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助力美丽生态,让山更青水更绿!
“什么?检察官还管垃圾分类?”“这公益诉讼听起来还真不错,关系到咱老百姓利益的事儿它都能管!”……最近几天,在慈城镇毛岙村的民法典主题公园内,江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干警被村民团团围着,干警正在向围观群众发放资料图册、垃圾分类宣传册,并热情介绍检察公益诉讼职能、范围等内容。
宣讲活动现场。
当天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公益诉讼宣讲活动,还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大转盘”等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村民的参与热情高涨。“这个活动很有意思,我们不仅知道了该怎么做好垃圾分类,还了解了什么是公益诉讼。”参加过活动的村民纷纷表示。
何为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与垃圾分类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检察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其领域涵盖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诸多方面。而垃圾分类的实行,事关人居环境改善,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因此,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助力垃圾分类,着力为群众营造美好生活环境自然就成为了其应有之义。
检察院工作人员检查垃圾分类工作情况。
近年来,江北区检察院深入开展了“守护美丽河湖”“公益诉讼守护美丽生活”专项监督,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监督,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毛岙村。
在江北,关于公益诉讼与环境保护的故事从几年前便早早开始了。
2020年11月,公益诉讼部门发现辖区某河岸边有偷排建筑泥浆的痕迹,通过联络交警部门调取路口录像,锁定嫌疑车辆为一辆由集装箱车改装的机动车,办案人员沿路追踪、顺藤摸瓜,将车辆驾驶员、背后个体老板、某建筑公司一并查处。“为有效整治乱象,当时,我院根据不同违法情形,分别向综合行政执法、交警、农业农村等部门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通过多部门联动执法,打好公益诉讼‘组合拳’。”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干警介绍,从保护当事人权益出发,他们还适用了恢复性司法及宽严相济原则,从而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2022年7月,公益诉讼部门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某饮用水水源地东北侧岸边堆放着大量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油漆桶、灯管等有害垃圾,还存在焚烧垃圾的情况,不仅污染生态环境,更是威胁到水源地水质安全,然而相关职能部门未对此进行处置。“考虑到以上垃圾必须尽快清理,我院及时向属地乡镇发出了检察建议,敦促其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被监督机关接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安排人员核查,随后联系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垃圾清除工作。之后我院与职能部门沟通,建议对该区域进行复绿修复。最终,受污染的泥土被挖走,重新覆盖上了养分大的红泥土,并种上了绿植,没多久岸边就郁郁葱葱的,水库更绿、更美了。”检察干警表示。
鞍山村一景。
公益诉讼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紧密而不可分割,公益诉讼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及时精准发现环境问题所在并快速处置,可以称得上是美丽环境的“守卫者”。
接下来,江北区检察院将聚焦公益损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系列专项活动,将“为民办实事”落到每一个具体的公益守护上,为共建美丽江北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