基层合法性审查力量。2022年,8个街道(镇)合法性审查数量达948件。

二、赋能基层治理,绘就社会安全稳定“和美”底色

一是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深化调解学院建设,编印了《老王解惑案例选编》并纳入调解学院教材。组建由28人组成的,涵盖物业、医疗、交通、劳动、治安等领域的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做到“对症下药”,优化处置能力和处置效率。加强专业调解组织建设,联合善宁社会组织成立全市首家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市律协、区矛调中心等部门共同设立婚姻家事调处(辅导)工作室。联合区外事办、街道、派出所等在老外滩设立涉外调解工作室。与人社、工会、矛调中心等成立江北区劳动调解中心。2022年,各调解组织已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947件,调处成功率99.8%,涉案金额达4.49亿元。二是推动法律服务普惠高效。实施法律服务“春风计划”,组织专业普法团队全程参与区人社局举办的系列新春招聘会,为稳就业促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组建10余个法律服务团,服务辖区“精专特新”企业。全区145个村(社区)实现了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通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落实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承诺制,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在残疾人服务大厅设置了公共法律服务站,完善部队公共法律服务站运行,在基层司法所配齐配全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形成“中心+所”“1+8”的自助服务体系,丰富了服务获取方式。2022年,累计共接待群众4928人次,办理法律援助756件。三是推动“智慧矫正”迭代升级。推进社区矫正数字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全市率先开发完成自助报告轮巡系统,解决了人工接听报告电话大量重复工作的问题,并有效杜绝“人机分离”现象。加快“智慧矫正”建设,争创部级“智慧矫正中心”,已完成省级验收。运用“浙里连心”心理平台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五色心情码”赋码,截至目前建档率达到98.8%。与宁波市开放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学历、技能双提升。

三、践行司法为民,实现公共法治资源优质均衡

一是法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推进“无证明(证件)办事之城”改革,新增2件事项。探索推行违法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涉企柔性执法。实现村社和市场主体法律顾问全覆盖,依托“红韵法治亮楼宇”服务平台,开展法治体检,走访企业5827家,开展法律服务上万次。联合区工商联、区法院、区检察院召开首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推出助企纾困政策20条。聚焦涉外涉疫两大主题,梳理印发了中英文双语版的《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涉外企业常见法律问题指引二十条》和《新冠疫情期间企业相关法律问题指引》,为企业依法处置提供参考。打造“企航北岸”普法直播间,推出多期面向民营企业的普法直播。在省工商联发布的《浙江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江北在营商法治环境一项排名全省第一。二是公民法治素养有效提升。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责任制。强化普法阵地建设,在法治阵地配置扫码阅读、智能语音播放系统等,提供“自助式”普法服务。坚持普治结合,推动甬江街道外漕村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法治实践中普及法律知识。探索“法治+”普法模式,开展“法治+教育”,在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成立江北区“小工匠”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治+直播”,依托普法云直播推动“法治云接力”;开展“法治+共享”,联合区教育局、灵峰学校、越西县南城小学共同开展法治毕业礼活动;开展“法治+文艺”,与区文联合作成立法治文艺工作室,开展法治书画展、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20余场。建成全省首个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主题公园——法兴园,全市唯一入选2021年浙江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宁波市青少年绿色学校已入选省级首批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三是推动律师行业持续发展。区司法局以江北在全市率先出台高端专业服务业扶持政策为契机,实施律师行业“扬帆行动”,深入推动律师行业高端服务业发展,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发挥税收返还、人才补助等政策优势,大力招揽“五院四系”毕业的、非本地的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各律所创收约4.07亿元,同比增长6.82%,新增律师79人,律师万人比达11.49,已超过共同富裕指标要求。

四、紧抓队伍建设,打造作风过硬司法行政铁军

一是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继续深化打造“红韵法治+”党建模式,通过“红韵法治微课堂”素质提升、“红韵法治志愿者”服务增效、“红韵法治云党建”阵地亮显三大工程,擦亮司法行政党建“新名片”。立足“党建宣传新阵地、数据融合新路径”定位,打造司法行政党建“云展馆”迭代升级,设置智慧一体机打造红色亮显工程,循环播放党建云展馆、学习强国、新江北等平台内容,有效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好慈城冯定纪念馆、真理园、红色驿站、两新学院等红色教育阵地,开展党性教育等活动,增强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强化军地共建,与武警海警总队第二支队舰艇一大队签订了《双拥共建协议书》。二是注重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实施“壮苗成才”计划,成立青年学习小组,积极开展“浙青年 爱学习”活动,以青年说、青年诵读等形式开展主题学习,持续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心走实。选调年轻干部到省、市、区各单位学习锻炼,开展“青蓝工程”,以“导师结对”的形式增强对年轻干部的引领和培养。持续开展“红韵法治”微课堂活动,组织线上线下的各项培训学习15次。三是注重队伍纪律作风优化。有力开展“五问五破冲在前、五比五先当表率”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两个先行”大宣讲、“对标先行”大讨论、问题大检视及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科室、干部个人高质量“三张问题清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针对年轻干部落实全链条教育管理监督“风纪扣”工程,组织落实 “廉承诺”“廉教育”“廉提醒”等8项任务,组织机关年轻干部集中签订《廉承诺时光书》,进行了集体谈心谈话,进一步引导他们自觉增强法纪意识和规矩意识。疫情期间,派出800余人次积极参与行政点长、北仑疫情支援等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