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0798/2022-50502
文 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区府办 成文日期: 2022-02-08
2022年江北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3日在江北区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杨正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围绕全方位打造“创智之城·和美江北”,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实施“147”专项行动,攻坚克难、争先创优,顺利完成区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成功入选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首批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区域创新指数跃居全市第一,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全市第一。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增长10%左右,增速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1.6亿元,增长20.6%,增幅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93亿元,增长17.6%,增速全市第一。县级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全国第一,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省级评估。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法治浙江建设示范区。全区社会安全稳定,慎终如始抓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经受住台风“烟花”“灿都”考验,圆满完成“平安护航建党百年”任务。

一年来,重点推进六方面工作:

一是聚力推动数字化改革。我们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141”体系有效承接“152”体系。以数字化助推产业升级。培育了2个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项目、2家省级“未来工厂”和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了以金田、三星、双鹿等20余家省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核心的“未来工厂”梯队,产业数字化指数跃居全省第五。以数字化助推治理创新。加速形成“一网统管、整体智治”数字治理平台及工作体系,老外滩“智慧街区”、慈城“数字古城”加紧建设,浙里企业新产品研发服务应用列入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目录,基层治理工作绩效评价、综合执法处罚办案协同应用等7个场景入选相关省厅试点,相关经验两次在全省工作会议上交流。以数字化助推政府转型。承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省级试点,全市率先建成全域治理运行中心,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乐业江北”“乐学江北”等5个应用上线“浙里办”平台,“一网通办”率达到97%。

二是全力发展都市经济。我们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提升江北产业辨识度和集聚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3.9亿元,增长18.1%,增速全市第一。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45亿元,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首次跻身全省前十。加速创新驱动,出台加快区域创新发展实施意见,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超百家,长阳科技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现“零”的突破。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威孚天力等8家企业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东力传动、宁波水表入选新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康赛妮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恒帅股份成功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出台港航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端专业服务业等专项新政,港航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预计达到450亿元。提升平台能级,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园,江北高新园区实施提质扩容工程,宁波(前洋)直播中心开园运行,入选全市直播经济集聚区核心区。提高招商质量,成功招引大项目好项目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国内招商引资资金、实际利用外资、浙商回归资金均超额完成市对区全年任务,实际完成率全部进入全市前三。

三是合力攻坚城市开发。我们坚持专项行动和专班攻坚相结合,条块一体、多跨协同,提速提质新型城市化建设。区块建设成果显著。宁波文创港入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慈城镇名列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第一梯队,老外滩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姚江新城4个城中村完成拆迁签约,新兴产业育成区、庄桥城市拓展区和保荪区块加紧前期谋划和项目导入。有效投资持续放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增速全市第三。城市空间有效拓展。完成集体土地征收1226亩,18个计划项目顺利实施,10个遗留项目完成清场。完成房屋征收签约面积77.4万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积209.6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98.9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无违建区”。

四是强力推进全域美丽。我们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推动田园风光和现代都市相得益彰。高品质推进“精特亮”创建。姚江历史文化长廊、灵山慈水休闲生态带等4条精品线路串珠成链,老外滩步行街、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街区等4个特色街区崭新亮相,金山新能源基地、柯力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20个亮点工程精彩纷呈,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7%。高标准实施美丽创建。新增省级景区村8个、美丽乡村精品村5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1万平方米,庄桥街道和洪塘街道入选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洪塘街道获评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慈城古县城成为大花园“耀眼明珠”。高质量优化生态环境。统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全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现场会在江北召开。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3%。坚决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超额完成粮食收储年度任务。

五是着力丰富民生供给。我们坚持民生为本,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倾斜,保质保量办好八方面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保障扩面。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均为全市第一。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全市领先。完成首批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慈城镇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擦亮“北岸匠星”品牌,承办首届宁波技能大赛。江北区档案馆新馆启用。打造优学品牌。全市首个完成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江北中学二期投用,省级现代化学校数量达到10所。全面落实“双减”教育政策。建设健康江北。完成市第九医院公卫楼改建、甬江街道和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提升。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慈城古县城打造中医药特色基地。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快姚江新区体育公园建设,承办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

六是大力优化社会治理。我们坚持发展和安全稳定两手抓,在健全公共安全体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上持续发力。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实施入境及涉疫人员管控2.2万人,完成核酸检测41.5万人次、新冠疫苗接种104万人次,成功经受周边地区疫情反弹考验。积极主动抓好防汛防台工作,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孔浦闸站获得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警钟长鸣抓好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治理各类风险隐患7300余条。开展沿街店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清理“三合一”场所违规住人现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圆满完成“遏重大”攻坚年任务。从严从紧抓好社会稳定,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基层矛盾纠纷就地调处化解率达97%,四级信访机构走访量下降35%。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市首推24小时“反诈防损热线”,社会治安形势良好。实现省“平安区”创建十六连冠。数字化城市大脑赋能现代化治理,村社网格在抗疫防台中发挥大作用,入选全省社会治理十佳区(县、市)。

过去一年,我们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工作。史志、审计、统计、气象、科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红十字会、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2021年全区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过去的五年,是江北抢抓发展机遇、应对重大挑战、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拓创新、勠力前行,走出了一条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发展道路,向着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大步迈进。

过去的五年,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对标看齐,服务省市大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主动融入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迭代实施“五大建设”“五化联动”“五区共建”发展路径,争创“重要窗口”模范生实践样板,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标兵。聚焦中心,提升区域能级。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五年前的1.8倍和1.7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均累计超过150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30.7︰68。争先进位,交出高分答卷。围绕“进前三、争一流”奋斗目标,GDP增速连续五年全市前三,市对区考核连续四年全市前三。相继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字号”荣誉和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浙江建设工作先进区、省级食品安全区等称号,服务业发展、乡村振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消费促进、垃圾分类、小城镇综合改革等工作获省级先进。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创新型城区建设,坚定不移抓创新、促转型,都市经济再攀新高。数创赋能,建设北岸创新活力带。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翻番,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6%。成功落户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宁波人才之家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人才总量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聚链成群,增强优势产业集聚度。着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和“光学膜材料”两条标志性产业链,形成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港航物流等六大高端服务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和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跃上1000亿和4000亿新台阶,连续三年入选省服务业强区。强企扩园,打造亩均效益新高地。统筹实施“雄鹰”“凤凰”行动,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A股上市企业10家,金田集团打造千亿级龙头企业。膜幻动力小镇和前洋E商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小镇。“亩均论英雄”工作走在省市前列,都市楼宇亩均税收突破每平方米2000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接近40万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获国务院表彰嘉奖。

过去的五年,我们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持之以恒强区块、提基础,城市功能再获跃升。推进规划全域覆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四大”建设、杭甬“双城记”等区域发展战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平稳完成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建成区面积超70平方公里。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累计完成集体土地征收10500亩、房屋拆迁251万平方米,出让土地6642亩,新建安置(保障)房105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4个、农贸市场改建19个。全区商务楼宇数量和面积实现翻番,宁波绿地中心、万象城等城市功能项目投入使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新增骨干道路78公里,三官堂大桥、中兴大桥等跨江通道投用,轨道交通3号、4号、5号线通车,检测修复地下管网500公里,海绵城市、城乡绿道、大管网供水、智能电网、5G网络等建设进展顺利。加快重大区块建设。老外滩入选国家级步行街创建名单,慈城古县城打造全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样板,文创港开启甬江北岸“锈带”蝶变,姚江新城成为宁波“拥江揽湖滨海”战略的关键一环,湾头区块、天水万达、慈城新城、宁波北门户区等城市组团品质提升。开投、城投、北坤等国资平台转型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们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统筹兼顾抓整治、促美丽,生态环境再得优化。打好环境提升组合拳。累计完成“三改”面积163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54万平方米,整治河道152公里,顺利通过两轮中央环保督察,两夺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成功创建省级“污水零直排区”,较好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入选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列入全国典型20例。深化农村片区组团集成改革,城市基础设施、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向农村覆盖。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成功打造“达人村”“洪塘湾”等田园综合体。因地制宜抓好村庄环境整治、风貌塑造、文化挖掘,累计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精品村18个。推进文旅事业新发展。高水平举办中国合唱节、中华慈孝节、海丝音乐节等节庆活动。慈城古县城入选省文旅金名片和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荪湖片区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毛岙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舌尖上的相遇”成为宁波与中东欧交流的文化品牌。助力宁波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办实事、促共享,民生福祉再添新绩。保质保量完成政府民生实事项目52个,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250.7亿元,是前五年的两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以内。兜住保障底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养老、医保、助残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每百名老人拥有5.9张养老床位,“恰如家”品牌获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扩大优质供给。医共体建设、集团化办学和“全域体育”运动圈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扩建5家公立医疗机构、7所中小学、17所幼儿园,宁波奥体中心、市小球训练中心、区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场馆相继投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列全国第一,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推进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实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等工作,探索形成“非现场执法”“八联工作法”“执法进小区”等首创经验,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夺得全省首批星级平安金鼎。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对党绝对忠诚,群策群力抓改革、优服务,自身建设再现担当。不忘初心使命,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三服务”工作,县级政府透明度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三。厚植改革基因,统筹推进省市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工作,获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优秀区。清朗干事环境,落实廉洁政府各项规定,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3起,批评教育帮助及处理124人。落实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22件、政协委员提案585件。坚持实干争先,建立“打擂赛马”比学赶超机制,52个单位和个人入选市“六争攻坚”铁军榜。实施对口帮扶和山海协作,助力册亨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援疆、援藏、援川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奋斗令人难忘,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江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老干部、属地驻军和武警官兵、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江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江北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产业能级还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速。区域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土地、环境、资金等要素保障瓶颈仍然存在。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公共服务优质化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职能转变仍需加快,干部队伍推动改革创新力度还不够大。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与问题,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坚持不懈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展望

各位代表,我们都在亲身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浙江肩负着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宁波大踏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今后五年,既是江北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破除发展瓶颈、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的攻坚决胜期。我们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人民的嘱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确保完成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主动融入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大局,努力争创“重要窗口”实践样板、共同富裕先行标兵、都市经济高地、拥江未来之城、国际人文客厅,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都市经济质量更高,城乡融合程度更深,全域美丽成效更实,社会供给品质更优,幸福指数继续领先,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走在省市前列。

系统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争创”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以下奋斗目标:

一个标兵。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标兵,2024年提前基本实现市“共同富裕”评价指标。

两个领先。创新型城区建设和都市经济发展走在省市前列。

三个提升。城市能级、社会民生、公共服务三大领域的城乡均衡度和群众获得感有持续提升。

四个突破。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总量突破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

五个倍增。到2026年,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商品销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高端人才总量等五项指标,争取实现比2021年翻一番。

围绕以上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全力推动江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攀高跨越。

(一)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都市经济高地。坚持数创赋能和实业支撑,加快打造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集群发展为主体的都市经济高地。提升产业能级。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数创赋能、低碳改造和技术攻关,重点发力新材料、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集群,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量提质,打造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区。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做强楼宇经济、做大商圈规模,重点发展直播经济、港航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贸易、金融保险、软件信息、高端专业服务和文体康养等特色服务业,打造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做大产业平台。进一步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平台体系,为企业的引育壮大提供全生命周期发展空间。发挥平台引擎作用,推动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江北高新园区两大省级平台提质升级,实施工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打造新兴产业育成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等“未来产业”新平台,使各类平台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地和亩均产出新高地。推动国有企业履行好责任、发挥好功能。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丰富创新创业的政策、资金、要素供给,打造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机制,重视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和领军人才项目落地,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和政策链“四链融合”,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提升功能承载力,建设拥江未来之城。坚持面向未来发展理念、建设标准和运营模式,加快构筑“城人产”紧密融合的拥江未来之城。坚持规划引领。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聚焦“一带两轴三核四片”拥江发展格局,编制落地更多具有江北特质、代表宁波形象、展示未来标杆的城乡规划。坚持基础先行。加快推进“一环六射”轨道交通和“八纵六横”骨干路网建设,推动供水、供电、供气和排污等地下管廊建设和智能升级,实施地下空间开发、海绵城市建设和新基建布局,有序开展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和村庄梳理式改造,一体化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和数字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加快区块开发。以沿江轴线重点区块建设为核心,增强中心城区的功能承载力,接续推进“三港三城”建设,集中资源加快姚江新城、文创港、慈城古县城、老外滩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一批地标商圈、高品质步行街、历史风情文化街,吸引更多人口集聚。

(三)提升城乡聚合力,争当共同富裕标兵。坚持把共建共享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实施“扩中”“提低”行动,跑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加速度。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整体提升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完善“两进两回”机制,打通产业、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力争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新突破、工资性收入有新增长、经营性收入有新提高。丰富乡村产业。以片区组团为引领,以产业共融为抓手,重点推动特色农业、民宿经济、农旅融合、乡村文创及田园综合体等“农业+”产业导入,构建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相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逐步实现“城市借田园为景、乡村借城势振兴”。提升城乡风貌。高质高效推进“精特亮”创建,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深化“千万工程”,统筹开展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等全域美丽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立健全多跨协同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体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久久为功抓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四)提升环境吸引力,打造国际人文客厅。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统一推进,加快展现集变革张力、文化魅力、开放活力于一体的国际人文客厅形象。推进数字赋能。坚决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对经济社会全方位进行系统性重塑,做到以改革促转型、提效能、优服务。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省级试点,争取一批多跨场景重大应用进入省级跑道,推动数字化改革各平台、各应用、各场景的有机贯通,加速实现全域智治和高效协同。推进文化赋能。挖掘和活化慈孝文化、开放文化等资源,打造千年古县城、时尚老外滩两大宁波城市窗口。塑造城市文化空间,举办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活动,做大“文化+”多跨融合产业,形成有江北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努力建设长三角文化时尚消费集聚区和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开放赋能。坚持跳出江北发展江北,发展和利用好各类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和开放环境。抢抓自贸区赋权扩区机遇,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优势,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探索“数字贸易”新蓝海,不断推动内外贸提质升级。主动融入长三角、对接大湾区、唱好“双城记”,深化产业、金融、人才、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合作,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和都市功能疏解,在更大空间内借势而上、乘势而行。

(五)提升民生保障力,共享幸福和美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持民生投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加快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体系。打造民生品牌。打响“乐业江北”“幸福江北”“优学江北”“健康江北”等民生品牌,健全完善各领域社会保障机制,丰富公共服务供给,重点聚焦三级医院、优质中学、博物馆、图书馆等民生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及慈善福利事业发展。创造共享生活。坚持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按照同城同质的要求,抓好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街镇之间的均衡布局,加速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三级诊疗、公交出行等民生供给向农村腹地倾斜。围绕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完善覆盖全域的15分钟基本生活服务圈,构建老年友好型、育儿友好型社会。营造安全环境。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体系,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扫黑除恶、社会治安、应急抢险等工作,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不断夯实和谐稳定的平安土壤。

三、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五个争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紧紧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各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新时代里大跨越。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减污降碳工作完成市下达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以改革激发活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深化数字化改革。推动“152”体系架构迭代升级为“1512”,进一步改革完善区域数字化治理体系。发挥江北全域治理中心先行优势,加速建成视频监控一体化平台,谋划推进城市感知网络和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建设,深化房地产品质监管、阳光数字征拆、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等“一件事”改革。总结推广“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试点经验。深化科技创新。积极融入甬江两岸科创区建设,打造北岸滨水创新带,高标准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实施科技创新“163”行动,发挥财政资金和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加快企业科技赋能和技术攻关。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50家。深化人才驱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人才政策服务,推动浙江创新中心北岸中心挂牌运营,发挥宁波人才之家、侨梦苑品牌质效。实施“十院百企”赋能行动,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软件园,进一步发挥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提升“北岸智谷”品牌影响力,力争新引育市级以上人才项目20个,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万人。

(二)提升质量能级,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稳进提质、以进促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智造强链。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和工业物联网等优势产业,精准开展创链强链补链工作。推动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新增报会及上市企业2家、市级以上“单项冠军”3家,市级“5G+工业互联网”项目入库数达到13家。促成向隆机械、激智科技等产业项目开工,实现长阳科技二期、正力药品扩能项目等竣工达产,打造爱柯迪、康赛妮等“未来工厂”标杆。推进制造业骨干企业绿色减碳升级。强化集聚发展。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加快宁波直播经济集聚区建设,带动全渠道成交额突破千亿元;推动港航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加快商务贸易、金融保险、软件信息、高端专业服务和文体康养等优势服务业集聚。提升楼宇经济质效,高质量特色楼宇突破10幢。促进平台提质。大力推动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建设省级两业融合示范区、江北高新园区在全省排名继续攀升。加快推进江北投创C区二次开发、慈城私营工业城腾笼换鸟、江北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等小微产业园开工建设。加紧谋划新兴产业育成区、江北软件信息产业园等新平台建设。继续深化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做大做强老外滩、湾头、万达、慈城新城等四大核心商圈,力争社会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

(三)聚焦功能承载,展示中心城区新形象。站位宁波大都市高能级核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做强功能区块。姚江新城完成规划功能定位,启动奥体南侧地块、前江数字经济城市中心等建设。老外滩完成国家级步行街创建,带动周边地块开发,打造“最时尚、最国际、最宁波”的泛老外滩商业街区。慈城古县城继续推动项目导入和人气引入,加快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文创港完成滨江水岸一期和二期建设,加快已出让地块项目建设和招商。拥抱轨道时代,加快城市北拓,推动慈城新城、庄桥城市拓展区和保荪、永红、应家等区块开发。加大投资放量。牢牢牵住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牛鼻子,实施专班化运作清单式管理。抓紧重点项目开工和前期项目转化,加快推进在建工程,滚动做好项目储备,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80%以上。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或主导安置房、租赁房和产业平台建设,引导和带动民营资本入场。有序推进土地出让,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城市更新。坚持拥江发展战略,编制完成《江北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努力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和发展空间。依法实施下白沙路、下沈村安置房等新征收计划项目,抓紧完成大庆新村地块、慈湖人家以西区块等征拆遗留项目“清零清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启动天鑫、大闸、湾头、云鹭湾等4个未来社区建设,系统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和安置房建设,实施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提升基础设施,配合做好轨道4号线西延、6号、7号、8号线及通苏嘉甬铁路、宁波枢纽客运直通线建设,力促西洪大桥建成通车、邵家渡跨江通道启动建设,加快云飞路西延、洪大路北延等“联网路”建设。不断做优滨江岸线、地下空间和生态廊道,开展甬江和姚江堤防安全鉴定和改造提升,完成地下管网三年提升行动,确保江北再生水厂和一期干管建成投用。

(四)加快内生驱动,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走深走实城乡融合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夯实共富共美的城乡基础。聚力农村产业。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建设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打响“江北农好”品牌。培育壮大民宿+、生态农庄、乡村夜经济等新业态,推进城郊田园综合体建设,做优田园北郊、艺创鞍山、锋领云湖等农旅项目。聚力农村改革。推进甬江北郊、庄桥老街、洪塘慈江、慈城云湖和姚江农业公园等片区组团改革,形成集聚规模效应。深化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创新举措。加速推进“三农”数字化改革,优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聚力农村品质。实施“乡村赋能”试点,联动实施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和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数字生活新服务。围绕一体化要求,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建管养护工作体系。强化低收入农户政策帮扶,动态清零经济薄弱村。

(五)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新水平。依托江北山水优势禀赋和人文历史资源,打造宁波对外开放的客厅门户。夯实生态基础。高品质实施“精特亮”工程,推动点上做精、线上做亮、面上做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环境污染防治、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大力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做好减污降碳工作。彰显文化特色。主动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海丝活化石建设,打响江北特色文化品牌。用好慈孝文化、开放文化等文化资源,办好中华慈孝节、海丝音乐节等节庆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工程,推动江北文化艺术中心、江北非遗馆等文化地标建设。实施文化“拾遗”和“城市IP”打造工程,积极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助推城市营销。常态化抓好文明创建,助力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典范城市。提高开放水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化水平。依托“双循环”发展格局,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契机,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服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大局,推进老外滩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建设。狠抓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完善大项目好项目评价体系,提升项目的落地率和精准性。高标准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幸福江北新生活。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增强社会保障精准性。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措施,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养老服务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家院互融和标准化养老食堂全覆盖。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健全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增强公共服务优质性。擦亮“优学江北”金名片,提升从学前到终身的“全龄层”人口教育发展水平,推进惠贞高级中学、上海交大宁波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建设,确保应家配套学校、江北中心学校、宁大附属学校二期交付使用,加快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深化“健康江北”建设,启动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和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快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院新址谋划,力争前江和湾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增强城市发展安全性。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除险保安工作。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建立“动态清零”精密智控机制,突出平战结合、扁平化管理,健全应急演练等制度,确保防控体系适应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需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锚定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等大事要事,扎实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健全道路运输、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闭环管控体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坚决“遏重大”“控较大”,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深化“大综合一体化”全域集成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提高社区治理精细化程度。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

强化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健全退役军人保障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慈善、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进一步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审计、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各位代表,为民办实事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我们着眼群众急难愁盼,突出群众普遍有感,系统梳理十方面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对票决出来的实事项目,我们一定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落实,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让全区人民早受益、更满意。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硬功夫。全面推进江北各项事业发展,是新一届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将以新的理念、新的作为、新的形象,知重负重、勇毅前行,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把对党的忠诚忠贞落实到政府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切实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监察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二是坚持立说立行,建设责任政府。坚持把提高执行力、增强战斗力作为建设责任政府的重中之重。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考核机制,营造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奏、处处见实效的优良政风。强调落实意识,完善落实机制,不出成效不罢手、不获全胜不收兵,切实提升区政府督办落实的刚性和效率。强化精细化管理,深化和推广重点工作专班化运行机制,明确时间节点,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政令畅通、善作善成。

三是坚持务实为民,建设服务政府。坚持把以民为本、转变职能作为建设服务政府的核心导向,不断提升塑造变革能力,整体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广“政务服务+互联网”工作机制,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努力打造“网上政府”和“掌上政府”。深化“三服务”工作,完善企业服务经理人制度,努力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高质量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坚持勤政自律,建设廉洁政府。坚持把改进作风、严明纪律、惩治腐败作为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遵循。落实落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纠“四风”、树新风,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人,全力打造“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干劲”的江北铁军。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北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埋头苦干不松懈,共同谱写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1.“147”专项行动:2021年江北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专项行动,“1”即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4”即深化项目提速、招商提质、征拆提效、产业提级四大攻坚行动,“7”即组建文创港、慈城古县城、老外滩、姚江新区、新兴产业育成区、保荪区块、城市拓展区(庄桥)等七大开发建设指挥部。

2.“141”体系:县以下基层治理工作体系,“1”即县级社会治理中心、“4”即镇街基层治理“四个平台”、“1”即村社网格。

3.“152”体系:省市县数字化改革工作体系,“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即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个综合应用;“2”即数字化改革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

4.“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13项战略抓手之一,即坚持整体思维,以县域为整体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调配,以明责、减负、赋能、增效为目标,持续提升基层一线治理能力。

5.“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6.“精特亮”工程:宁波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精品线路、特色街区和亮点工程三个方面。

7.“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8.“四早”要求: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9. 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清零、研发机构清零、发明专利清零。

10.“四大”建设: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包括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

11.“一带两轴三核四片”:江北区“十四五”总体规划提出的沿甬江、姚江延伸的滨江创新活力带和轨道交通4号线、2号线,打造空间、功能上相互联动的国际滨水创意片、有机更新提升片、未来都市窗口片、生态休旅示范片。

12.“三港三城”:赋能中心城、崛起姚江城、复兴古县城,宁波文创港、宁波音乐港、外滩时尚港。

13.“两进两回”:浙江省提出实施的专项行动,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

14.“千万工程”:浙江省提出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5.“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6.“双循环”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7. 科技创新“163”行动:以新产品研发“一件事”为引领,系统实施研发投入提升、科技企业培育提速、技术攻关提级、创新平台提能、科技合作提效、科技服务业提质等六大举措,在强化要素保障、深化科技服务、优化创新生态等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