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99833108/2017-02283
文  号: 北区市监〔2017〕31号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有效
区市场监管局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通知
成文日期: 2017-05-31 发布日期: 2017-05-31
关于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
第94号提案的答复

北区市监〔2017〕31号

张望舒委员:

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领导十分重视,经认真研究,并综合发改、农水、城管、卫计、商务等部门的协办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江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一)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方位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监管主体方面,在基层建立了食安委、食安办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基层食品安全网络与综治网格“两网合一”;在监管体系方面,全面实施“一网五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信用监管、支撑保障、预警应急、社会共治等子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检测。2016年,全区共检测肉类、水产品、调味品、乳制品等重点产品1376批次;在责任落实方面,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运行机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切实承担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协助执法、宣传教育、统筹协调等工作职责,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得到落实。

(二)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近年来,我区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如开展了“三大一严”专项行动、肉品、水产品“百日会战”、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专项整治、乳制品专项整治、食品添加剂使用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5800余家次,取缔无证无照200余家,查处违法行为2352起,行政处罚立案696起,公布3起典型案例,将3家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在信用宁波网公示。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实现行刑有效衔接,向公安移送案件57起。其中,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制售假劣调味品案和省公安厅督办的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案件各1起。

(三)加强各环节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农资经营体系,强化农资打假和源头追溯。全面完成畜禽整治工作,累计关拆养殖场700多家;建设食品生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食品生产企业重点加工环节的监管,督促企业及时自查自纠发现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开展流通环节重点区域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原产地追溯体系建设和市场准入机制建设,在食品批发市场和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建立食品安全电子监管软件系统,实现源头可索、可查、可控;开展小食杂、小餐饮整治,推广“阳光厨房”建设,巩固深化学生餐饮安全工作,全区学校、幼儿园A、B级食堂比例达93.8%。开展餐饮食品安全追溯与信用服务平台项目试点,有效实施电子化监管。结合“十小行业整治”,对重点区域和主要路段小餐饮、小食杂等实施地毯式排摸,建立一户一档台账,与各街道(镇)开展联合整治。

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认识到当前我们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职能调整磨合的特殊时期,仍存在低小散和落后产业淘汰压力,以及监管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监管合力,推进制度建设促进长效监管,以产业发展带动食品经济,加强舆论宣传,全民参与确保食品安全等建议,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我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表示衷心地表示感谢。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中提出的具体工作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推动“一网五体系”工程全面实施。围绕区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通过责任落实、督查督促、经验交流等多种手段,重落实、抓成效、保长效,真正织细、织密、织实全区食品安全网。二是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有效落实。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专业性、权威性,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认真落实“有责任、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的要求,切实履行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职责,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事权明晰、权责匹配的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传导监管责任,有效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三是夯实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深化街道(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巩固提升达标创建成果。加强街道(镇)“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保持街道(镇)食安办与监管站所体系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互为补充、机制上紧密衔接,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在基层得到加强。积极推进社区(村)食品安全工作站建设和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推动监管责任到位到边。

(二)加强专项整治,进一步破解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一是开展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行动。全面开展摸底排查、追根溯源,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推动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改善。二是开展“两禁一超”专项整治行动。聚焦畜禽水产品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等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力量开展畜禽水产品“两禁一超”专项整治行动。三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对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高压严打态势,强化信息公开,追究责任到人,形成食品生产经营者敬畏法律不敢违的强大威慑力。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平台建设,完善行刑衔接机制。

(三)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严格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是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深化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畜禽屠宰、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二是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开展地产食品533安全保障行动,规范小作坊生产,集中分析全区食品生产小作坊产品类别风险,督促规范提升或依法予以关停并转。三是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深入推进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及快速检测“双体系”建设,以路林市场为试点,开展批发市场追溯体系信息化应用工作。四是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加快餐饮监管信用信息平台和“阳光厨房”社会监督平台建设,有序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试点工作的深化及推广应用。落实示范街区全覆盖工作,重点做好宁大青年云创小镇餐饮特色示范街区的管理提升。加强餐厨废弃物规范化收运管理,以原料来源控制和油脂加工监管为重点,从严监管执法,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

(四)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加强食品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进一步推进区级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建设,积极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分析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检测网络。加大检验检测结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率。二是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深化移动监管系统运用,推行“智能+食安”模式,探索建立食品生产企业电子监管系统和餐饮服务信息化监管系统,深化“阳光厨房”、溯源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推进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强化部门与街道(镇)信息互通。二是加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把大力推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施作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建立相关制度,完善专业检查队伍,提高检查质量和水平,增加检查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五)凝聚多方力量,全力打造社会共治模式。一是深化宣传教育。深化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宣传“七进”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和基本知识知晓率。二是拓展共治渠道。大力发展社会监督员、志愿者等群众性队伍,延伸监管手臂,获取更多的执法信息和线索。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全面落实有奖举报制度。继续深化四个“你我”活动,拓展“你点我检”、“你点我查”等活动范围和对象。深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引导督促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保险力量协同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三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规范及时公布行政处罚、重大典型刑事案件、严重失信者名单(黑名单)等信息,扩大公众知情权。统筹推进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建立食品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损”的社会氛围。

衷心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区的食品安全工作,为我们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7年5月31日


(联系人:赖维娜,联系电话:87652468)



关于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94号提案的答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