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9458570/2020-42159
文 号: 主题分类: 农业水利综合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0-08-26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函

尊敬的科技与科协界委员:

您《关于推进我区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悉,感谢您对我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关注,现对提案作如下答复:

数字乡村是新时代国家乡村发展的总体布局,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社会建设在乡村的延伸。近年来,江北区紧紧围绕数字乡村、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要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建设,建立农产品网上追溯体系,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网上平台,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截止目前,已成功创建市级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村8个;累计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73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数字三农工作。省、市、区分别成立了“数字三农”专班,统筹协调数字三农工作。同时,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工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浙农产发〔2019〕8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抓好我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制定了江北区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县实施方案,统筹“数字乡村”工作。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建立完善数字乡村扶持保障政策”,我区对此也比较重视。目前我区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网络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光宽带网络优势,促进优质资源加快向乡村延伸,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截至2019年年底,我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已实现305519户,光纤通信传输网长度已达348812.5公里,已实现行政村光纤覆盖率100%。在乡村5G网络覆盖方面,铁塔公司将加快我区乡村5G基站布点工作,与移动、电信等运营商通力合作,为江北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另外,我区建成了一批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加工贸易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全区规模化种养殖基地数字化覆盖率达64.1%。智慧水利建设持续推进,作为宁波市“智慧水利”示范点,2011年至今累计建设智能自动控制喷微灌工程5860亩。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引进无人机防治,今年已实现防治面积8500亩次,与传统喷雾器防治相比,用药量、用水量、用工量均大幅减少,防治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减轻农药污染。

今年新出台的《江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政策》,对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下阶段我们将结合我区实际,出台相应的细则,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区数字农业发展。

三、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培育数字乡村人才。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加快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我区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实现。充分利用各培训机构资源,在各涉农街道、慈城镇开设农村电商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农村淘宝、农村微商等各类农村电商专业培训班,引导辖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营销负责人、青年农民以及有电商创业意向的群众参加,帮助学员掌握农副产品电商营销技能,促进农产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近年来,平均每年农村电商相关培训400余人。

四、建设数字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您在提案中提到的“探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我区也一直有所实践,主要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四平台”标准化建设。依托全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和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平台,分级建立区、涉农街道(镇)、村三级综合指挥平台,推进各类事项联动处置,实现事项高效流转。区级层面整合原智慧城管、12345热线、网络问政、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中心,成立了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统筹协调推进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四大平台运作,通过统一划分网格、统一整合资源、统一配备人员、统一采集信息、统一实施考评等举措,积极探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走在了全市前列。中央综治办、首都综治办、省委、省人大、市委领导和其他省市领导多次到我区调研考察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目前,全区按照“统筹融合、科技支撑、协调联动、实战实效”的原则实行实体化运作,通过运用“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融合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另外,我区顺应数字化、“互联网+”的大势,运用新思维、新技术,绘制形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一张图”,成功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0个典型单位。

(联系人:徐潇疾,联系电话:89184462)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