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头区块“变身记”
被姚江环抱的三水湾小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活动室、幼儿园、菜场、商业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但是,在多年以前,这里的村民生活却异常拮据。改革开放后,这块土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里的湾头人实现了从村民到市民的幸福“转身”。
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55岁的胡亚芬是湾头姚江村人。在她的印象中,湾头人曾经几乎是从年初忙到年尾。“我们以前很苦,苦到什么地步呢?年轻人找对象都不找湾头人。”胡亚芬说,同样是种农作物,但种蔬菜和种水稻不一样。“种水稻一年还有休息的时候,种蔬菜是一茬接一茬,每个季节都有应季的蔬菜要种。‘湾头地,勿落空,拔出萝卜就种葱’,这是当时湾头的真实写照。”
如今,湾头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胡亚芬说:“最大的改变就是居住环境。”胡亚芬告诉记者,以前湾头人住的都是自建瓦房,村里人养鸡养鸭,整天臭烘烘的,道路也是坑坑洼洼。“以前就怕下雨天,村里房子十户人家九户漏雨。外面大雨‘哗啦啦’,屋里小雨‘滴答答’。到了台风天,更是担惊受怕,就怕大风把瓦片给吹走。”
拆迁之后,胡亚芬家分了房子,住进了楼房。房子出租所得、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以及他们家年底还有1万多元的村集体分红,胡亚芬家真正步入了小康生活。
交通医疗条件改善
去年6月30日,在宁波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局、江北交警等部门支持下,三水湾小区微循环公交线正式开通运行。“微公交线路开通后,每个小区门口都有站点,实现了换乘周边公交线以及地铁2号线倪家堰站的无缝对接,彻底解决了三水湾小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湾头社区党委书记李丽说。
湾头社区有居民6000多人,其中1400多人是老年人,不少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经常需要去医院看病配药。“没拆迁以前,我们看病要到宁波市第二医院,坐公交要半个小时。2010年,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后,我们乘公交过去也就1站路。”胡亚芬说。去年9月2日,为了使湾头社区居民看病更方便,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三水湾小区设立了湾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科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自助式健康体检、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
社区服务温暖人心
91岁的郎恩友说,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了居民生活,社区热情周到的服务则温暖了居民们的心。针对社区老年人居多的特点,湾头社区引入第三方机构,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定期为社区孤寡、失独老人送餐、洗衣服。“现在每天中午都有人送餐上门,三菜一汤,很贴心,也很方便。”郎恩友告诉记者。在每月10日,社区还会在三水湾小区门口的广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理发、缝纫、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
据了解,参加湾头志愿服务广场活动的志愿者均来自湾头社区的志愿服务团队。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居民的自治作用,湾头社区培育了15支志愿服务队,吸引了近300名热心居民参与。现在,在湾头社区志愿服务站,每天有3名志愿者值班,负责志愿活动的协调安排以及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居民需求征集、爱心物资对接。
文艺团队遍地开花
搬进新小区后,湾头居民的物质条件、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他们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湾头社区积极培育文体团队,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多个文艺团队在湾头社区遍地开花。三水湾小区对面的绿岛公园,每天晚上都有200多名老人跳广场舞,场面煞是壮观。
针对安置社区里老年人“多且闲”的问题,湾头社区借江北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的东风,把老年大学办到了社区家门口。2017年,湾头社区老年大学开班,10多个班每班都有七八十名学员,场面非常火爆。“老人们在社区老年大学里不仅可以学习广场舞、合唱、朗诵、木兰拳、太极拳等,还可以参加手机班,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现在有的老人用手机上网,比我用得都溜。”李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