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2022年1月)

发布时间:2022-01-28 09:04浏览次数: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费伟华在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展示根本政治制度优越性

持续强化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常委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专题学习交流150余人次。

严格落实党领导人大工作制度。坚决维护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五年来向区委报告重大事项180余次,提请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70余项。

全力以赴完成区委交办的任务。奋力推动“五大建设”“五化联动”“五区共建”中心任务,号召全区人民积极投身劣V类水剿灭战、垃圾分类攻坚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常委会第一时间出台助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战”工作意见,第一时间组织代表开展主题接待和捐款捐物,全力助推“六稳”“六保”重大任务有效落实。

二、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展现基层人大责任担当

特色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创新开展“民生小事”代表督办制、审议意见“函单网表”督办法、“阳光建议”等江北人大特色工作。深化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在全市首创实行“非打包项目”票决、落选项目当年不安排财政资金等制度,得到上级人大的充分肯定。

整体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承接省人大选民登记系统试点任务,在全市人大率先上线两个应用场景,在全区最早应用无纸化会议服务系统。优化“三会”组织形式,创新开展常委会“预审议”“审议+询问”,推进满意度测评常态化。

行权履职基础不断夯实。届内常委会增设农业农村和旅游、社会建设两个工作委员会,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街道全部设立人大街道工委,按规定配齐人员,常委会组织结构更加完善。推进制度建设,完善机关委办对口监督联系办法,建立人大系统“月度+季度”工作交流制度,五年来共制定修改制度50余项。

三、坚持有效依法监督  为助推经济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推动区域经济能级提升。高度关注“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助力“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聚焦都市经济高地建设,连续两年跟踪监督工业、楼宇等低效闲置资源再利用情况,开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专题询问,对数字经济、开放型经济、都市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进行重点调研,加快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升级。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组织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专题视察奥体中心、轨道交通4号线等建设情况,为姚江新区、文创港、老外滩步行街、慈城古县城的开发建设建言献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我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监督。着眼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推进我区乡村面貌加速蝶变。

加强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实现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依法开展审计监督,2018年以来每年听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推动政府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分配和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从2019年开始定期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报告,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作出《关于批准江北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决定》,全力支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从2018年起每年听取和审议年度环境状况报告,区、街镇两级环境报告制度实现全覆盖。推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全区各项环境指标明显改善提升。

助力打造宜居宜学环境。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最多跑一次”“一件事”改革在我区走深走实。聚焦城区人居环境和品质提升,将老旧小区改造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作为监督重点,持续跟踪问效。聚焦教育事业发展,重点调研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美育体育进中考等工作,不断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

推进健康江北建设。围绕“病有所医”,连续多年对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开展监督,推动江北区中医院提前挂牌成立。围绕“老有所养”,开展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深度调研老年教育发展情况。围绕“民有所安”,持续关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大工作

推进代表联系群众实现常态化。五年来,常委会共组织开展了“代表夜聊”活动473次,参与的各级人大代表1816人次,累计接待选民4720人,桃源小区便民通道设置、童家朱界等村庄路灯提升改造、邻里花园毓秀庄园等小区电动车集中充电棚安装、北郊片区半浦观庄等地停车场建设等2516件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小事得到了有效推动解决,赢得了全区人民的良好口碑。

推动代表建议更高质量办理。深化实施“阳光建议”,通过实现代表建议“线上+线下”全通道公开、问题及答复全内容公开、“征集、交办、办理、反馈”全过程公开,强化建议预交办、工委对口督办、B类件办理“回头看”等措施,推动建议提出质量和部门办理质量“双提升”。

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连续五年召开半年度重要情况通报会,组织代表参加“代表活动月”“代表走进机关”等活动。大力推进代表联络站“四化”建设,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代表联络站,率先实现网上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实现高标准建站、常态化用站。

扩大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注重提前向选民征集常委会年度监督议题,连续多年邀请选民列席人代会旁听政府工作报告。加大立法调研力度,充分发挥慈城镇人大省、市两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加强立法后评估,促成政府调整犬类重点管理区域范围,得到当地群众充分认可。

高质量完成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研究出台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意见,建立“代表人选条件”“初任代表履职承诺”制度。积极应对选民网上登记先行试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新情况新问题,实施“一选区一对策”,制作宣传视频,编制工作指引,全力保证选举工作依法有序平稳进行。

今后主要工作任务

一、筑牢政治信仰,强化忠诚担当,努力在提高履职站位上迈向新境界。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做到区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确保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二、聚焦履职重点,发挥制度优势,努力在建设创智和美城区上展现新作为。

自觉把人大各项工作放到区委中心工作、江北发展大局、群众关注热点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最大限度发挥好人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加快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到区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智和美城区,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视察、重点督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努力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以更高标准、更优质量、更好效能推动解决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围绕美好生活放大民生治理效能,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愿所想,把建设“乐业江北”“幸福江北”“优学江北”“健康江北”“文化江北”等民生工程,作为监督推动的重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尊重代表地位,激发代表活力,努力在发挥代表作用上取得新成效。

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进人大协商,充分发挥好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推进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多渠道、常态化,深化实施“民生小事”代表督办制,组织代表更好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不断丰富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行业特点,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认真听取和采纳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大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力度,提高培训针对性和覆盖面。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工作,拓展“阳光建议”内涵,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实效,努力做到让代表“勤于去调研、善于提建议”。加强代表履职宣传,大力营造尊重代表履职的浓厚氛围。

四、深化规律认识,增强标杆意识,努力在推动创新发展上展示新风貌。

深入把握人大工作发展规律,传承和发扬历届人大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上有新探索,提升人大工作法治化、专业化、阳光化、数字化水平。改进“盯住法”“管好钱”“把牢图”监督方式,探索开展部门述法,加强人大监督与其他监督协同作用的发挥。注重采取第三方评估、随机抽查、问卷调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监督,深化实施审议意见“函单网表”专项督办,有效构建监督工作闭环。推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化常态化,针对民生难点问题,及时作出“小切口”决定。加快人大数字化改革进程,建设人大数据仓,迭代升级特色应用场景,加强人大联网监督,推动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数据链接、数据共享。完善选民旁听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群众线上线下来信来访办理等机制,在民生实事项目、年度监督议题、代表问政问题、代表建议等征集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体现民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

五、把握时代要求,注重固本强基,努力在塑造变革能力上获得新提升。

全面加强常委会党的建设,不断完善党组工作、议事、决策等制度规则,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紧紧围绕“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加快建设变革型组织,提高干部塑造变革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加强专工委建设,选好工委委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专工委与对口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会议组织和工作程序,提升会议质量和服务保障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切实改进会风文风,深化重大课题研究。贯彻落实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和乡镇人大工作条例,努力实现全区人大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