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0175419/2022-52689 | ||
文 号: | 北区文广旅〔2022〕13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答复 |
发布机构: | 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 成文日期: | 2022-05-20 |
王微波委员:
您好!
您在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江北区慈城古镇文旅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慈城古城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江北区文旅产业的关注与支持,您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业务科室对建议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就您所提及的相关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一、现阶段相关情况
1.调整体制机制。调整完善了市政府协调小组、管委会、开投公司三级组织架构,编制完成了《慈城古县城文旅战略策划》和《慈城镇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古县城的工作重心由文物保护和古建恢复转移到市场化开发、业态导入和品牌打造方面,走出一条以开发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提高接待能力。完成古县城保护规划局部调整,保护开发迈入了新时期。以“团队东进东出、散客南进南出、居民西进西出”思路统筹建设,大东门瓮城、骢马河历史街区、城南旧事街区等成为旅游标志性建筑,招引落户了一批文创设计、住宿餐饮、非遗手作、展馆博览等文旅休闲业态,建成开放11家精品民宿(等级民宿(客栈)3家),云酒店、甬浩轩、念兮等民宿酒店人气持续爆棚。古城核心区域初步实现游览电瓶车通行串联各景点,逐步完善古城游览线,结合古城文化,点缀布置系列景观小品,旅游的功能和接待保障能力突破性发展。
3.提升文化内涵。古县城约有60万平米的各类建筑,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文保点40余处。以孔庙、冯俞宅、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古城内留存有学宫书院、祠堂牌坊、官宅和各式民宅等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极其丰厚。开展古县衙、孔庙、校士馆等三大核心景点的人文主题提升,举办系列演艺活动;建成开放药商博物馆、冯定纪念馆、慈城历史文化展览馆、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抱珠楼图书馆、年糕馆等博物馆群(纪念馆),进一步彰显了古城的人文气息。
4.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成功承办举办“古城复兴在浙出发”、中华慈孝节、宁波帮大会等活动,“传承慈孝·喜庆重阳”活动成为市级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大过民俗年”“年糕文化节”等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借力借势冯骥才、白岩松、叶檀等名人名家开展各类活动,中央及地方媒体相继报导,为古城造势,不断打响“文化慈城”名片。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1.引招商,助力投资增长。按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总体功能定位,继续推进招商选资,明确实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品牌企业招引目录,吸引相关知名企业尽快落地。推进 1+N 产业发展和升级,做好健康、影视等产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创造独具慈城特色的核心吸引物,打造夜游慈城、美食慈城、民艺慈城、数创慈城等四大系列IP。坚持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监管,防止前期规划、建设与后期运营相脱节。做好旅游配套设施的供给,围绕游客导入、活动策划,提供多样化的住宿、文创、美食、购物、娱乐五大业态。
2.抓项目,加快工程建设。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突出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开发。推动迎春街地块建设完工并顺利开街,启动骢马河历史街区(二期)、水泥厂改造等工程;打造博物馆集群,高标准推进中华慈孝园、周信芳戏剧艺术馆、慈城美术馆、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场馆等建设,作为慈城新的文化窗口。对县衙、孔庙、清道观、校士馆、冯俞宅等现有景点进行必要的软硬件升级改造,重点要增设参与性和娱乐性强的文旅实景演出互动项目,做到可看、可玩、可参与,实现景区软硬件、游客体验和市场口碑的“三提升”。
3.美风貌,提升古城景观。谋划重建南门城楼、瓮城及古城墙,并与大东门城墙连为一体形成“L”形的连续古城风貌,成为古县城景区形象入口和标志性景观,疏通环城水系,将慈湖至解放河水系进行贯通,再现千年古县城整体风貌。加强民权路、骢马河商业街区等主游线的风貌整治、景观提升和商业业态调整,同时对游览线路上的各个景观节点进行创意提升,做好亮化工作尤其是夜晚效果的呈现,使其成为凸显景区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强基础,优化交通游线。深入景区内外交通体系建设,改善交通组织方案。对外构建宁波栎社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全市重要交通枢纽通往慈城古县城的快速通道;对内加强全域旅游交通无缝对接,逐步在保国寺、毛岙村、南联村、四号线慈城站点等重要节点之间,做好交通接驳。朝着实现相对封闭管理的大方向,以南门游客中心为起点,适当封闭部分区域,通过对慈城资源的重新挖掘和梳理,串联各主要景点,游览线路设置应尽量形成一条主要旅游环线,扩大游览面,游程上要设计多个兴奋点,形成特色鲜明的阶段性和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提升游客对景区核心旅游资源全方位的体验。
5.提品质,提高管理水平。围绕大景区建设,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推进景区管理提质增效,提高游客满意度。重点从管理体制、居民利益、智慧旅游、旅游营销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做好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工作、交通出行等突出问题的治理,全面推进“数字古城”,实现“一机游慈城”。结合慈城本地逸闻趣事,丰富完善古城旅游解说系统。提升原住民景区管理、酒店民宿经营等职业的技能培训。积极吸纳原住民作为员工,给予部分经营权,调动原居住民参与古城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保证古城的活力和文化的真正传承,使慈城古城始终是“活着的古城”。
6.建平台,做强推广营销。多落户省级、国家级平台及项目,如争取将慈城办成“世界宁波帮大会”永久分会场;将“中华慈孝节”作为慈城的永久品牌活动,打造升级版,举办中国·慈城文化旅游节,成为全国性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要充分利用优势媒体和“意见领袖”的力量,策划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将慈城打造成为网红景区。以长三角客源为重点市场,借助高铁动车、直通车、地铁、自驾车等交通载体的优势,深入挖掘江北旅游吸引物,发挥慈城古县城核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策划“古城+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游+住”组合产品,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最后,真诚的感谢您对我区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对我区文旅工作给予关注。
宁波市江北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5月20日
(联系人:金劢克,联系电话:89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