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951395/2021-48546 | ||
文 号: | 北区民政〔2021〕18号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区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议案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1-08-25 |
蔡双其委员: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江北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关于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多次组织调研座谈,深感您所提出的问题精准,建议周详。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组织研究探讨,具体情况答复如下:
一、以人才为本,夯实专业人才队伍基础。
社会工作人才是国家6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力量,是开展社会工作的基础。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基础保障。我区出台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每年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构培育、项目开展。成立区社工协会,统筹全区社会工作行业指导,不断推进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和专业项目开展,开展项目屡获全国奖项,规范化建设获评5A级。
(二)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联合高校等省内外专业力量,16年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累计培养了35名社工导师,20年整合全区社工培训资源,提出了社区、社会组织“双社”人才专业胜任力提升计划,整个提升计划按新入职社工、初级社工、中级社工、资深社工(社工导师)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设计了“赋能营、助力营”、“培力营”、“拓展营”四个层次培训体系,为不同梯次的社工提供专业且实用的培训,用专业思维助力人才成长,用专业知识助力社区发展。目前共培育出11名省市级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和40名市区级社工督导。
(三)加大考证力度,强化实践导向。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是专业社工的凭证。考证既是专业学习的过程,亦是扩大社工专业影响力的过程。我们不断完善社工薪酬体系,明确持证社工薪酬晋级和专业津贴双激励制度,鼓励考证。2020年我们在人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发动1209人参加考证,通过257人。由此,我区持证社工人数达995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持证人数达24人,居全省前列。同时,我们明确持证社工每年必须开展一个社区社会工作项目,撰写案例。此项工作纳入区对街道和社工年终考核。激励考核双向发力,不断提升社工运用理论实践能力。
二、以平台为枢,发挥街道(镇)社会工作站枢纽作用。
社会工作要发展,要在基层落地,平台很重要。街道(镇)社会工作站就是一个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培育本土人才、助力机构成长的综合性平台。
(一)明确定位,理顺关系。我们依托街道(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场地建立了社会工作站,设置个案室、小组室等场地设备,由社区工作站(实地机构)具体负责运行,实现社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三者联动,相互协同,各有侧重。社会工作站侧重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侧重于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项目参与,社区工作站则侧重于社工队伍建设。2020年8月在全区民政大会上,我们举行了8个街道(镇)社会工作站的授牌仪式,实现了全区全覆盖。
(二)充实力量,完善制度。我们专门争取了18个专职社区工作者的编制用于街道(镇)社会工作站的工作。除了每街道(镇)各配备2个编制外,区里设社工总站,配备2个编制,统筹全区社会工作服务。同时结合机构、社区力量,确保每个社会工作站3名持证社工。我区还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站的社工督导、绩效评估等各项制度,规范运行。
(三)供需对接,精准服务。社会工作站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从基层实际出发谋划项目。在关爱弱势群体+特色项目+社工培育项目的“1+X+1”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促进社会治理。区社工总站在街道(镇)上报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评选,评选出居民需求迫切、问题破解有效、预期成效好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拓展服务开展三条路径:引入社会组织实施,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实施,由社区社工组团实施。
三、以服务为要,推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
社会工作的发展,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于服务,在于是否需求导向,专业引领。
(一)需求导向,分类推进。在深入调查分析社区问题、居民需求和潜在资源基础上,设计和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最大化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以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为检验服务成效的标准。在老社区主要开展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的统筹社区照顾服务项目;在新建商品房社区主要开展社区协商、居民参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等扩大社区参与服务项目;在农民安置房社区主要开展支持型网络建立、互助团体、环境适应、矛盾调处等促进社区融合服务项目;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主要开展社区规划设计、社区共同体精神营造等推动社区发展服务项目。同时,我们引进培育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服务,如司法矫正专业的一席阳光,关注弱势群体的6180,善长青少年工作的青柠等。2020年共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6个,参与、服务居民10946多人次。其中,《重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老漂族社区融入》项目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百家案例;《北鸣“社社”一心战疫群 共筑社区防疫安全屏——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防疫的实践与思考》案例获评‘社区抗疫的智慧力量’全国社区智能化手段抗疫优秀案例。
(二)规范流程,专业方法。要求服务项目严格按照专业的服务流程:需求评估、服务策划、服务执行、服务评估与改进。注重专业方法的运用:分析评估(SWOT分析法)、资源链接、社区参与、支持网络构建等。关注服务质量的管理:建立体系、过程控制、全程督导、风险管理及投诉与争议处理等。
(三)专业引领,跨界合作。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技巧融入到社区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逐步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丰富社区服务工作理念,用社会工作专业规范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制度,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的融合发展。探索校社合作模式,社区提供服务平台和项目,老师提供专业督导、学生实践社工项目,社区社工参与,服务居民,成长社工。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社会工作的关心,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希望您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心我们的工作,谢谢!
(联系人:林中琪 联系电话:89184409)
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