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在文艺小村,感受诗意秋色!

发布时间:2023-11-07 09:10浏览次数:

伴着午后微热的阳光,踏在鞍山村的马路上,一股文艺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个以“乡野办公”为发展之道的江北小村,在金色秋季绽放出了独特又迷人的色彩。

白墙黛瓦。

信步向前,笔直的马路贯穿于鞍山村内,一边是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的民宅,一边是波光粼粼、树影潺潺的河流,还有几棵树龄逾三百年的老樟树婀娜矗立在水岸。

老樟树倚靠在河畔。

即使是工作日,路边门店的庭院小桌亦是客人不断。咖啡馆、烘焙店、面馆、工作室、民宿……三三两两“讲大道”或“搞事业”的人,让小山村显得富有格调。

鞍山湿地公园。

“鞍山村具有天然的近郊优势和恬静的田园风光,把创业的落脚点放在这里,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构成安屿人文民宿的主理人张小晨说。

构成安屿人文民宿。

虽说取名“人文民宿”,但张小晨所开的,更像是一个“办公聚落”——设计师艺术家工作室、工业设计研学学校、乡野小酒馆等纷纷在这里扎根,栖居乡野的宁静、恣意和洒脱,也吸引了众多自由职业者慕名而来。

乡贤郑尧青在作画。

于是,这里迎来了不少“个性十足”的租客。他们中有从乡野捕捉灵感,将作品堆满工作室的画家,也有将湿地当成后花园,酷爱垂钓小龙虾的设计师,还有用画笔绘制6米长卷,记录40年前鞍山村原貌的乡贤……“聚落”特有的文艺基因,还吸引了从事设计艺术的大学生来此研学。位于鞍山村中心位置的“一尖设计学院”,在今年暑假就接待了400余名学生。

“一尖设计学院”学生在进行工业设计。

如今,这个文艺小村已经拥有了20多个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工作室,常驻“新村民”多达百余人。“新村民”的加入,为这个小山村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享受着乡野的魅力,也为鞍山村的秋日添上一抹别样的色彩。

他们在白墙上绘制了与周边风景相得益彰的彩绘,不抢眼、不恼人,反而能让人就着树荫和藤叶,驻足一品画师的巧思;他们设计了充满几何线条的街边公园,在拐角处设置了别有洞天的风景,让漫步的感觉不再千篇一律;他们引来了象征生活的咖啡馆、面包坊,他们在自己平时常坐的座位上插上一两朵小花,他们正认真将这里打造成“诗意栖居”的样子。

公园。

在“新村民”的参与下,鞍山村已然成为了一处充满诗情画意、恬淡闲适的“世外桃源”。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