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20年5月)

发布时间:2020-05-13 08:55浏览次数:

区长傅贵荣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推动数字化创新,不断引领区域发展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稳中有进。贯彻省、市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部署,出台《数字江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29亿元,增长16%。对标市“246”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软件与新兴服务业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楼宇整规提升,在全市率先发布服务业亩均评价报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7.8%,增长9.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9.6亿元,增长7.9%,增速实现全市“四连冠”,总量取得历史进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2亿元,增长7.2%。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上升至第54位。

平台企业能级提升。产业平台提质升级,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主要指标保持高速增长,限上商品销售额突破900亿元,成功打造金属、生鲜、塑化和棉纺服装四大百亿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群加速壮大,省级上云标杆企业数达到10家,位居全省第五。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1亿元。“千亩百亿”工程深入推进,整治低散乱企业321家,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37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581亩,获评全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县(市、区)。

创新驱动持续发力。科创平台加速落地,新增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入围全省创造力十强县(市、区)。创新主体持续壮大,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实现“三清零”,研发经费投入突破2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双双破百,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4家。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建成宁波人才之家,新增各类人才1.71万人,引进顶尖人才9名、特优人才22名,实现全职院士和省领军创业团队零的突破,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7家。

一年来,我们推动融合化发展,不断引领城乡品质提质升级

重点区块加速蝶变。宁波文创港破难前行,启动区块一期开工,文创港客厅建成投用,院士团队领衔的《文创港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批前公示,中马、白沙、文教、孔浦、甬江等5个街道共担文创港征拆重任,核心区提前实现100%签约,圆满完成“一年出形象”目标。慈城古县城展露新颜,引进港中旅进行战略合作,南门游客中心、大东门、九曲弄等建成开放,民权路商业街区加快建设,古县城保护开发进入新时期。核心滨水区功能再造,中马、白沙旧改区块启动建设,老外滩延伸段建成开放,人民广场顺利开工。姚江新区纳入甬江科创大走廊规划范围,宁波北门户区商务形象日益展现。

城市更新提速提效。加快有机更新,完成土地征收1171亩,房屋拆迁32万平方米,18个问题项目实现“拔钉清零”,6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其中槐树公寓、正大花园获评省级样板工程。全年公开出让土地22宗、1572亩,土地出让金163亿元。优化空间布局,启动“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2035规划编制,核心滨水区控规修编完成。完善基础设施,轻轨3号线一期建成投用,轻轨4号、5号和中兴大桥、西洪大桥、三官堂大桥等交通项目进展顺利,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

城乡融合走在前列。打造达人村、洪塘湾、毛岙村等一批特色农旅项目,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田园北郊获评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庄桥街道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官山河获评省级美丽河道。新增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市率先完成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行政村的消薄任务,实施对口脱贫项目21个,对口帮扶的贵州省册亨县提前脱贫摘帽。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山、近水、近郊三条都市休闲旅游精品线基本建成,洪塘获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全年旅游总人数突破1700万人,旅游总收入增长16%。

一年来,我们推动市场化改革,不断引领发展环境优化升级

“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荣获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进集体称号,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行政审批服务群众满意率排名全市第一。全国首创企业群众基础信息连锁变更工作机制,入选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三周年成果展示案例。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比例达到99.6%,跑零次可办事项比例达到98.7%,省定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比例达到100%,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90天”。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实现全覆盖。

关键领域改革走深走实。承接全市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数字化监管,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和“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入选全国2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建立重大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推进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老外滩金融保险创新港建设顺利,中国保险博物馆开馆。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实施“10+N”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持续开展“四问四促、五心暖企”专项行动。落实关于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新增减税降费23.34亿元。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13.6亿元。深化商事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多证合一”“简易注销”和“证照分离”。开展“民情大走访、民诉大化解、民生大改善”行动,收集各类问题1735个,办结1700个,办结率达98%。

一年来,我们推动国际化合作,不断引领开放文化优势升级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全年招引大项目、好项目29个,实到大市外内资110亿元、浙商回归资金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落实稳外贸系列政策,实施“千企百展”,甬江海关正式开关,实现外贸出口363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前洋跨境电商生态园开园,全区跨境电商试点企业数达81家,跨境出口额8.8亿美元、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三。

开放平台持续壮大。加快老外滩国际平台打造,启动国家级特色步行街创建,中意产业园核心区、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芬兰创意设计中心等新平台相继落户,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获评“17+1”经贸合作示范区试点示范项目。前洋经济开发区亩均进出口、亩均外资位列全省77个开发区第四和第六位。全市首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落户江北。

特色文化深入培塑。中国新乡村音乐总部基地落户江北,文化产业增幅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合唱节和第十一届中华慈孝节,新增农村文化礼堂7家,顺利通过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认定。“多姿三江”成为全市首条城市文明示范线。

一年来,我们推动多元化治理,不断引领民生福祉改善升级

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7738元和39342元,增长7.7%和8.4%。推动就业创业双向联动,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和99.6%,分列市统筹区第一和第二,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体验中心,“恰如家”助残品牌获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福山正达、甬江实验、新城外国语等学校建成招生,惠贞高级中学正式签约,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位列全省第三,通过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验收。深化健康江北建设,启动区域医共体建设和市九院三乙创建,区中医院正式挂牌运行,推进社会资本办医多元化发展。市奥体中心、市小球训练中心、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建成投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保持省市前列。

公共治理多元并进。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推广运用“八联工作法”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成功经验。区综治平台受理事件32.1万件,按期办结率达到97.8%。成立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面实行基层信访代办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5.8%和8.2%。健全“1+X”应急体制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区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连续15年获评省级平安区,成功夺取全省首批星级平安金鼎。推出《对话民生、问政江北》栏目,对民生难题倒逼整改、跟踪问效。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白沙、孔浦菜场平稳搬迁,获评省食品安全区和省农产品安全放心区。

公共环境持续改善。整治行动推进有力,新(改)建公厕454个,全年“三改”面积152万平方米,拆违81万平方米,完成“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孔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省级验收。环境保护深处着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新增宁大等4个污水处理终端,夺得市水利“大禹杯”。城市管理精准发力,首创“非现场”执法模式全国推广,行政复议诉讼和执法冲突案件数下降95%和90%。

一年来,我们推动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引领江北铁军战斗力升级

坚决做到政治清明。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61件、政协提案108件。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完成23家政府机构的人员转隶及“三定”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成功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先进单位。

切实做到纪律严明。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处作风问题88起,问责处理163人次。从严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要求,逐条认真整改,逐项对标销号。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三类文件”发文和会议数量分别减少37.4%和40%。发挥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协调破难作用,28个滞后项目、55个“卡壳”问题得以有效破解。

努力做到担当鲜明。坚持依事见人,定期开展“北岸赛马·亮榜晒绩”活动,24个团队和个人入选市“六争攻坚”先锋榜。推进数字政府和“无证明区”建设,成立区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县级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排名全国第三。

二、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对浙江、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围绕“六争攻坚”行动,聚焦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两高”总目标,深入实施“五化联动”,全面推进“五大建设”,不断巩固提升体制机制优势,与时俱进推动全领域迭代创新,努力将制度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胜势,为加快构筑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根据以上总体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从提升发展动能入手,推进江北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亩产产业集群。精准对接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努力打造亩产最高、效益最优的“642”产业集群。培育打造核心产业,推动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培育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新材料、5G+、现代商贸物流等5大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企业上云、机器换人及智慧赋能,争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全区工业总产值迈入千亿大关。实施“平台提级”攻坚行动,电商园区围绕宁波实体经济赋能中心打造,加快建设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前洋E商小镇争取通过省级验收;工业区围绕“二次开发”总目标,打好正向引导逆向倒逼组合拳,积极打造宁波工业物联网基地;高新区聚焦膜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推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龙头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发力产业投资,助力金田跨越产值千亿大关,实施康赛妮智能工厂、三星数字化车间等技改攻坚,完成工业投资增幅10%以上。

打造高品质楼宇经济。精准对接市“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努力打造江北“123”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打造楼宇集群,加快建设华润、中铁建、绿地中心、万科云谷等商务楼宇,力争全年新增楼宇40万平方米,总量突破150万平方米,形成核心滨水区、天水谢家区、北门户区三大都市楼宇集聚区。坚持楼宇共享,创新楼宇招商共享机制和楼宇管理服务模式,重点做强港航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贸等六大现代服务产业,鼓励区域行业龙头企业领航入驻楼宇,努力打造“两业融合”样板区。提升楼宇产出,做好“楼宇填空”和“楼宇整规”两篇文章,发挥楼宇管家作用,完善楼宇效益档案,着力打造一批亿元楼宇和特色楼宇。

打造高水平外贸平台。精准对接市外贸“225”双万亿专项行动,以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为工作主线,稳步实施江北外贸“123”行动。培育外贸企业梯队,支持企业网上洽谈、网上办展,大力拓展多元市场和出口替代市场,争取外贸龙头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积极申报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现“订单+清单”检测预警系统全覆盖,鼓励企业出口转内销,争取外贸自营出口保份额、保增长。坚持跨境电商主攻方向,提升工业企业的跨境电商渗透率,争取电商出口份额占比稳步提升。依托“侨梦苑”等对外载体,做好安商稳商工作,实到外资力争突破1.7亿美元。抓住自贸区赋权扩区机遇,争取免税消费渠道试点,积极参加第三届进博会。

(二)从优化城市品质入手,实现江北城市竞争力提升。

推进全域共建。围绕“全域城市化”核心目标,统筹推进城乡深度开发。始终坚持通盘谋划,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2035规划。实施“征拆提效”攻坚行动,坚持依法拆迁,采取综合施策,集中力量抓好慈城旧城区等21个征拆项目。开展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打造立体交通,重点推进跨区桥梁和骨干道路建设,中兴大桥、三官堂大桥和轻轨4号线建成投用,康桥南路北延、铁路三四线工程开工建设,统筹抓好交通治堵、海绵城市建设和“四好农村路”改造,着力细化城乡半小时综合交通圈。

做靓功能区块。按照提升“首位度”目标,打造更有影响力、更有辐射度的明星区块。保持文创港速度,对照“两年见成效”目标,高标准完成文创港全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高质量运营文创港客厅,规划运河西实现全面开工建设,规划运河东实现地块出让,公共基础项目一期启动建设,全力塑造世界一流滨江水岸。擦亮慈城古县城名片,全面对接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加快建设主游线提升、解放河及商业街新建、慈城火车站区域综合改造等关键工程,形成“城东游客观光区”“城西居民生活区”的分区格局。推动姚江新区开发,按照“跨江联动、三生融合”总体思路,做深做实姚江北岸城市设计和规划,加速姚江北岸基础配套和功能引入,努力打造宁波新的城市发展极。加快推动核心滨水区、湾头区块开发建设,谋划大庆新村、宝记巷等旧改项目,丰富老外滩延伸段、白沙历史街区等城市功能。坚持“品质优先、滚动推进”开发思路,推动远洲周边、永红地块、甬江北郊等新一轮重点区块开发,加快北高教、应家、荪湖等近郊组团的人口导入。

加速城乡融合。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走城乡融合和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狠抓乡村振兴,推进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动田园北郊、艺创鞍山等城郊公园建设,做强“江北农好”特色品牌。加快产城融合,推动甬江工业区、私营工业城等老工业区改造,实施村级物业整规提升,完善小微企业园产业服务功能。建设大美江北,抓紧抓实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关键小事,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村庄梳理式改造。实施接合部再造,推进329国道、环城北路、康庄南路等主干道综合整治,完成轨道4号线交通接驳和站点环境提升。慈城镇争创全省首批美丽城镇。

(三)从挖掘资源潜能入手,推动江北改革多元化支撑。

加大要素支撑力度。坚持“以效率论英雄”改革导向,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发展道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改革向机关内部、公共服务、司法服务等领域拓展,统筹更多改革事项向街道(镇)、社区(村)延伸。加快“亩均效益”提档升级,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任务,新批工业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深化市场化改革导向,优化整合“1+X”经济政策,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扩大国有公司实体化运作范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分类推进“农民建房难”试点破局。

加大服务支撑力度。坚持“以服务论英雄”改革导向,努力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服务效果和发展胜势。坚持审批做减法,全力打造全省优化营商环境“10+N”最佳实践地,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服务试点创新,加快政务服务全领域标准化覆盖,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坚持服务做加法,深化“四问四促、五心暖企”活动,完善联企帮企工作机制,建立跨部门、多层次的政商沟通云平台,探索企业定制化服务,加快建立企业紧急事态协同应对工作机制。坚持改革做乘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五减”共克时艰行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和精准帮扶政策。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抓好“凤凰行动”收官,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征信体系,推动政策性担保转贷、小微实体税务贷、信用报告评估贷等融资创新。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坚持“以创新论英雄”改革导向,持续增强区域核心驱动力和竞争力。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积极对接沪杭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交易平台等,开展双向合作、载体攻坚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国家科技园北部园区建设,推动工业物联网综合体纳入省级培育。实施科技强基工程,开展“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加速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保持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30家。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实施“北岸精英”聚才引智工程,深化宁波人才之家建设,引进落户一批科技智力密集型项目。

(四)从增强合作势能入手,加快江北环境全领域开放。

打造一流招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健全招商人员激励、驻外精准招商等工作制度,全面统筹、全域共享招商资源。实施“招商提质”攻坚行动,聚焦实体经济龙头企业,瞄准5G、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全年力争招引大项目好项目25个以上。开展“项目提速”攻坚行动,加快招引项目落地见效速度,加大滞后项目协调攻坚力度,建立项目计划执行月报告和动态亮灯制度,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项目关键绩效考核,力争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五大结构性指标保持稳健增长。

营造领先国际环境。打造海丝活化石基地,挖掘保国寺、老外滩、句章古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特殊内涵,办好海丝国际音乐节,努力成为宁波“海丝文化”的展示中心。打造中东欧交流窗口,发挥宁波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的核心作用,设立中东欧人文交流与科教合作中心,推进中意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打造国际化双创平台,以老外滩国际社区建设为核心,与宁波大学合作举办中东欧留学生创业大赛,建立一站式涉外服务中心。

构建潮流消费环境。坚持消费驱动战略,限上商品销售额增长10%。做强主力商圈,抓紧老外滩国家级特色步行街创建,加快万象城、缤纷城、花园坊等综合体建设,提升外滩、湾头、万达三大商圈辐射力,推动15分钟商贸便民圈建设,努力打造夜间经济增长极。全力实施提信心促消费行动,重点助力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旅游业、酒店业和餐饮业等恢复发展,推动文旅融合改革试点区、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慈城5A级景区创建。丰富消费业态,积极发展线上零售、餐饮、培训等数字生活新服务,推进生活性服务数字化。突出文体产业的消费拉动作用,夯实宁波音乐港、外滩时尚港产业基础,启动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创建。

(五)从增强服务效能入手,冲刺江北社会高水平小康。

更加突出公平保障。扎实做好援企稳岗工作,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做好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7650人以上,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4000人以上。推动保险精准扩面,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稳步提升医疗参保人员大病、慢病保障水平,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站星级创建任务。强化社区协商,深化“八联工作法”,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工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推动江北再生水厂和污水管网建设,积极争创“省级无违建区”和“污水零直排区”。

更加突出优质供给。发挥教育引领效应,姚江新区公办学校建成投用,江北中心学校、应家配套学校开工建设,推进宁大附属学校二期建设;实施义务段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抓好学前教育、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健康江北事业,提高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基础能力,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区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九院三乙创建,建设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启动慈城中心卫生院迁建工程;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围绕“全域体育”目标,推进山地自行车基地、水上主题公园和湾头E体育公园建设。践行同城同质理念,稳步推进城乡电网、水网、信息网、交通网等全域融合,建成慈城北部山区城市供水管网。

更加突出安全稳定。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机制建设年”活动,开展十大专项行动,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精细城市管理,推广“非现场”执法模式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化“五整顿两提升”。严格安全管理,着力抓好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不断提升区域安全水平。夯实基层治理,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统筹功能,推进“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劳动仲裁调解“四位一体”多元调解工作机制。

三、深入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牢记初心使命,提高科学谋划能力。开展好“周二夜学”“代表夜聊”等活动,努力用干部的实干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推进效能转变,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平台和移动客户终端三者紧密对接的公共服务模式。

(三)坚持唯实惟先,提高担当执行能力。将“三服务”作为逆势而上、化危为机的重要载体,在“持续、深入、精准、有效”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企业群众纾难解困。

(四)永葆清廉本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依法治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继续走在前列。推进清廉政府建设,压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全区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幅度不低于15%,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压减幅度不低于5%。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