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68514615/2022-51899
文 号: 主题分类: 财政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财政局 成文日期: 2022-03-10
宁波市江北区财政局2021年财政工作开展情况及2022年工作计划

一、2021年财政工作开展概况

2021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全力推进“创智之城·和美江北”建设,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五化联动”“五大建设”“五区共建”等重要部署,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支持“147”专项行动开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切实保障了全区“十四五”良好开局。

1、财政收入实现突破。2021年,区财政局与区税务局以及各街道(镇)、园区等各部门团结协作,不断完善财政收入分析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及疫情影响,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税收分析预测,提前准备应对,切实提升收入研判的科学性、准确性。深化企业服务,开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走访服务,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落实中央、省、市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强化招商引资,依托文创港、慈城古县城、前洋经济开发区等平台,积极参与央企总部、行业头部企业等区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努力培育财政收入新增长点。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63亿元,突破百亿大关,增幅20.6%,增幅排名全市第二,并且其收入规模有望首次进入全省前20名,开创了财政发展新局面。

2、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力。助力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支持打造“光学膜”“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兴产业链标和发展集聚现代服务业,促进数字产业发展,培植楼宇经济。一方面优化扶持政策,以讲究绩效为导向,配合职能部门,出台港航服务业、高端专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泛老外滩金融保险创新港等10项产业政策,并及时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加快政策落地。同时优化支持方式,推动成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另一方面深化政策兑现工作,打造惠企政策兑现“一件事”集成服务,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3、财政支出不断优化。坚持“过紧日子”,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结余资金清理盘活力度,将有限的财政资源优先投入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农林水、生态环保、城乡社会管理、住房保障等社会民生领域,不断健全社会民生保障长效机制,重点保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其中统筹保障与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先试,持续保障疫情常态化防控,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造江北优学品牌,促进创业就业和文化强区建设,积极支持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工作全年民生领域投入达52.32亿元,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6%,增长13.4%,圆满完成共同富裕指标任务。

4、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深化。开展“智慧财政”建设,及时下达上级转移支付,推进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执行率。深化绩效评价改革,进一步优化考核办法,。制定国企改革方案,加快国企制度建设,出台国企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经营业绩考核、人员管理等管理办法,突出市场化、融资管理、重大项目等导向,着力提高公司营运能力。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探索街道预算审查监督模式,出台乡镇财政管理相关制度,进一步提升街道(镇)财政管理水平。积极提升预算执行率,出台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相关制度,落实支出进度通报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预算规模相挂钩。

二、2022年财政工作计划

今年是推进“五个争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为确保圆满完成2022年财政任务工作,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构建财政收入可持续运行机制

健全财政税务协同机制,合力把握组织收入的力度、进度、节奏,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结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助力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的实施。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加快培育财政收入新增长点,不断提高收入质量。

(二)构建高质量发展财政保障机制

促进产业升级,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完善政策体系,运用“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数字化改革,保障区域科技创新,打造“北岸智谷”品牌,助力港航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及优势服务业打造,高水平促进“产城人”紧密融合。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大资产资源统筹力度,强化政银协作,发挥专项债券拉动作用,加大融资保障力度,综合平衡各类建设需求,支持姚江新城、文创港、慈城古县城、老外滩、未来社区、城中村改造、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区块及项目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和面貌提升。

(三)构建多元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坚决“过紧日子”。压紧压实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等经费,加大财政存量结余资金盘活力度,兜牢“三保”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财政政策制度,支持发展各项社会民生事业。

(四)构建安全高效的财政管理机制

规范国资国企管理。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积极引导国企参与重点区域建设,推进实体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增强财政国资统筹能力。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基层财政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匹配度。提升财政管理科学水平,推进“智慧财政”建设,加快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从资金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重大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下的财政运行综合评价和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建立起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安排挂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