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车时代潜心自主研发——
“两轨”并行驶向传感器行业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2-07-14 08:23浏览次数:

工作人员对传感器进行操作。


工作人员交流业务。

传感器生产线。

走进位于甬江街道的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科技感十足的新能源传感车间内汽车传感器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产线机器人正在进行汽车传感器自动装配和调试。在另一边的部件车间,PCBA生产线旁焊接组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对电路板进行点胶处理。“我们正着手对新能源电量传感器产能进行扩建,计划新增光伏传感器生产线17条、汽车传感器生产线10条,扩能后新能源电量传感器将实现产能倍增。”对今后的发展,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庆明信心满满。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蹒跚起步,到2000年传感产品走出国门进入美国通用电气市场,再到2010年电量传感器首次批量应用于上海地铁1号线,随即实现了传感器在地铁的大批量应用,摆脱进口依赖……如今,宁波中车时代的产品涵盖电流、电压、压力、速度、温度等7大类1200余种传感器,正是凭借着在细分领域不断地自主创新,苦练内功,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精特新”的华丽转变。

助力宁波“智造”越走越远

轨道交通作为目前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其安全性和环保、便捷等特点一直备受关注,但鲜有人知,这类交通工具的站台门的制造、安装工艺也颇有讲究,凝结着像宁波中车时代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自主创新研发的心血。

仅一天半就能将100多扇地铁车站站台门全部安装完成,平均安装每扇站台门只需20分钟,这样的安装效率在以前可谓“天方夜谭”,但在宁波中车时代的不断突破自我、攻克技术难关下,已变成现实。去年,由宁波中车时代联合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研发的站台门整体模块化预制-智能化安装技术,在5号线一期布政站成功试点应用,替代了原本需要30个工人花费1个月安装的作业量。“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安装调试效率、工艺质量,且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现场材料堆放,避免交叉作业,提升了现场安全施工管理水平。我们将逐步在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中推广该应用,助推宁波‘智造’越走越远。”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暄对今后该技术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全面铺开充满了期待。

以地铁站台屏蔽门、安全门、车辆门为主的轨道门系统产业,是宁波中车时代布局的三大产业板块之一,也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产业,而这背后离不开30多年来企业深耕传感器主业,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目前,企业联合多机构研究的“多网融合安全智能站台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已经在温州市域铁路、广深港高铁、京张高铁、杭州地铁等多个项目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宁波中车时代还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的升级迭代。

除轨道门外,宁波中车时代研发的功能各异的传感器也在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地铁为例,传感器作为地铁车辆的神经元,主要应用于牵引、制动、信号三大系统,能测量列车的电流、电压、速度、温度等数据,从而实现控制车辆的速度、温度等目的。”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工程师吕阳介绍道,“以一辆地铁车辆(4个动车和2个拖车)为例,分别使用了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104只,速度传感器16只,温度传感器24只,共需144只传感器才能保持正常运转。”

目前,宁波中车时代的应用范围已覆盖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制动等核心系统,发展成为全球轨道交通传感器种类较齐全的供应商,处于国内轨道交通传感器领域的第一梯队。

提前布局攻克技术难关

从跟随到超越,宁波中车时代用了20多年。当下,如何布局新的产业,开拓新的领域,将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发展势头迅猛。除了优异的性能和新颖的外观外,其内置的功能各异的传感器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可这类车规级传感器内芯片的核心技术却一直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让许多国内厂家望而却步。“由于涉及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车规级传感器内的芯片在研发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检验和测试更为严苛,国内许多芯片企业达不到上述标准,因此,这类芯片目前基本上依赖于进口。”孟庆明道出了在新能源应用领域,车规级芯片国产化发展之路的难言之隐。

针对这种受制于人的现状,目前,宁波中车时代已经在两年前启动电量ASIC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工作,预计明年正式推向市场。“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传感器芯片的核心技术将牢牢掌握在国人手中,不再受制于人。”孟庆明坚定地说道。

在孟庆明看来,除了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以及不断地研发创新外,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也是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目前我们提前布局的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ASIC(专用集成电路)等工规级传感芯片核心技术已成功应用市场。”在企业的研发车间,孟庆明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产品的核心部件,“正是凭借着在芯片领域的不断突破,才让我们在新能源板块的推广应用扎稳脚跟。”

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频频“亮剑”,在风电、光伏等工业级产业领域应用的传感器,宁波中车时代也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保证了该产业供应链端的安全可靠。仅布局新能源产业板块短短数年,这类传感器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就已居全国前列。

而这仅仅是宁波中车时代宏伟蓝图中的一笔。按照规划,接下来他们还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论高低,通过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努力成为国内交通装备及新能源工业领域规模最大、能力最强、产品谱系最全的传感器及测量装置研发生产企业,以央企的担当,为中国轨道交通以及新能源工业传感器产业发展贡献中车力量。

小贴士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