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16949888/2022-52231
文 号: 主题分类: 卫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 2022-06-01
宁波市江北区卫生健康局关于江北区
政协第六届一次会议第156号提案的答复函

尊敬的张晓宏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医疗需求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题组织调研,现就您提出的建议作出如下答复:

一、目前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实施医养结合强基行动。一是养中设医模式。目前,我区共5家医养结合机构,其中慈孝、星健、福龄均开办了护理院,设置内外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等科室,永恩敬老院和市社会福利院内设医务室,增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能力。二是医养比邻模式。慈城步韬益寿院在建设初期,考虑到地理位置相对较偏,为方便院内老人就医,将慈城镇黄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建造在养老院大门口。三是医养契约模式。全区目前共有4家养老院、1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书,实现全区8个街道(镇)全覆盖。推出“机构型”签约服务包,由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派遣医护人员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指导、特需护理、健康宣教等上门服务。

(二)强化老年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医疗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科室和病区建设,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科建成率达100%,9家医疗机构提供老年康复护理床位110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老年康复护理床位15.9张,扩大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供给。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提升行动,打造数字医共体,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同城化、同质化,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宁大附院牵手辖区内3家医养结合机构创新“医养康护”四位一体新型健康养老模式,惠及养老床位4000余张。

(三)推进健康助老服务行动。强化老年人健康教育,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提高失能、高龄、空巢、重残、计生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在签29812人,累计建立家庭病床453张。建立重点疾病早筛早诊早治制度,承接国家、省级心血管、城市癌症、心理关爱、防跌倒等防治项目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等民生实事工程,全区居民期望寿命达83.13岁。通过巡回医疗车,集约有效医疗资源组建医疗团队下乡开展巡回医疗,破解偏远村落群众看病难、缺医少药等难题。

二、下步优化措施

(一)加强居家养老康护工作。将护理与康复嵌入居家养老模式中,提升居家养老的服务品质。一是盘活医疗资源,提供精准化服务。明确医疗机构开展居家康复护理许可资质,探索医疗机构通过结对、上门等形式,主动出击,为需要护理与康复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二是打破信息壁垒。利用信息化手段,增进医疗机构与需要护理与康复老年人之间的对接,形成准确的供需供给模式,提高服务运转效率。三是打造“掌上”医疗健康服务新生态。继续推广宣传网上云医院、共享药房、云护理服务,让老年人在家即可享受在线健康咨询、图文问诊、配药入户、居家护理等医疗服务。

(二)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基层医疗机构继续将失能、高龄、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落实老年人签约服务包内容。在医保政策允许下,对符合条件的签约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为其定期查床、治疗、护理,不仅使老年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正规的住院服务,也减轻其经济负担。

(三)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将“维护机体功能,保持自主生活能力”作为健康目标,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家庭是健康第一道关口”的观念,促进老年人及其家庭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普及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应急救助等老年健康知识,宣传维护感官功能、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预防措施,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水平。

(四)提高老年疾病诊治能力。在医疗机构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加强对老年综合征管理,对住院老年患者积极开展营养不良、跌倒、肺栓塞、误吸和坠床等高风险筛查,在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治能力,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服务。

以上答复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和认可,同时也恳请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


宁波市江北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