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运行一年硕果累累!看江北数字经济新引擎如何从无到有

发布时间:2023-12-19 09:05浏览次数:

去年12月,由江北区政府主导,柯力传感为牵头单位,联合其他生态企业共同建设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正式上线。上线一年来,这个实现了“自我造血”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已累计入链企业超过2000家,上线应用场景60个,预计今年销售突破1000万元。

从传感器走向工业物联网、从企业走向产业园区平台、从集团内循环走向产业大脑……近年来,江北深耕智能传感产业发展硕果累累,而产业大脑正式上线更是为该产业的集群发展又增添了一个强劲引擎。

近日,记者采访了江北区经信局数字经济攻坚小分队,了解了这个目前全省唯一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从无到有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

PART1 谋 局

传感器是我们与世界万物互联的重要工具。面对未来巨大的产业空间,江北有良好的条件,更有强烈的渴望,打造一个有区域标识度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这似乎是摆在江北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正式发布。

现有的产业大脑多以政府主导为主,存在后续运营难持续等问题。怎样才能建成一个拥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大脑,让它能够自己“动”起来?

“我们坚持调研开路,白天实地走访调研优秀案例;晚上头脑风暴复盘解剖麻雀、分析利弊,终于找到了一套江北解法——那就是链主牵头,政企携手、市场运作的新路。”攻坚小分队负责人表示。

有了路径,“找谁合作”成为第一道坎。

产业大脑建设对链主企业要求极高,既要有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又要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和运营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意愿。

经过前期排摸分析,小分队锁定了既有园区又有平台的柯力集团。

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驾驶舱。

如何说服柯力集团负责人柯建东承接此项任务成为重中之重。柯建东是个很有想法的企业家,说服他,压力不小。他习惯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上班,于是,攻坚小分队成员每天下班后轮流去他办公室蹲守,见缝插针聊愿景,被柯建东戏称为“游击队”。

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攻坚小分队给他算好发展账、经济账、政策账“三本账”。经过1个多月苦口婆心地劝说,柯建东终于被我们的诚意和专业所打动,同意作为链主企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有揭榜挂帅成功,才能拿到“准生证”。攻坚小分队夜以继日地泡在资料里,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6月,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列入试点名单。

PART2 入 局

建设产业大脑就像是升级打怪,真正的挑战其实才刚刚开始。

去年夏天,攻坚小分队化身“上门客服”,行程3000多公里,顶着40多度的高温跑遍江浙沪皖600多家传感器企业,只为获取第一手资料。10多次跑到市局、省厅对接产业大脑的标准要求,从整整1米多高的草稿中梳理形成了八大应用场景。如今,这1米的草稿现在还保存在企业的档案馆里,它见证了产业大脑雏形的诞生,也见证了他们如何迈出这艰辛的一步。

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联盟正式发布。

为给柯力找建数字底座的合作伙伴,攻坚小分队还化身“产业红娘”,像装上了雷达一样,四处搜寻有经验、懂运营的开发商,历经10多次的失败,最终与美林数据联姻成功。说起其中的辛酸历程,团队的小伙伴们开玩笑说:“相亲都要好几次,更何况是为产业大脑找伴侣呢。”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1.0版本在半年内成功上线,成为全省建设速度最快的产业大脑之一。

PART3 破 局

有了平台,下一步江北要培育土壤,把树苗都引种过来,在这里吸收养分茁壮成长,努力从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 。

于是攻坚小分队的身份又有了新的变化——“推销员”。冒然上门难免会被人误认为是骗子,于是他们不厌其烦地拿着介绍信和身份证去敲门拜访,千方百计挖掘商机建立信任邀请入链。频繁现身深圳、上海、郑州等传感器产业高地路演现场,向大佬取经,向同行推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大脑中来。

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示意图。

天骄智能作为一家入链企业,接到了一个200多万的紧急大单,就在企业加班加点备货生产时,突然接到上游供应商的通知因“芯片荒”无法按时供货,一旦违约损失上百万,企业也将元气大伤。企业负责人张总找遍朋友圈都爱莫能助,急得团团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求助大脑的“选型之家”,第一时间找到了国产替代品,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也让张总对大脑翘起了大拇指。

在大脑的加持下,天骄智能高速成长,实现产值翻番,而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江北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