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0798/2022-52799
文件字号: 北区政发〔2022〕21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服务对象: 无特定对象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府办 成文日期: 2022-06-14
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BJBD00-2022-0002
政策解读: 解读《关于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指导意见》
政策图解: 图解《关于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指导意见》
视频解读: 视频解读《关于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指导意见 》
责任人解读: 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局-张云 解读《关于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指导意见》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指导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更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实业为根、企业为基、创新为核、人才为本、服务为先”意识,高水平落实“五个争创”发展任务,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引领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能级,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现就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创新引领,提升科技支撑力

1.合理布局创新资源。深度融入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强化与市域创新资源联动,布局建设“北岸滨水创新带”和点状创新单元,引导功能片区、特色小镇、小微园区、专业楼宇和基地等集聚创新要素。加强系统谋划,打造全省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国内一流的膜材料科创高地,推动江北高新园跻身全省十强园区,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型城区。

2.打造高能创新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运营模式,按需引进和建设各类研发创新平台,支持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等“栽树工程”打造集科技研发、基础和应用研究、转化孵化、产业招商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扶持“双创”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发展路径。

3.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完善梯次培育和全链条培育机制。鼓励重点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共同体、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合作,鼓励区内企业(机构)在创新资源丰富地区设立科技“飞地”、海外企业(机构)在区内设立技术转移中心。

4.支持攻坚关键技术。实施核心技术突破和变革性创新计划,迭代编制关键技术“三色图”,完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攻关体系。鼓励骨干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承担国家和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国产替代,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战略创新产品。

5.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快推进产才融合引领区建设,发布实施“1+3+1”特色产业人才系列举措,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等的引育支持力度,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保障各类人才在江北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统筹抓好新时代企业家、卓越工程师、技能工匠队伍建设,探索推进高校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的“产业教授”机制,实现人才引育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6.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建立财政对科技和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北岸科技创新奖”。实施知识产权增量提质工程,鼓励企业储备和申报一批聚焦细分领域前沿尖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建立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落实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激励机制。全面建设“质优江北”,深入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支持企业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

二、突出数字赋能,做优先进制造业

7.构建现代都市工业体系。贯彻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求,着眼打造都市工业升级版,聚力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百亿产业集群,刚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扎实做好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后半篇”文章,提高各类工业集聚区发展能级。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以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变革,大力支持推动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8.顺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顺应产业变革潮流,聚焦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应用需求,进一步加强新材料、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核心企业群和优势产业群建设。围绕先进功能材料产业方向,创建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结合新兴产业育成区建设,布局一批前瞻型未来产业,高水平打造产城融合、产业复合的未来工业社区。                                                                                                       

9.促进高水平生产制造和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转型。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两业融合试点和示范企业(基地)。

10.打造制造业优势企业梯队。大力引进和实施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支持制造业总部经济发展。开展工业“五十强”企业评选,支持企业创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推动形成“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11.推进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健全工业集聚区“二次开发”推进和保障机制,支持开发主体购置区内低效用地或股权并购区内低效工业用地企业,加强“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高质量新一轮实施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系统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低散乱”整治综合治理。

12.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支持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氢能、储能等新技术商业化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回收处理与再制造工艺研发,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创建一批绿色示范企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13.大力发展建筑业。支持引进特级、一级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鼓励企业整合资源晋升资质、创建优质工程,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市场竞争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业企业。鼓励建筑业企业研究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向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专业领域拓展业务,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动建筑劳务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按需开展专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切实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14.推动打造“凤凰行动”升级版。建立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库,鼓励企业实施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支持企业到新三板和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在境内外多渠道上市发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新股、配股等实施股权再融资。在加强投资风险管控的前提下,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境内外并购重组活动。鼓励上市公司在我区设立或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支持区域创业创新。促进股权投资行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引进各类优质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总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实体实业,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注重特色发展,做强现代服务业

15.培育做强主导产业。以建设省级现代服务业强区为目标,进一步做强港航物流、现代商贸等优势产业,做大金融保险、高端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服务及信息服务等潜力产业。加强产业细分领域研究,推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发展,引领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

16.提升发展港航服务业。打造港航服务业“一中心两基地”发展格局,进一步做强港航物流,做优数字船货代、船员服务、海事法律等港航辅助服务业,培育航运金融保险、航运信息、航运文化休闲等融合产业,做大做强国际国内贸易,成为宁波重要的港航服务业集聚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17.聚力发展专业服务业。促进法律、会计、税务、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业,以及工程监理咨询、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检测服务等专业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企业引育专业人才、开展对外合作、企业上市服务和运营专业服务业特色园区,鼓励企业争创国内行业百强榜单或国家级综合性荣誉。在城市规划设计、前瞻产业布局、征拆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防控等领域,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专业技术咨询服务。

18.集聚发展金融保险业。深化打造泛老外滩金融保险创新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及地区总部、金融中介、配套服务机构进驻。支持金融和保险机构拓展业务,积极推动融资租赁产业发展。

19.支持发展科技服务业。大力招引以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软件与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资质。谋划建设专业园区,支持专业化服务平台和机构发展,推动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20.扶持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核心滨水区和姚江新区两大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一批现代化服务业重点平台。优化商务楼宇空间布局,严格商办地块开发源头管控,鼓励提高楼宇自持比例和年限,增强楼宇载体对发展现代城市经济的吸附和承载能力。完善楼宇资源共享机制,联动推进楼宇整规和“二次招商”,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楼宇服务运营商培育一批“千人楼”“亿元楼”。

21.加强硬核企业梯队建设。发挥中心城区综合优势,依托港航服务、专业服务、人力资源、金融保险等产业基础,积极引育和落户一批平台型、功能型、创新型头部企业。开展服务业百强企业和“服务业明星企业”评选。鼓励服务业企业加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和标准化建设。

四、强化内外联动,深度融入双循环

22.促进对外贸易稳健增长。深化开展外贸发展“123”行动,实施区级外贸实力效益工程,确保出口占全国份额稳中有升。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实施重大机遇,落实好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巩固做优传统市场,拓展做大“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参加境内外展会、申报出口品牌等方式拓展市场,扩大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进口,引导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推进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跨境零售等业务,以及建设海外仓、境外注册和国际认证,主动融入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拓展中东欧市场,加强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助力建设“一带一路”金名片。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支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积极拓展对外合作领域。

23.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强消费需求研究,鼓励各类商贸综合体品牌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支持构建首店经济、潮牌经济等消费新场景,激发夜间经济潜力。加大特色步行街、社区商业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等设施配套建设政策支持力度,打造高品质消费环境。

24.推动直播电商经济集聚发展。深化研究直播电商经济细分业态,围绕人、货、场、直播渠道,以及内容与形式输出等核心要素,精细化推动直播电商经济产业生态圈建设。谋划产业发展空间,加大力度招引和孵化各种有头部流量的网红主播,带动MCN机构、供应商销售总部、流量平台、人才培训等延伸业态发展,加快直播与生活性服务业、产业供应链、跨境电商等行业深度融合,高水平打造全市直播电商经济集聚区。

五、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发展融合度

25.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两山”转化机制和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引导工商企业、经济组织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农文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响“江北农好”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6.提质发展休闲旅游业。坚持全域景区化、城旅一体化,加快推进慈城古县城国家5A景区创建,完善旅游要素配套和旅游产品供给,支持精品民宿(客栈)集中建设和限上酒店提档升级。推进旅游与体育、农业、文化、康养、现代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对外旅游合作,健全旅游整体营销机制和市场推广联动机制,打响“休闲江北”品牌。大力招引知名旅游平台运营商,支持与辖区旅游资源开展合作。鼓励旅游企业创强创牌,着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27.促进重点文化产业发展。融入翠屏山中央公园建设大局,围绕打造高品位文化强区,以“一城三港”(即慈城古县城、宁波文创港、宁波音乐港、宁波时尚港)为重点,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谋划建设一批创意街区、众创空间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化。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机构打造自主品牌、培育核心产品,申报各类纳入国家和省市评奖序列的奖项。

六、创优营商环境,增强双创吸引力

28.打造高效率服务型政府。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涉企审批、项目申报、纳税服务、就业创业、政策兑现等领域推出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从整体上撬动区域发展变革。深化涉企审批服务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升“一件事”集成改革成效。实施一流营商环境攻坚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深化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行政执法领域推广信用修复告知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29.打好涉企服务“组合拳”。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各项政策,持续提升“甬易办”平台一键兑现便企功能。动态调整各类专项经济政策,完善涉企政策制定企业家参与机制,做好涉企政策绩效评估工作。深化打造“三服务”2.0版,建设企业服务经理人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建立健全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贡献的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支持做大做强做优、建设一流企业。

30.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强化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战略合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优化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功能,多举措缓解市场融资难、资金周转难等问题,着力提高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4日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指导意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