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楷书还能这样写!各地书法家齐聚这场公益活动

发布时间:2023-11-08 10:12浏览次数:

11月3日至5日,陈振濂“楷法表现”唐楷课题专业公益培训第二期在陈振濂书学馆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对“楷法表现”进行艺术探索和学习。

陈振濂“楷法表现”唐楷课题专业公益培训。

本次公益培训邀请来自颐斋书院的林光进、李海宗、李祖戏、顾建荣、王加煦、张洁明等书法名家进行现场指导,围绕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关于“楷法表现”的新思维,通过理论授课,分组练习,作业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解和教学。

培训现场。

据了解,“楷法表现”是陈振濂针对楷书学习的一次新的思考和探索。在当代书法界,人们普遍把楷书作为基础技法练习,而不作为创作表现。近几年来,陈振濂致力于树立“楷法表现”这一崭新的书法学术理念,将其打造成集创作、展览、理论、科研为一体的立体化项目。其中,高规格、大规模的“楷法表现”守正创新实验书法展已连续在郑州、温州、杭州、宁波展出,让多地市民享受到充满新鲜感、时代感的艺术盛宴。

“大部分人认为‘书法即写字’,正因为存在这种观念,楷书成为了写字的牺牲品。而站在艺术表达立场上,楷法是可以充分创作的。”颐斋书院执事会林光进表示,对当代书坛而言,观念思维的改造,是比技术风格流派重要得多的艰巨任务。如果不改变观念,仅仅像古人前辈那样,把唐楷颜柳欧赵习惯性当作基础技法,即常念叨的“楷书是基础”,那是断断“艺术化”不起来的。

那么楷法应该要如何表现?来自颐斋书院的一位导师介绍说,需要站在“艺术表现”的立场上,强调以“艺术表现”作为唐楷包括欧虞颜柳书法学习与创作的新命题新重点,用艺术造型的角度对唐楷进行探究,发挥法帖的创造性。

在短暂的3天时间,学员们专注学习,从书法理论到笔尖实践,创造出了大量有创新性、有主题思想的楷书书法作品。不少人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打开了他们书法创作的全新视角,在立足于传统的楷法基础上找到了新时代审美观的书法艺术表现。

分组练习。

部分作品展示。

作为陈振濂书学馆的品牌性活动,陈振濂“楷法表现”学院派书法教学公益项目致力于提升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的书法理论及实践水平,已举办两期,吸引了众多书法名家前来参与授课。本项目第三期将在明年举办,敬请期待!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