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0175419/2017-40781 | ||
体裁分类: | 主题分类: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审核程序: |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江北区风景旅游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17-01-18 |
1月18日,浙江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慈城镇分别有宁波骨木镶嵌、半浦民间故事2项入围。地方文化渐受瞩目,慈城镇依托浓厚的古镇文化,“旅游+文化”将大有作为。
据慈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骨木镶嵌与建筑、家具相结合,既可做装饰,又有实用价值,这种装饰上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艺术形式,构成了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宁波骨木镶嵌内容包括大量的生活场景、民风民俗,对研究宁波历史民俗风物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由于骨嵌工艺品的精巧,色彩的古朴大方,曾一度成为地方官员进贡的贡品,在民间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大量销往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鸦片战争后,日本、南洋群岛、西欧许多国家人士抢购花板,骨嵌精品源源流向国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宁波经济的繁荣。
“半浦大地方,三庙六祠堂,一阁一庵一义庄,村中新学堂,古渡畔姚江。桥像砚台村似岛,深宅大院真不少……”这首半浦民谣展现了半浦村的深厚底蕴。作为半浦民间故事的代表性传承人郑家永表示,半浦古村,历经近八百年的积淀而不衰,散发出的宁波传统文化值得大家学习。
半浦,故家大族历世聚居,兴文崇教,名人辈出,仕宦不断,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明清二朝,郑姓传记共五十六人,其中半浦郑氏竟达四十五人,有人因此将半浦戏称为官浦。曾先后营建颇具地方特色的府第宅院,如:中书第、翰林第、进士第、解元第、藏笏楼,无一不述说着曾经辉煌的家族历史,目现仅存的“中书第”则是最有力的实证。
而其中,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寒村(邨)家族的“二老阁”藏书楼即为其一,昔日二老阁仅存池塘、古井等遗址,而由之衍生的故事则在老人们口耳相传以及孩童的歌谣中留存。中西合璧百年老校“半浦小学”迎华丽蜕变,通过教育+旅游+文化,开展教育和旅游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一代孩子的心灵。
半浦是“农耕文明”的一个缩影。宗祠、仕林、商贾、耕读、佛教、建筑、善举、田野等文化均有闪光点,是历史发展的见证。留住乡愁,能为古村落保护与传承作出示范,而半浦民间故事的传承,让慈孝爱友,尊师崇教,儒、释、道三教包容,民间和谐,民风淳朴的理念,深入人心。着力打造一个以非遗文化体验旅游为形式,让更多的人懂得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