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1520/2016-41837
文 号: 主题分类: 经贸管理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16-09-01
江北区“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江北区坚实推进新型城市化、产业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基本建成现代化滨水品质新城的关键时期。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宁波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结合江北区商务经济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江北区商务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十二五”时期商务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江北区商务经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江北区商务系统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着力扩消费、惠民生,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创优势,抓关键、求突破,商务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1、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达到189亿美元、129亿美元和59.9亿美元,年均增幅分别为9.3%、8.6%和10.9%。外贸队伍稳步扩张,2015年底,全区外贸企业总数达到近85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250多家,形成了民营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流通外贸企业平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2、利用外资量质并举

“十二五”期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双双创历史新高,累计合同外资达1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11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长110.9%、139.1%。全区新批项目数108个,新批项目中三产业比重加大,其中房地产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均为8.7亿美元,分别占总数64.4%和79.1%。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兴电力有限公司等优质二产项目成功落户。浙江兴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华润万象城、丰树集团,世茂新领域置业等一批三产项目成功引进。

3、外经合作高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对外实际投资额3.2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7倍,累计实现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额4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5倍。服务外包总执行额35亿元人民币,其中离岸1.1亿美元。企业境外投资国家和地区从“十一五”期末的29个拓展到2015年底的63个,“走出去”实力明显增强。

4、商贸流通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我区商贸流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由“十一五”期末的104.1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269.0亿元,净增164.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0.9%。2015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113.0亿元,住宿餐饮营业额31.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3.1%和35.4%。汽车销售成为“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由“十一五”期末的66.5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01.1亿元,年均增长8.7%。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区商贸载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来福士广场、银亿海德广场、天水广场、宁兴钻石广场等商业项目相继建成营业,世纪华联、华润万家等品牌超市相继落户。绿地中心、奥丽赛广场、恒一广场、绿地新都会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华润万象城项目土地成功摘牌,进入前期设计阶段。

5、商贸品牌培育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大对商贸流通品牌扶持培育力度,老外滩街区被评为宁波市特色夜市街区、中外风情一条街,并成功创建成为我市第一条“中国著名商业街”。环城北路汽车一条街等被评为市级商业特色街区。先后有4家企业获得“浙江老字号”。宁波电子商务城升格成为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并被国家评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向阳渔港繁景店被评为5钻级酒店,江南美景、怡乡春竹获评“中国绿色饭店”。

6、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以蔬菜、果品、水产、肉类等农副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在数量和软硬件设施建设上有较大提高。“十二五”期末,全区农贸市场达20家,其中中心农贸市场12家,村级农贸市场8家,投入改造资金2000多万元,改造提升工作已全部竣工验收,其中白沙菜市场、西草菜市场被评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商贸中心2个,菜篮子基地4个,其中蔬菜基地3个、生猪基地1个。文明菜市场创建扎实推进,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文明菜市场8个,市级文明菜市场5个。全区85个行政村,共有90个超市,较好地满足了全区人民日常需求。

(二)“十二五”时期商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外贸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全区产生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约800家,以生产型、小微型外贸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另外,受政策因素影响,出现部分实力企业外迁现象。同时进口高度集中于废杂铜,业务量高度集中于金田铜业、瑞生世纪两家企业,使得江北区进口受行业和个别企业运行影响大。

2、外贸、外资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产品档次较低,出口产品以汽车配件、动力机械、仪表仪器、纺织服装、百货等产品为主,进口以废杂铜为主。外资利用缺乏可持续性,尽管“十二五”期间新批项目三产业比重虽加大,但以房地产投资为主,未来缺乏可持续性。

3、商贸流通业规模化和品牌化程度不高。区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品牌还较为缺乏,尚未形成在全市、全省、全国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群体;商品流通网点虽多,但缺少联系纽带,供应链管理能力弱,流通产业小、散、弱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商贸企业总体竞争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不强,未形成规模优势。

4、商务经济人才供给不足。虽然江北区商务经济从业人数总量较大,但商务经济人才却较为匮乏,企业的人员培训也相对滞后,重使用、轻培养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随着江北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于懂得零售运营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才的跟进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二、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深度变革、转型和新竞合时代,是宁波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产业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基本建成现代化滨水品质新城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

(一)“十三五”期间江北区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1、全球经济深入调整,重塑外经贸发展新格局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带动下,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重构,我国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地位的重大契机。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影响力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将取得实质性突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贸易、生产、研发、服务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将倒逼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发和培植出口产业新优势。

2、国家、省市战略新部署,创造商务经济发展新平台

“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互联网+、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将深入实施,为我区经济深度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历史机遇。我区开放程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经贸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有利于推动产业、资本、服务走出去发展。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落户江北,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3、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催生新的商务经济增长点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等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将对传统商业模式带来极大挑战,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作为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主阵地、主战场,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汇处的风口,这有利于我区“十三五”期间充分对接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这为我区抢占新科技革命制高点,改造传统产业、升级优势产业、有效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进而带动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4、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创造商贸流通业新格局

江北区交通发达,宁波火车北站和庄桥高铁站落户辖区内,杭州湾大通道与绕城高速交汇,有宁波北、慈城、保国寺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距北仑港30分钟车程,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随着金塘大桥的贯通,江北至舟山的车程缩短至1小时,地铁2号、4号线横贯江北核心区块。随着地铁、桥梁建设规划的逐步实现,我区交通与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为发展枢纽型商业创造了更好的机遇。

5、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拓展商务经济发展新空间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12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87元,我区将进入新一轮消费升级阶段。我区居民的消费正从日常生活消费品向住房、汽车、服务消费等更高层次跨越,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我区商务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十三五”期间江北区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竞争加剧

世界经济低迷,外需乏力成为常态。欧美发达国家加速实施“再工业化”和“工业4.0”战略,我国与发达国家产业将从以互补性为主逐步转向以竞争性为主。美国推动的TPP、TTIP和TISA,将引发区域一体化规则发生重大变化,贸易投资标准将大幅提高,这将对我区“走出去”产生不利影响。

2、国内失衡和矛盾集中,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

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红利弱化,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各种要素将发生重大变化。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局部性金融风险加大,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消退、内外经济失衡和制造业转型乏力等原因,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正不断加强。江北在争取投资、引进项目上,将面临更大的竞争。

3、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商贸流通发展需要新思路

大型商业广场和综合体快速发展,造成了同质竞争、无序竞争现象。截止2015年,全市商业综合体已达32个,建筑总面积达723.3万平方米(全市在建或待建的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有48个,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 ,扎堆现象严重。以目前宁波市以及江北区的人口数量来看,支撑不了大量的商业综合体同时存在,城市商业如何突破同质化,为我区商务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4、区域竞争加剧,商贸流通发展需要新优势

江东区、鄞州区等周边地区交通便利,先发优势明显,同时有着很强的经济实力。对我区商务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由此形成较大的外部竞争压力。我区有相当部分高端消费者愿意到中山路等传统的商贸集聚区购物消费,与此同时,其他县市区商务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我区商务经济的未来发展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迎接商贸流通新时代,抢抓改革和开放新机遇,围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新城建设目标,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动力,开创商务经济发展新格局,力争实现商务经济综合实力后来居上,部分领域全市引领,为我区区域综合发展速度晋级全市第一方阵做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重点突出,联动发展。利用我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对内、对外贸易,不断强化内外贸融合。鼓励出口企业学习国际商务发展的先进理念,加快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强化跨部门、多层次的商贸流通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推动与物流、旅游等行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集散辐射能力。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商务资源的作用,形成消费者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良性发展机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推进商务经济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培育、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和监管责任,引导新型消费方式,规范市场流通秩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统筹规划、创新超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网点布局、业态设置、购物环境等方面适度超前,提高建设标准、规范建设起点,适应长远发展需求。加快商贸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月光经济等新兴业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引导新的商业模式,提升商务经济能级。

集聚集约、绿色发展。以大企业、大市场为载体,实现各类要素合理集聚,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构筑现代商贸业优化提升的新平台。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开展绿色采购,提供绿色服务。引导建设集门店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包装物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培育“一核四区”五大商圈,即三江口核心商务区、湾头休闲商务区、万达-天水商务区、海德-恒一商贸区、电商经济创新区。实现五个突破,即社会零售总额突破400亿,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销售额10亿元以上内外贸企业数突破20家,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5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200亿。现代商贸流通体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商务经济对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和作用更加突出。

1、对外经贸领域

“十三五”期间,努力推动江北区对外经贸领域“三大转型”,即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型,从以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并重转型,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型。争取实现对外经贸领域增速全市领先,外贸综合实力上新台阶。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量指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2亿美元,年均增长6%。其中,出口实现40亿美元,年均增长7%,进口实现12亿美元,年均增长1.5%。

对外贸易质量指标:“十三五”时期,力争累计培育并引进年进出口规模上10亿美元企业1家,2亿美元企业2家,1亿美元企业5家,5000万美元企业10家,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00家;争取培育市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1家;争取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1个。

利用外资。“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总量水平在“十二五”基础上保持稳定。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的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占比达80%以上。重点推进外商投资结构优化,拓宽投资领域,从“十二五”期间以房地产为支撑结构,转向先进制造业、金融及类金融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拓展。

外经合作。努力探索实践外经合作新方式,开创外经合作新格局。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建成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尼日利亚奥贡州工业园、宁波海世食品有限公司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宁波牛奶集团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畜牧业综合开发基地三大境外产业基地。

服务外包。打造以电子商务产业为主导,运营平台、软件设计、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为延伸的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区。“十三五”期间,争取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在“十二五”总量基础上增长5%以上。积极争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2、商贸流通领域

推进两大商贸中心建设。紧紧抓住宁波城市空间向西、北拓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发展机遇,科学布局商贸流通产业,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宁波城市北门户商贸中心地位。借宁波打造“国家电子商务强市”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以及宁波中东欧国际博览会的契机,依托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现有基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宁波港口经济圈优势,发挥海铁连运节点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引进中东欧特色消费商品,努力推进长三角电商经济集聚中心建设。

主要指标:到2020年,力争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4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793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月光经济全面发展,建成市级特色夜市街区4个。各类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达到8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200亿元。全区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管理更加完善,市场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消费更安全、更方便、更实惠。

四、主要任务

(一)助推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

1、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1)扶持外贸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引导企业及早布局,积极应对TPP、TIPP等国际贸易新协定的潜在影响。把握中国东盟自贸区2.0版,中韩、中澳自贸区建设契机,引导相关企业调整优化经营、贸易和投资结构,加速开发相应出口市场。加大对亚虎、维能、萌恒、康赛妮等重点出口企业的引导和帮扶力度,鼓励并支持企业进行产品认证、品牌注册、专利申请,提高出口商品的“含金量”,提升企业竞争力。鼓励外贸大企业和外贸电商平台走外贸综合服务之路,积极打造江北自己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积极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更好的参展、融资、信保等培训和服务,鼓励企业增加对研发和技术的投入。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并加强同海关等部门联系,优化报关、检验、结汇等方面流程。

(2)强化招商引贸工作力度

招引国内外知名国际贸易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及国际商务中介企业等落户江北,壮大外贸企业主体。在出口方面,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领域或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落户生产。在进口方面,重点引进资源类产品进口项目落户生产。强化平台招引,以两江北岸、北门户商务区开发为契机,以慈城卫星城为平台,重点引进一批优质的、有持续发展力的贸易企业落户。加大招商引贸政策扶持力度,对于重点引进项目或企业,在用地指标、税收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对进出口额及成长情况良好的新引进外贸企业的奖励力度。争取在“十三五”末新引入企业合计出口达到2亿美元、进口达到1亿美元。

2、重塑外资引进新格局

(1)优化外资结构

以服务于江北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功能定位实施精准招商,将强化“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电商创新经济、都市休闲旅游业”四大核心功能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方向和抓手。重点推进外商投资结构优化,拓宽投资领域,从“十二五”期间以房地产为支撑结构,转向金融类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动力、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拓展。提高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引比重,注重外资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科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的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占比达80%以上。

(2)引导外资流向

紧抓“四高”项目招商。努力招引一批高端高效、高附加值、高产出率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加强对世界500强、央企国资、优秀民资、行业巨人等“大块头”的招商引资,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实现资金利用与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引进的紧密结合。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推进重点地块招商。积极谋划新地块,特别是湾头RBD、谢家—宝庆寺区块、门户区、慈城新城区块,重点引进一批有影响、有带动、符合区位特点和产业规划的优质大项目。加快推进较成熟的、前洋立交东北侧、湾头等地块要招商工作,争取早签约、早挂牌、早落地。积极谋划布局姚江启动区、甬江北岸、陆港物流园区等区块,争取缩短招引周期;着力重点楼宇招商。积极打造适合商务楼宇的软硬环境,进一步加大商务楼宇的建设规模,加快建设进程,为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打下坚实基础。针对绿地中心、奥丽赛广场等在建城市综合体和商务楼宇,提前介入,重点招引总部经济、金融和电子商务类项目。针对来福士广场、海田大厦等已建楼宇,积极做好二次招商,提升楼宇产出效益。

(3)提高引资实效

加快成熟地块推出步伐,积极引导在谈客商对意向地块以外资形式落户。加大闲置资源盘活力度,利用发挥好来福士广场、钻石商业广场发展商务楼宇经济,力争引进更多外资项目。积极发挥企业服务经理人作用,为企业做好服务和协助。强化对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精准服务,营造浓厚的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力争做到招来一个外商,引来一批资金,开拓一方市场。实现以外引外,以商联商,不断扩大我区利用外资的规模。

3、争创外经合作新佳绩

(1)鼓励企业创新“走出去”途径

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鼓励纺织服装业、家电制造业、轻工业、机械电子业等优势行业和产品向外拓展,支持企业到沿线国家(地区)设立境外企业(机构)、投资办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团走出去、同央企合作走出去,提高抗风险能力。至“十三五”期末,基本建成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尼日利亚奥贡州工业园、宁波海世食品有限公司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宁波牛奶集团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畜牧业综合开发基地等三大境外产业基地,并推动更多的江北企业“走出去”创建境外产销机构。

(2)鼓励拓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

积极为区内资源类企业创造投资合作的有利条件,拓宽境外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和领域,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建立境外资源基地。继续推动宁波矿业、永成矿业的矿产资源为主体的海外矿产开发项目工作。积极推进境外农牧业和林业资源开发项目,重点包括宁波牛奶集团的澳大利亚牧场收购及种牛培育项目、海世食品的坦桑尼亚芝麻收购加工项目、宁波江北鑫宝木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种植树木并回运木板材项目等。

(3)探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形式

帮扶宁波市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走出去”意向企业加强内部建设,尽早取得海外业务开展相应资质,壮大“走出去”企业队伍。鼓励宁波中策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等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以合作、参股等各种形式帮带国内企业开拓相关市场,对帮带成功的项目或企业进行奖励扶持。

4、跨越服务外包新台阶

(1)大力招引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大力招引全球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江北服务外包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江北电子商务创新园区政策优势,着力招引全球服务外包100强、国内服务外包50强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2)扶持壮大本土服务外包企业。鼓励并扶持中策动力、外轮货运、华翔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支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引导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将江北服务外包集聚区打造成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

(二)促进商贸流通业提质增效

1、引导“一核四区”空间格局

(1)一核—整合提升

一核,即三江口核心商务区。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购物环境、集聚国内外高端品牌为重点,加强资源整合,提升老外滩、来福士、绿地中心、钻石广场等的商务能级,增强集聚辐射功能,使之成为展示都市商贸商务繁荣繁华、汇聚传递现代时尚元素的核心区块,打造成为宁波市和江北区的中央商务区和中央活力区。重点是加大老外滩及其延伸段的招商引贸和业态优化,努力增加休闲、旅游、文化、时尚元素,打造宁波的城市客厅、文化沙龙和时尚商圈。依托绿地中心,加大招商引贸,引进开发大型商业综合体,串联观光休闲、文化休闲等特色休闲街区、步行商业街区,精心配置大型百货商场、特色美食、时尚服饰、3D影城、科技数码广场、休闲娱乐城、名车展示店、高端商务等业态。依托地铁2号线,优化提升来福士和钻石广场的商业商务业态,增加休闲体验型项目,集聚人气和商气。

(2)四区—推进完善

湾头休闲商务区。以品质化、精致化、高端化为要求,提升湾头区块项目质量,加强周边配套设施及项目前期推进力度,加快推进万象城、湾头启动区及其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招引企业区域总部、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努力打造彰显城市魅力、突出品质宜居、发展高端服务经济的核心承载区。

万达—天水商务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高端商务、住宿餐饮、文化创意、金融类金融、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业态。进一步做大做强江北万达广场,引进落户大型精品购物超市和市场适销对路的品牌商品,主推“家庭体验”式业态,打造成集购物休闲、娱乐运动、特色美食为一体的宁波“家庭体验式综合体”的标杆。优化和提升天水广场内联华超市等购物环境,加快姚江1号、天喔国际中心、怡丰城、世茂天慧法式小MALL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大型旗舰店、精品百货、中高档各式餐饮、创意儿童天地、创意家具用品、美体健身会所等业态,推动当前的传统商业业态向多元化、体验型、休闲式、高附加值等商业服务新业态转化,打造成为江北商务副中心。

海德—恒一商贸区。以洪塘中路为主轴、名车大道为连接,欧尚(洪塘店)、华润万家(洪塘店)二大购物中心为依托,三江超市为补充,加快恒一广场商业综合体的招商引贸,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大型旗舰店、专业特色餐饮、横店影视、儿童乐园、精品酒店等项目,争取早日投入运营。调整优化海德广场商业商务业态,加大绿化、亮化、美化提升改造,优化购物消费环境,繁荣区域特色商业氛围,巩固提升成为宁波市八大商贸副中心之一的地位。

电商经济创新园区。紧抓宁波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的契机,按照全国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宁波)核心区、长三角电商经济集聚区.宁波新型高端城市经济新增长极,创业创新人才梦创高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绿地宁波智慧新城,盛大控股总部大厦,企业家协会大厦等总部商务楼宇竣工投运,推动北门户民营经济总部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落户电商产业、智慧产业、类金融、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大力培育以电商经济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业。

2、优化商贸流通产业结构

(1)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

鼓励零售业发展电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数据信息共享等方面,为零售企业提供专业的综合资讯服务,助推零售业推进“互联网+”转型发展。鼓励零售企业整合供应链,加速全渠道布局,促使线上销售渠道和线下销售渠道互为补充。同时围绕纺织、服装、文具、食品、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地标特产、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出口精品、网络新兴品牌产品为目标,引进集聚一批企业电子商务总部,打造长三角南翼规模最大的品牌企业网络零售集聚区。

扶持餐饮业发展壮大。一是促进餐饮业结构调整。提高商务餐饮品质规模,营造特色餐饮风格魅力,支持便民餐饮全面发展,形成高端突出、特色鲜明、安全便利的市场格局。二是加快餐饮业集聚区建设。改善经营环境,汇聚优质企业,建设中餐、西餐、精品餐饮、风味小吃、夜市场等特色各异、选择多样的就餐环境。重点推进路林市场宁波市特色海鲜夜宵城项目建设,打造宁波特色餐饮高地。三是进一步加强餐饮业招商力度,引进一批知名餐饮企业落户。

提升品牌企业竞争力。大力支持品牌企业经营创新。重点鼓励和支持“好味当”、“家家乐”等品牌企业把传统经营方式与现代服务手段、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突出主业,有效多元。扶持壮大宁波市江北慈城庄永大年糕厂、宁波江北慈城冯恒大食品有限公司等浙江老字号企业,鼓励企业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创新交易方式,健全营销网络,积极推动体验式消费,拓展业务领域。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企业到区内外新增(开)门店、独立建设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融合,共同发展文化商贸、旅游商贸、康体商贸等,打造“以文促贸”、“以旅兴贸”、“以康带贸”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挖潜江北区“慈孝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建设布局与运营管理。依托慈城古县城、保国寺、绿野山庄、老外滩等重点景区建设,优化布局商贸街区,鼓励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依托宁波奥体中心项目以及江北慈孝乐园等项目,布局体育健康、休闲养老相关主题的商贸业态,促进融合发展。

(2)扶持现代商贸业态创新争先

发展壮大电子商务。按照宁波“国家电子商务强市”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传统产业电商化转型和电子商务新业态培育为方向,以“一区多园”建设为依托,通过生态链招商、以商引商、孵化培育等各种方式,吸引各类电商企业入驻。鼓励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国内外其他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商软件开发、网店运营、仓储物流、营销推广、视频美工、跨境服务、融资服务、售后服务等电子商务服务业态,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争取到“十三五”末,将江北区建设成为宁波市电商经济突破发展的创新区,奠定江北区在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发展的引领地位。

积极拓展连锁经营。积极拓展连锁经营新领域。通过规划引导,不断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形成多种业态并存、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终端市场。鼓励家家乐、好味当等连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形式整合社会分散资源,实现跨区域发展。支持国内外大型商贸连锁企业拓展网点,鼓励发展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拓展连锁经营网络,提升市场辐射能力,通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强化服务,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提高竞争力。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连锁经营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物流配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形成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建立快速补货和区域调拨系统,构建低成本、广覆盖的系统化配送网络。鼓励网上交易配送方式创新,依托社区便利店等零售网点,开展“网订店取”、“公共自助提货柜”示范工程,提供全天候快件的收寄服务,逐步实现城市物流末端配送社会化。有序推进仓储基地、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自助物流站点建设。高度重视配送中心的建设,努力提高配送中心的多功能化、现代化、信息化和配送共同化,并加强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

3、培育商贸流通新增长点

(1)繁荣汽车服务市场

一是进一步发挥环城北路汽车一条街、洪塘名车风尚大道和马径汽车园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打造成在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三大汽车销售体验集聚区。二是积极引导低碳汽车、新能源汽车消费。加速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消费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三是引进大型汽车售后综合连锁服务商,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服务业和汽车售后服务业,重点鼓励发展汽车融资租赁、维修保养、精洗美容、保险代理与汽车百货和配件销售等业务。

(2)抢占月光经济高地

以城区街道为全区月光经济发展龙头,形成以老外滩为核心,甬江、姚江和地铁2号线为轴线的江北区月光经济带。以特色街区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全力创建老外滩特色夜市街区、天水—区文化中心—万达广场特色街区两条市级特色街区,逐步推动条件成熟的街区开展创建活动,以特色街区的培育和发展带动全区月光经济发展。争取到“十三五”期末,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夜市街区各1家,市级特色夜市街区3家。

(3)发展“丝路”特色商贸

发挥江北区特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优势,借宁波市争创海铁联运示范区,倡导谋划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的契机,依托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建设平台,鼓励发展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发展中东欧进口商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积极参与中东欧特色产品展、“中东欧·宁波周”等活动,加强与中东欧有关城市的经贸合作。围绕月光经济发展及特色街区打造,将老外滩打造成为集商品展示、旅游签证、文化教育多功能融合的宁波—中东欧国家交流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4)深挖轨道经济机遇

抓住轨道交通建设商机,优先发展站点商业,发展站点商贸服务集群。强化部门间联动,超前参与交通沿线及站点商业的规划与设计。加快布局2号线沿线配套商业设施建设,谋划布局4号、5号、6号、7号线商业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宁波绿地中心、慈城商业中心、湾头综合体项目、白沙菜场地块、宁大地块等6到8个站点重要换乘点的商业设施,注重地下与地上业态的错位规划,整合开发周边地区商业资源,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完善便民惠民服务体系

(1)提升菜篮子供应保障能力

全面完成区内现有菜市场改造提升,抓好菜篮子商品的供应保障和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江北甬江元广蔬果专业合作社、江北沅艺蔬果专业合作社、江北绿荟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江北慈城双顶山牧场等菜篮子基地的联系与合作,确保菜篮子商品的供应。稳步拓展菜篮子基地供应单位。

(2)抓好菜篮子质量安全工作

建立和完善菜篮子商品监测体系,增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分析能力。加大违规企业处理力度,不断净化市场环境。通过优化服务和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深入实施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早点等统放心工程,继续实施各级别放心菜市场争创工程。“十三五”期间,争取培育新增市级以上品牌菜市场5家。

(3)加速布局家政服务网点建设

加大社区家政服务网点布局建设力度,提高中心城区社区家政服务网点覆盖率。进一步加强家政服务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完善家庭服务网络平台,努力实现便民服务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和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对于商务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及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保证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完善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高效的商务经济管理组织架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大力推动招商引资部门与规划国土部门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将项目引进与土地规划有机结合。建立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保障投资项目稳步落地。建立全区对商务经济协调机制,发挥关贸、税贸、银贸、汇贸、检贸、工贸、港贸、科贸等协调机制作用,形成合力。

(二)加速改革进程,营造宽松政策环境

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可操作性强的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开展涉企政策文件、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完善各类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加快建立商务经济领域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标准和机制,制定出台审批权取消下放后的监督管理办法。创新行政审批监管方式,由注重监管对象准入向注重监管对象行为及社会效果转变。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建设,推进外贸、外资、外经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加强系统对接,力争形成全市商务系统“机构对应、业务对口、力量对称”工作机制,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商环境。

(三)加大扶持力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全面拓展商务经济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设立商务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强化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信贷支持。引导和利用商业银行资金增加对商务经济领域的支持,积极发展国际保理、出口租赁等贸易融资业务。引导和支持融资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外贸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担保,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加大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的扶持力度,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和新三板,通过上市募集资金解决融资问题。

(四)加大引培力度,保障人才队伍支撑

加强现代商贸流通业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完善高等院校、社会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创新商务经济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建立满足区域商务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供应和保障机制。对高端商务经济人才的引进,在充分借力市级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台区级配套扶持政策。

(五)借力开放战略,培育商务经济优势

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战略,积极发挥江北区区位优势及产业基础优势,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商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商贸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营销方式和生产技术创新,扩大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流通。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发挥商贸网上融资平台和市商贸小贷公司等作用,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拓宽进口转内销商贸渠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鼓励企业赴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参与海外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建设,开展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