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16949888/2017-42043
文 号: 主题分类: 医药卫生管理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 2017-06-21
宁波市江北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江北区坚实推进新型城市化、产业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法治江北建设、基本建成现代化滨水品质新城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健康江北”的关键时期。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宁波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和《宁波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结合我区卫生计生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我区紧紧围绕《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北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江北区人口与计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以促进全民健康为宗旨,以打造卫生强区为主线,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动力,着力抓好区域卫生“双基”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优化工程、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工程、卫生科技创新创强工程、中医药提升工程、计生服务管理能力拓展工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卫生计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

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9家,其中,市级医疗机构4家,公共卫生单位3家,区级综合性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2家,民营医疗机构60家。全区共开放病床2453张,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073张。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6.79张,比“十一五”期末增长6.26%。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5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1人、执业(助理)医师3.29人、注册护士3.91人,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14.05%、8.94%、22.57%。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总资产5.25亿元、净资产3.15亿元、房屋建筑物面积7.3万平方米,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80亿元、1.81亿元和5.03万平方米。拥有单价5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5台,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2台。

(二)居民健康保障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区财政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总投入为10.1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2%,是“十一五”(6.5亿元)期间的1.56倍,卫生计生事业投入增长高于财政总支出同比增长幅度。2015年人均卫生事业费586.48元,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401.61元(除基本建设);人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60元,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3元。反映人群主要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有了较大提升,一是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84岁,比“十一五”提高了2.26岁;二是婴幼儿死亡率为2.98‰,比“十一五”期末下降了1.82个千分点;三是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区直属医疗机构2015年度门急诊量225.80万人次,住院人数1.30万人次,服务床日12.04万床日,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14.77%、149.79%和106.18%。

(三)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新建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区儿童医院和甬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工程,启动了第九医院二期一阶段工程和城庄地块配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次装修工程。

——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形成。全区新开业民营医院6家,新增医疗业务用房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床位332张,总床位数402张,占直属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43.2%,初步形成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共同发展、互为补充、互相作用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分级诊疗模式不断探索。2014年6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市第一医院、第九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3+2+1”医疗联合体,同年12月,第九医院及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又分别与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宁大附属医院结成了联合体。在省内率先探索建立了“民办公管”的医疗联合体,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托管宁波江北康养医院,宁波市妇儿医院在东易大名医院成立了高级产科部。

——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不断深化。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自2012年12月起,我区公立医院统一实施医药价格改革,推行一般诊疗费,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并实行最高指导价。2013年8月,第九医院委托市第一医院管理,成为我市首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公立医院。稳妥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2014年政策实施当年审批464对、出生139人。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在全市率先建立“全周期、全成员、全过程”的家庭健康管理模式,为全市2015年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积累了经验。实施慢病“红绿灯”监测系统,无缝链接“预约挂号”平台以及慢性病联合门诊,提高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有效率、便捷性。

(四)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十二五”期间,江北区成功创建为国家人口计生阳光统计示范单位、省卫生强区、省卫生应急示范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中医药特色示范区,第九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省级急救示范基地。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中有1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

——人才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区政府设立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出台一系列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激励政策,24项科研课题被市、区、局立项,47篇论文论著得到奖励,建设区级重点学科8个、市县级医学龙头学科1个,23名高层次人才享受了政府安家补助和特殊津贴政策,90人次获得区优秀院长(中心主任)、名医、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优秀社区责任医生等荣誉称号,26人次获得“最美卫生人”称号,全科医生培训率96.52%、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率99.08%。

——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得到持续加强。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达标率达到92.69%,位居全市第一。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防治网络不断健全,艾滋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人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处置,2015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94.31/10万,比2010年下降了31.2%。在全市先行先试公共场所住宿场所分色管理试点、妇科诊所远程监控、医疗废弃物无缝监管等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不断拓展。融合社区卫生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服务功能,设立家庭医生(巡回)工作室,探索“家庭健康协管员”制度,提升居民健康自我监测、自我管理意识,全区各街道(镇)40平方米健康体验馆、居民健康检测点覆盖率达100%。加强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力度,推进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服务站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分别达到10项、4项以上。设置了2050平方米的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服务2.8万人次/年。

——计生服务管理成效不断显现。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组建婚育咨询师宣教队伍,目标人群知晓率达到100%,检测覆盖率达到80%。全面提升妇女健康促进工作,普查已婚育龄妇女10.4万名。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完善利益导向政策,累计发放扶助金2802.25万元。

深化青春健康教育,开设课程近1300课时,培训学生1.7万名。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综合保险保障、生活照料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十项内容的综合亲情服务。

 

 



 

 


 

“十二五”时期卫生计生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规划指标

预计2015年底

完成情况

不能按期完成的原因或指标说明

1

平均期望寿命(岁):79.7岁

完成,81.84岁


2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

完成,1.04‰


3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

完成,0


4

食品卫生监督: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完成,100%


5

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辖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辖区供水单位监督覆盖率达100%

完成,均达100%


6

职业卫生监督:全区职业危害企业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射线装置单位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完成,均达100%


7

学校卫生监督:辖区中、小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完成,均达100%


8

传染病卫生监督: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监督覆盖率达100%,辖区医疗机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完成,均达100%


9

儿童免疫规划:建卡建证率稳定在98%以上;儿童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

完成,建卡建证率达100%,儿童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在98%以上。


10

慢性病社区管理率和控制率:分别达80%和30%以上;消除血吸虫病、碘缺乏病危害,控制肝炎、肺结核、性病、艾滋病

完成,血吸虫病监测率100%,无病例发生;碘缺乏病相关监测率100%,肝炎、肺结核、性病、艾滋病保持低发病状态


11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100%

完成


12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完成


13

妇女病普查普治率:达到80%

完成


14

儿童保健覆盖率到:达到100%

完成


15

健康教育普及率:城镇居民(包括外来人口)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完成,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3.3%,行为形成率为76.4%(绩效考核标准为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75%)


16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100%的基础上,实现与城市大管网并网的目标

已移交农水局


17

卫生厕所覆盖率95%

完成,覆盖率为97%


18

卫生创建:全区有50%的街道(镇)实现浙江省卫生街道(镇)或宁波市三星级卫生街道的创建目标

未完全达标,但我区已率先在全市实现卫生街道、镇创建全覆盖,现有市二星级卫生街道2个、一星级卫生街道5个、省卫生镇1个

拟定“十二五”规划时,上级尚无明确规定创建省卫生街道必须先创建市三星级卫生街道,但在实际操作中有要求,加上“十二五”时期我区正处于“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阶段,申报创建省卫生街道或市三星级卫生街道的条件不成熟

19

人口自然增长率4%

完成,2010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4%以下


20

妇女总和生育率1.3左右

2010年以来总体保持在1.2左右


21

计划生育率97%

完成,2010年以来均保持在97%以上


22

出生人口性别比107

完成,出生人口性别比106.3


23

全区婚检率和孕前优生检测率均达到90%以上,群众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完成


24

人口数据库个案信息准确率、完整率均达到90%

完成,人口数据库个案信息准确率、完整率均达到95%


25

全区企业和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达到90%

完成,应建58个,实际建立58个,达到100%。


两个推进

配合做好宁波妇儿医院北部院区相关建设工作

完成


三是适度发展专科医院。采用多元化办医格局,着重办好现有的宁波光明眼病医院、江北区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服务辖区群众。

完成,我区社会资本办医水平位居全市前列,2015年全区共有民营医院8家、民营门诊部13家、民营诊所40家,民营医院床位数占直属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43.2%。


专栏一

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九院力争在三年内启动医院二期建设,在“十二五”期末,医院具备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能力。

完成,2014年底启动二期一阶段工程建设


“双基”工程

原则上每个街道(镇)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2-3个村(社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站均服务人口不少于0.5-1万人;

完成,目前已建成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机构建设标准、人员培训、药品配送、辅助检查流动服务、信息管理和业绩考核“六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率和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对村卫生室进行转型改造,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十二五期间,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

完成,全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5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率和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属中心延伸下设服务站,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率100%


社区卫生服务优化工程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完成,全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中心、5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实施率达100%,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面,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提高基本药物制度的可及性。

完成


加快江北区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区域居民健康档案与社区卫生服务行政管理平台、区域医院临床诊疗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建设,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信息率先实现共享和交换。

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并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区域居民健康档案与社区卫生服务行政管理平台;完成了区域医院临床诊疗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了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通过与医联体牵头单位的信息化合作建设,完成了双向转诊平台建设


力争全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高血压和糖尿病人规范管理率均达到85%以上。

完成,上级将指标调整为均达到80%及以上,目前我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高血压和糖尿病人规范管理率均达到80%


公共卫生均衡工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财政承受能力,调整和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和完善服务内容,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的经费标准。

完成,经费标准从每人30元提高至2015年每人60元


公共卫生均衡工程

大力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消除麻疹。

目前的提法已改为“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2010年发病率为2.678/10万,2015年末麻疹发病率为1.938/10万


专栏四

三、建设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根据《浙江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市、区)评估实施办法》要求,加强卫生应急建设,全面提升全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2013年创建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


附件

宁波市第九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二期

二期一阶段已启动建设,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


妇儿医院北部院区一期

完成


甬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完成


城庄地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已启动室内装修


湾头地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未完成

湾头地块尚未充分开发,配套设施暂未建设

慈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已启动改造装修




 

 


 

二、“十二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卫生计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挑战;二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卫生计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强卫生计生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建设,提升卫生计生软实力的要求更为迫切;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与现行政策、体制机制之间,控制医药费用与医院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四是“全面两孩”政策放开、高龄孕产妇增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母婴健康存在一定压力。出生性别比失衡,依法打击“两非”工作形势仍然严峻。政策外多孩生育仍然存在。失独家庭养老问题趋向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是我区卫生计生“十三五”发展中需重点关注和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江北区建设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进入攻坚期,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水平。“十三五”期间,是我区建设现代化滨水品质新城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区卫计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加快构筑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新城”的发展定位这一目标,履行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职能,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卫生计生体制与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计生服务需求。

(二)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卫生计生服务需求增加,需要进一步提高卫生计生服务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卫生计生服务需求总量会有大幅增长,对服务计生资源的利用也相应增加。当前我们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巩固改革成果、挖掘潜力、强化创新动力,促进卫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需要乘势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行业将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将会对卫生计生服务的理念、模式、技术、方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卫生计生领域的改革,并借势发展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

(四)卫生计生机构整合需要做好卫生计生谋篇布局文章。“十三五”是区卫生计生局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时期。要有效整合两种资源,发挥两种优势,激发机构改革带来的强大活力,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紧紧围绕“健康江北”的总体目标,立足江北区情,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提高人群健康素质、增进健康公平,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健康”、“品质卫生”,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新城”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市级优质卫生资源明显增加,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状况和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缩小,群众普遍享有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与计生服务,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趋于优化,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建成,区域专科特色更加突出,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特色化,群众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主要指标:

——平均期望寿命82.3岁以上;

——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左右;

——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6以上;

——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10万以下;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儿童免疫建卡建证率稳定在98%以上,“五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

——主要慢病社区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

——婚孕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0%以上;

——妇女病普查普治率:达到80%以上;

——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100%。

五、“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扩大医疗服务途径,构建有序就医秩序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长期稳定的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和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市第九医院、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片区医联体模式,发挥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小综合”辐射作用,建立慈城镇片区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市级医院提供“管理、人才、技术”支撑的同时,医联体实施“两下沉双提升”(人才下沉、资源下沉、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工程,统筹医疗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开展双向转诊、医疗同质服务,着力破解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瓶颈,让辖区居民享受高效、便捷、经济、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社区健康守门人制度。完善社区预约诊疗和转诊服务机制,全面推行新型家庭医生制服务,研究家庭医生按服务人口、服务质量获取报酬的分配方式,建立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便捷有序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健全家庭医生协管员等制度,建设社区家庭医生(巡回)工作室,落实市、区、街道(镇)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品种协同政策,实施执业医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康复师“五师”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组织开展“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切实改善患者看病就医体验,力争在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到7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大力发展民营健康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统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优先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医疗卫生行业,加大社会办医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举办老年相关疾病专科和产科、儿科、护理、康复等上规模民营医疗机构,以及独立设置的放射影像、临床检验、医用消毒供应中心等服务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中医诊所、全科诊所,科学规划综合性门诊部、美容门诊部、中医门诊部、口腔门诊部和妇科诊室、口腔诊所、美容诊所设置。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开展托管、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合作,力争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25%以上。

(二)推进医改纵深发展,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质资源上联下沉、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绩效改革等工作。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市第九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市第一医院与市第九医院医疗一体化管理,深化与韩国NEON医院、NOW医院的交流合作,扎实推进重点学科、专科和病房建设,全面提升市第九医院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人事管理、经营运行自主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院长任期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开展年薪制试点,创新医院编制备案制度。建立医院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第三方监督评价体系,严控医院门诊量和住院均次费用不合理增长。力争在“十三五”期末达到浙江省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申报建设1个宁波市重点学科(扶持学科和省、市县级龙头学科)。

——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内涵。巩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级、省级示范成果,加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特色专科和“五门诊两中心”建设。争取到2020年,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至少建成1个基层特色专科(儿科、康复科、皮肤科、更年期妇科、口腔科、中医科),“五门诊二中心”星级化建设完成率达到90%。加快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扩面提质增效工作,引导社区居民基层首诊,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到2020年,力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规范签约服务率达到70%以上。

——发挥社区中医药传承特色优势。以开展国家级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基层网络,加快筹建江北区中医院(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加强星级中医门诊和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项目。争取到2020年,星级中医门诊创建达标率100%。加强区中医药学会建设,为中医学术交流和传承搭建平台,实施中医药人才素质提升项目和“传承型中医师”培养项目,加强中医药专家、临床实用型人才和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培养能运用中西医两法的专业技术人员。

——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区域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和医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争取到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0%以上。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托养机构)签约合作关系,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开展住养老人的突发疾病转运、定期巡回医疗、康复护理指导等服务,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服务的有机衔接。鼓励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求开设康复病区或建设老年康复医院,以满足老年疾病康复期的住院服务需求。

(三)探索医防融合模式,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扎实做好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工作。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加强重大疾病以及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提升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水平。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重点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的综合防控,探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争创全国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加强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组织机构网络,巩固“一案三制”(预案、机制、体制、法制)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和技术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机制。

——加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力度。按照体制顺畅、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队伍优化、精干高效的要求,有效整合优化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资源,研究探索多位一体的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运行新机制。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和专业化监管人才培养,注重协管工作实效。强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市场、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计划生育等的执法监管,加大卫生计生重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扩大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先承诺发证、后检查监管”的诚信许可行政审批模式应用覆盖面,提高审批效率。推进“互联网+”为载体的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推广普及现场移动执法。

——继续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紧紧围绕促进群众身心健康主题,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管理、科学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健康街道(镇)建设。建立完善卫生城镇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力争创建1个以上浙江省卫生街道,推动慈城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强化城乡环境治理,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品质。

(四)提升计生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完善落实计生政策。加强全面两孩生育政策解读和舆论氛围营造,妥善做好各项计划生育政策衔接,建立完善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引导群众合理安排再生育,开展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坚持标本兼治,保持打击“两非”高压态势,加强长效监管,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发挥计生协会积极作用,通过特殊家庭帮扶、青春健康等项目,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提升计生服务管理。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深化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简化特殊情形再生育审批,大力推行网上办理和婚育情况承诺制、代办服务制度。加快实现户籍管理、婚姻登记、人口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人口基础信息的共享互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健全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机制,深化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格局。结合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以流动人口控量提质为目标,建立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持有人、常住人口的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计生等服务管理体系,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梯度式公共服务,促进流动人口结构优化调整。

——整合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基层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资源整合,组建运行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街道(镇)妇幼保健计生服务站,加强规范化建设。推进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开展市级母婴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市级妇幼健康宣教示范基地创建,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妇幼健康服务品牌。扎实做好重大公共卫生妇幼服务项目。全面推广母子健康手册使用,开发上线“母子健康手册APP”,实现“一证在手,全程服务”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推进婚检孕检项目有机融合,建立婚登、体检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三优讲师团,创建三优指导中心省级示范点,扩大目标人群三优知识知晓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优化卫生计生资源,提高卫生计生工作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乡常住人口增长走势和城市发展布局以及新型城市化三年行动计划书,综合分析我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走向,落实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项目(详见附件1)。重点做好市第九医院二期一阶段工程建设,谋划湾头半岛地块配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改、扩)建,完成文教、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迁建,完成慈城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启动新一轮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谋划建设区中医院,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妇产、老年康复、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到2020年,引进2-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

——加大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重新核定各医疗卫生单位编制,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实施卫生计生人才队伍规划,加强“名医、名院长、学科带头人、优秀家庭医生”培育力度,“十三五”期末高层次人才占比达到15%,力争实现“泛3315人才、双优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零突破,区级名医、学科带头人分别达到25名、20名以上。充分发挥区计生协会、医学会、中医药学会、预防医学会等学会桥梁作用,通过“评优、结对、交流、培训、比武”等多种途径,大力实施“科教兴卫、人才强卫”战略,提升卫生计生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高学历、高技术水平的卫生计生人才向基层、农村地区流动,实行名医、学科带头人农村巡诊、业务指导制度,提升农村卫生计生队伍水平。

——加快建设“智慧卫生计生”。围绕“四大协同”(医医协同、医卫协同、医管协同、医患协同),大力推进智慧健康应用项目建设。完成以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为核心的区域卫生计生信息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的应用体系建设,完成行政决策管理系统、各类业务管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三大应用系统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健康医疗”新型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生态系统,实施云医院、云诊室建设,创新卫生计生及健康服务模式,向居民提供网络卫生计生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民生幸福水平的重要作用,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政府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卫生计生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协商机制,营造良好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政策支持环境。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促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发展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卫生计生的投入责任,建立和完善卫生计生公共财政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卫生计生投入占卫生计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卫生计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新增政府卫生计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政府卫生计生投入精细化、差别化的补偿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开展慈善捐赠。

(三)严格管理,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信息发布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卫生计生事业的引导和管理。完善卫生计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严格医疗卫生机构准入和运行管理。依法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医疗质量、医疗价格和大型医用设备实行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全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及行风投诉监督机制,完善医患沟通和患者投诉反馈机制,严肃查处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滥收费等违法乱纪行为。

 

附件:

1、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项目

2、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创新工作



 

 


 

 

附件1:

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

设置层级

用地面积

(公顷)

建筑面积

(平方米)

床位数(床)

建设模式

备注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市级

——

33000

500

改建

位于人民路

市二院永丰北路院区

市级

2.67

47400

500

新建

位于永丰北路

市精神病医院

市级

3.73

36000

500

扩建

位于庄桥童家

市第九医院二期一阶段

区属

3.78

60000

400

扩建

位于庄桥谢家

湾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属

0.51

7000

50

新建

位于湾头

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属

1.24

7000

50

迁建

位于文教

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属

——

7000

50

迁建

位于孔浦

宁波老年康复医院

民营

1.33

38000

100

新建

位于洪盛路

宁波美华妇儿医院

民营

0.84

25000

94

新建

位于谢家万达广场丰汇城

宁波江北口腔医院

民营

0.4

2500

20

新建

位于江北大道648号

 

 

附件2:

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创新工作

序号

名称

主要工作内容

领先水平

1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1、构建长期稳定的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和分级诊疗制度。

2、完善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市第九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片区医联体模式,发挥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小综合”辐射作用,建立慈城镇片区医疗资源共享机制。

3、实施“两下沉双提升”(人才下沉、资源下沉、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工程,统筹医疗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开展双向转诊、医疗同质服务。

4、借助云医院平台,达成区域内医疗资源融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目标,让居民在居家附近可以享有优质龙头医院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程的健康管理。

全省领先

2

家庭医生制服务

1、完善社区预约诊疗和转诊服务机制,全面推行新型家庭医生制服务。

2、研究家庭医生按服务人口、服务质量获取报酬的分配方式,建立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便捷有序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

3、健全家庭医生协管员制度,建设社区家庭医生(巡回)工作室,推行市、区、街道(镇)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品种协同政策。

4、实施执业医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康复师“五师”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

5、力争在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率达到7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全省领先

序号

名称

主要工作内容

领先水平

3

第九医院综合改革

1、围绕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人事管理、经营运行自主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实施院长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开展年薪制试点,创新医院编制备案制度。

3、加快市第一医院与市第九医院医疗一体化管理,深化与韩国NEON医院、NOW医院的交流合作。

4、建立医院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第三方监督评价体系,严控医院门诊量和住院均次费用不合理增长。力争在“十三五”期末达到浙江省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

全省领先

4

生育服务证制度

改革

1、实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

2、逐步取消生殖健康服务证。

3、精简再生育审批程序,建设计生网上审批系统。

4、整合相关数据,建立“一网一库一证一卡”计生服务平台。

全省领先

5

智慧

卫生计生

1、强化卫生计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健康医疗”新型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生态系统,实施云医院、云诊室建设,创新卫生计生及健康服务模式,向居民提供网络卫生计生服务。

2、围绕“四大协同”,大力推进智慧健康应用项目建设,完成以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为核心的区域卫计信息数据中心。

3、加快推进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的应用体系建设,完成行政决策管理系统、各类业务管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三大应用系统建设。

4、完善区域临检中心、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和心电中心建设,探索双向转诊体系建设和检验检查项目的区内预约和共享。

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