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云深不知处,寻见生态村

发布时间:2023-11-28 09:00浏览次数:

在陈桂良从小生活的毛岙村,三面环山,只有一路相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以前,慈城镇毛岙村就像是待在深闺里的姑娘,无人相识。如今,这个村早已远近闻名,成为了“国家首批绿色村庄”“浙江省最佳自然生态村”。

今年是浙江省提出“千万工程”20周年。20年来,全电气化民宿和茶厂在毛岙村“发芽”、江北区首批村网共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这里“扎根”,红船·光明驿站在这里入驻……毛岙村从一个落后的穷山沟嬗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生态村,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今年1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乡村振兴局将毛岙村纳入2022年浙江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毛岙村俯拍图。

农网改造让山村提了“颜值”

每年3月,是陈桂良最忙碌的时候,那时他家茶叶要开采了。以前,他站在茶山上,几条整齐的架空线路是他最常见的风景线。这几年,供电所的人对架空线路进行落地改造,站在自家的茶山上,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远方的“蜘蛛网”消失了。

工作人员为陈桂良家的茶叶作坊检查用电情况。

陈桂良从茶山下来,大概走800米的路就能到家了。这些年,路程的长短没有变,但沿途的电线杆一天比一天少了,下山的路修得一天比一天宽了,家门口的变压器也换新的了。“供电所的人说,这是农村精品台区建设,咱们村是示范点。”2017年,毛岙村的30千米高低压线路被优化,20台配变台区被精品改造,646户低压用户实施接户线和表箱改造,这彻底解决村里三线搭挂的治理难题,他见证了村里的电力“洁化”向“美化”的提档。

工作人员为陈桂良家检查用电情况。

2021年10月,国内首条基于量子加密无线通信的全自动化架空线路在江北区投运,量子加密技术在山区偏远环境中“大显身手”。毛岙村的10千伏清道线作为首批应用线路,解决了山里偏远线路无法遥控的问题,将故障研判由几小时缩短至1分钟。

共建服务让村民搭了“便车”

毛岙片区山高路远,平时外乡人少,陈桂良说在村里看到最多的就是穿着红色马甲的电力员工,毛岙村老年人口占到70%,办电十分不便。陈桂良口中的“红马甲”正是慈城供电所的党员服务队,他们的服务从流动大篷车、流动营业厅到扎根村里的红船驿站,这些年,毛岙村的村民早已把他们当作村里人。

毛岙片区电力驿站。

2020年,慈城供电所与毛岙村实现党支部结对互建,红船·光明驿站也在这一年落地并运行,确定每月第三周为“红色服务日”,服务人员驻点一天开展服务。“现在,村里年纪大的人根本不用走出去办电,有问题一个电话,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陈桂良的父母也是受益者。

毛岙村俯拍图。

毛岙村盛产茶叶,陈桂良的茶叶小作坊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还越办越好。这要从2016年毛岙村的电气化改造说起,村里茶厂从用煤气炒茶都换成用电的了,陈桂良也买了台电动炒茶机,比起人工炒锅,机器炒制的茶叶不仅干净,茶叶的品质也更好了,陈桂良和妻子两个人就能完成。陈桂良摸着这台从杭州买来的第一批自动炒茶机,心里乐开了花,加工从茶叶杀青、揉捻、烘干各个环节都能控制准确时刻,保证茶叶的优质口感。而这一道道制茶工序在电力的加持下,让茶厂效益倍增。

绿色转型让村里赶了“共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陈桂良看来就是真理。他看着村里发展得一天比一天好,名气一天比一天大,来村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2013年,陈桂良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向村党支部书记方国军提出自己打算改造老房子做民宿的想法,方书记竖起大拇指夸他想法前卫。也是那年夏天,他成为了村里首家民宿——茶语山庄的老板,是毛岙村民宿经济的“尝鲜者”。

民宿开起来了,陈桂良又有了新“烦恼”,“现在来住民宿的游客很多都买了电车,我女儿自己也买了,充电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他的想法正是供电所与村里共同的筹划项目。2021年底,新能源助推“双碳”行动任务在乡村范围内落地实施,村网共建的风吹到了毛岙村,村口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拥有了6个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来往的游客消除了上山“里程焦虑”。这下,陈桂良的“烦恼”解决了,村里的人气就更旺了。

2023年,毛岙村被计划打造低碳乡村,陈桂林的民宿屋顶也将拥有“寓建”光伏。在自家的屋顶上加装光伏,这种晒晒太阳就能赚钱的好事儿,又一次让陈桂良乐开了花。

毛岙村勿舍书吧风景。

据统计,2022年,毛岙村经济总收入314.94万元,村经营性收入93.59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93.99万元。村庄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本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2万元翻倍至5万元,由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旅游业态带来的村集体经济增长幅度每年超过20%。

从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到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毛岙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已然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