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学习身边榜样④丨徐瑾:打造“家门口”的零工市场,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23-12-18 10:13浏览次数:

“以前打零工,只能蹲马路边找活儿,干得好不好,全凭用工方一句话,可能还会遇到克扣工资的情况。现在家门口就有零工市场,找工作方便多了!”近日,在新建成的孔浦街道零工市场里,马师傅感慨地说道。

孔浦街道零工市场授牌仪式。

当前,我国灵活就业规模大,零工工种从服务员、建筑工等传统岗位,拓展到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已成为个人发展的新选择,企业用人的新渠道和共同富裕的新途径。今年,浙江省将零工市场建设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江北区人社局顺势而为,打造的“新领北富”灵活就业综合保障品牌以“更易就业,更好就业,更暖就业”的服务体系,获得全省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二等奖,系全市唯一。

怎么找到一份心仪的零工?如何精准匹配企业与求职者的需求?品牌创立之初,这些头疼的问题摆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徐瑾面前。“我们从破解传统岗位对接模式无法满足灵活就业发展需要的难题出发,通过科学布局平台,丰富功能定位、提升岗位匹配效率等角度为就业者提供服务。”徐瑾说。

徐瑾(左4)在洪塘街道零工市场。

区人社局结合辖区产业布局、就业群体分布等情况,在产业集中、人员稠密的区域建立了4家零工市场。除了常规的求职,这里还提供培训充电、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5+X”个性化功能,为用工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构建起一个全天候、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体系。

徐瑾(右)。

江北区洪塘街道零工市场负责人姚伟告诉记者,为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对接,零工市场还为企业搭起网络招聘平台,提升衔接效率。“我们有一个就业帮扶对接群,目前群里共有172家辖区内企业,他们可以在群内发布用工需求,工作人员则会从人才库中择优推荐。”

“虽然规范的零工市场建起来了,但是并没有把零工驿站很好地联合起来。”徐瑾发现,与零工市场相比,零工驿站收集的就业岗位数量相对少一些,无法满足附近居民的求职需求。她牵头联动“甬爱e家”,打造全市首家“零工驿站”,形成“零工市场+零工驿站+网格”三级灵活就业服务网络,打通就业创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徐瑾。

匠心铸就梦想,技能点亮人生。徐瑾深知,只有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她积极打造“转型·育才”江北特色培训品牌,推出“多元培训+提技增量”“平台搭建+产教融合”“竞赛选星+大师育星”等多维度培育模式。今年,我区还在全市首推“技能创富贷”专项信贷产品,推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增收。“我们的零工市场里就搭建了客房实操间,酒店服务人员可以在这里进行免费培训。”徐瑾说。

就业,一头连着国计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区人社局通过为求职者和企业牵线搭桥,精准双方匹配需求,不断提升灵活就业综合服务水平,使灵活就业人员有活干、安心干。“下一步,我们想要进一步拓展零工市场布局,打造更多的灵活就业服务驿站,同时帮助求职者增技赋能,提高技能人才在江北的归属感,为建设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徐瑾说。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