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99833108/2014-00376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14-06-05
2014年6月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表

2014年6月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表


时 间

学习内容

参加对象

6月9日

浙江省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管理规定

全体人员

6月23日

永远的丰碑

全体人员


  学习材料之一:

浙江省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全省机关工作人员国内差旅费管理,保证出差人员工作和生活需要,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完善公务活动管理制度,依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发〔2013〕1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3〕531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机关,包括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含市辖区,下同)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

  差旅费实行凭据报销与定额包干相结合的办法。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公务差旅审批制度,出差必须按规定报经批准,从严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严格差旅费预算管理,控制差旅费规模,严禁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

  第五条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公布的分地区、分级别、分项目差旅费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全省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物价及消费水平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第二章 城市间交通费

  第六条城市间交通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用。

  第七条出差人员应当在规定等级内选择乘坐交通工具。出差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见下表:


  交通工具

级 别

火车(含高铁、动车、全列软席列车)

轮船(不包括旅游船)

飞机

其他交通工具(不包括出租小汽车)

省级及相当职级人员

软席(软座、软卧),高铁/动车商务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软座

一等舱

头等舱

凭据报销

正副厅长及相当职级人员

软席(软座、软卧),高铁/动车一等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软座

二等舱

经济舱

凭据报销

其余人员

硬席(硬座、硬卧),高铁/动车二等座、全列软席列车二等软座

三等舱

经济舱

凭据报销


  省级及相当职级人员出差,因工作需要,随行一人可乘坐同等级交通工具。

  未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的,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

  第八条到出差目的地有多种交通工具可选择时,出差人员在不影响公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选乘相对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

  第九条 乘坐飞机的,民航发展基金、燃油附加费可以凭据报销。

  第十条乘坐飞机、火车、轮船、客车等交通工具的,每人次可以购买交通意外保险一份。所在单位统一购买交通意外保险的,不再重复购买。

  第三章 住宿费

  第十一条住宿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期间入住宾馆(包括饭店、招待所,下同)发生的房租费用。

  第十二条工作人员到省外出差,执行财政部公布的分地区、分级别住宿费限额标准(见附表1);工作人员在省内出差,执行财政部公布的浙江住宿费限额标准。

  第十三条省级及相当职级人员住普通套间,副处级及以上人员住单间或标准间,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担任正科领导职务人员住标准间。上述人员可一人住一间,其他人员应两人住一个标准间,单人出差或男、女出差人员为单数的,其单数人员可一人住一个标准间。

  第十四条出差人员应当在职务级别对应的出差目的地住宿费限额标准内,选择安全、经济、便捷的宾馆住宿。

  第四章 伙食补助费

  第十五条伙食补助费是指对工作人员在因公出差期间给予的伙食补偿费用。

  第十六条出差人员应当自行用餐。如由接待单位协助安排用餐的,应由出差人员自行支付伙食费。

  第十七条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省外出差,执行财政部公布的分地区伙食补助费标准,包干使用(见附表1)。省内出差,凭餐饮发票在财政部公布的浙江伙食补助费标准内据实报销;无餐饮发票的,按每人每天30元伙食补助费标准,包干使用。

  第五章 公杂费

  第十八条公杂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期间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用和打印、复印、传真、寄送等费用。

  第十九条工作人员出差公杂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省外出差,按每人每天80元补助标准,包干使用。省内出差,凭市内交通等公杂费发票在每人每天60元限额内据实报销;无公杂费发票的,按每人每天30元补助标准,包干使用。

  第二十条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协助提供交通工具的,应由出差人员自行支付交通费用。

  第六章报销管理

  第二十一条出差人员应当严格按规定开支差旅费,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不得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

  第二十二条城市间交通费在规定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内凭据报销,订票费、经批准发生的签转或退票费、乘坐交通工具的交通意外保险费凭据报销。

  住宿费在批准的出差天数和规定的限额标准之内凭发票据实报销。

  伙食补助费按规定的出差目的地标准报销,在途期间伙食补助费按当天最后到达目的地标准报销。

  出差人员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凭住宿费发票和城市间交通费票据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实际发生住宿而无住宿费发票的,不得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无城市间交通费票据的,凭住宿费发票报销伙食补助费,减半报销公杂费。

  出差人员当天来回的,凭城市间交通费票据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无城市间交通费票据的可报销伙食补助费,减半报销公杂费。

  第二十三条出差人员差旅活动结束后,应在一个月内办理报销手续。差旅费报销时应当提供出差审批单、机票、车船票、住宿费发票、餐饮发票等凭证。

  住宿费、机票支出等出差相关费用按公务卡使用规定结算。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应当严格按规定审核差旅费开支,对未经批准,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由出差人员个人自理。

  第七章 其他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工作人员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参加会议、培训,应当事先咨询、了解经费开支情况,对要求分摊费用的,应拒绝参加。举办单位统一开支费用的,往返会议、培训地点的差旅费由所在单位按照规定报销,报销时提供会议、培训通知。

  第二十六条工作人员离开常驻地到外地实(见)习、挂职锻炼或支援工作等,在外地工作期间每天的伙食补助费,省外按30元,省内按15元补助。省财政厅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不得重复领取。

  第二十七条出差人员在途期间,连续乘坐火车超过12小时的,可凭车票每满12小时,加发50元伙食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农民代表和城市无固定收入代表参加各级组织召开的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由组织单位按每人每天100元计发误工补助,因参加会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由会议组织单位比照工作人员办理报销。

  第二十九条汽车驾驶员出车补助:

  (一)汽车驾驶员出差补助标准与工作人员相同。

  (二)省级机关汽车驾驶员的其他各种补贴按月人均300元以内的标准掌握,由省级各单位按照多劳多酬、拉开差距的原则自行制定补贴办法和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备案(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同时抄送1份给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各地汽车驾驶员的其他各种补贴在300元标准之内由各地自行制定。

  第三十条长期派驻外地工作人员离开派驻地出差的执行本规定,在派驻地工作期间不得报销出差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况的人员不能享受出差有关补助:

  (一)已享受会议、培训伙食者;

  (二)调干待分配工作者;

  (三)在常驻地参加各种临时办公室、指挥部、领导小组等机构工作者;

  (四)已享受讲课补贴、野外津贴、下海津贴和其他作业津贴者。

  第八章 监督问责

  第三十二条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等内控制度,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差旅活动和经费报销的管理,对本单位差旅活动负责;相关领导、财务人员等应对差旅费报销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合规。对未经批准擅自出差、不按规定开支和报销差旅费的人员应进行严肃处理。

  一级预算单位要强化对所属预算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十三条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差旅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单位是否建立内控制度,差旅活动是否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二)差旅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三)差旅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

  (四)是否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差旅费;

  (五)差旅费管理和使用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四条出差人员不得向接待单位提出正常公务活动以外的要求,不得在出差期间接受违反规定用公款支付的宴请、游览和非工作需要的参观,不得接受礼品、礼金和土特产品等。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一)单位无差旅审批制度或差旅审批控制不严的;

  (二)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差旅费的;

  (三)违规扩大差旅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开支标准的;

  (四)不按规定报销差旅费的;

  (五)转嫁差旅费的;

  (六)其他违反本规定行为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涉及违规资金的,予以追回,并视情况予以通报。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报请其所在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财政补助的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的通知》(浙财政字〔2007〕57号)、《关于省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的补充通知》(浙财行〔2011〕64号)同时废止。各地之前制订的差旅费管理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同时废止。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学习材料之二:


  永远的丰碑


  “共产党,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你还记得这首歌曲吗?你还记得他吗?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焦裕禄。也许你已经把他淡忘了,但是他的事迹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1962年,无情的灾害接二连三地扫荡着豫东的兰考县,留下了满目苍痍:风沙吹毁了十万亩稻田;洪水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十万亩禾苗焦黄了;境内的两条黄河故道上,横亘着一望无际的黄沙。

  这年冬天,焦裕禄肩负着党的托付,带着人民的期盼,来到了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多好的干部啊!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来了,来到了人们的身边,与人民一起战胜灾难,共度难关!

  在改造兰考,锁住风沙,治服洪水的过程中,焦裕禄的了肝癌,病魔无情地折磨着他。但是病痛却从未阻止住焦裕禄忘我的工作。他顶风冒雨下乡考察,了解灾情。啊!人民的好公仆,为了人民,为了兰考县。焦裕禄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他不为病痛所屈服!

  焦裕禄是人民的儿子,他心里装着党的事业,藏着兰考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

  县委一副书记病了,焦裕禄三番两次催他回家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让他安心疗养,群众有什么疾苦,他总挂在心上,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而他自己却病得直不起腰来。

  焦裕禄终于累倒了,县委作出决议送他到医院进行治疗。

  1964年5月,焦裕禄的病情开始恶化,医生的结论是:肝癌晚期,皮下扩散,最多只能活20多天。他的战友县委张副书记闻讯赶来看望他。刚见面,焦裕禄开口就着急地问:“听说豫东那边下雨了,兰考淹了没有?”当张副书记告诉他没有后,他才舒展了眉头,放心地笑了。

  但是,不幸始终降临了。5月14日,焦裕禄同志逝世了。上任后的两年来,焦裕禄用双脚量过了兰考的每一寸土地;带领干部群众征服沙丘,治理洪水;开辟绿田,改造大自然,为人民造福。

  焦裕禄——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英雄事迹已经化作巍峨的丰碑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虽然他的身躯已经化作尘埃,但是大地将永远记住他的情愫!

  一、激励兰考人民抗灾自救的斗志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深入到农机调查访问去了。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经常住在农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群众中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他听到许多农民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声,看到许多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对“三害”斗争的革命精神,他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慨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象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除“三害”斗争开始以后,焦裕禄同志发现抗灾斗争发展不平衡,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也不尽一致。焦裕禄同志认为,要从根本上制服“三害”,必须进一步发动群众,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抓典型、树样板,打一场除“三害”的人民战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同志亲自到最困难的队去蹲点调查,访贫问苦。在城关公社胡集大队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泡桐的生产特点,并亲自带头植桐,全县人民雷厉风行,营造了浩瀚的桐林。为美化兰考大地,尽快改变灾区面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后,他深入全县农村调查,发现和培养了双杨树、赵垛楼、秦寨、韩村、坝子五个先进典型。

  韩村的精神:城关公社韩村生产队社员,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组织起来割草三十余万斤,除安排好社员生活外,还置买了农具,巩固了集体经济。焦裕禄同志说:“韩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就是活生生的南泥湾精神,这是贫下中农的风格!这就是革命。”

  秦寨的决心:固阳公社秦寨大队社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蚕吃桑叶”的方法,深翻压碱,改良土壤。焦裕禄同志说:“秦寨是个好地方,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眼下困难多,不要怕,在困难面前要挺起腰杆,才是真正的英雄哩!决心要比困难大,什么东西都怕决心。困难面前我们要找出路。”

  赵垛楼的干劲:张君墓公社赵垛楼大队社员,在大雨成灾,一片汪洋的情况下,挖河排涝,一季翻身,把余粮卖给国家。焦裕禄同志说:“赵垛楼大队战胜自然灾害,支援国家,支援灾区,这是崇高阶级感情,高度的爱国热情,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

  双杨树的道路:红庙公社双杨树大队的社员说:“穷,咱穷到一块;富,咱富到一块”。他们兑钱、兑鸡旦,买种子,买牲口,巩固集体经济。焦裕禄发现这个典型后,给县委写报告说:“双杨树社员坚持的道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坝子的风格:红庙公社坝子生产队的社员,抗灾夺得丰收后,压低口粮标准,卖粮食支援灾区。焦裕禄同志亲自给县委起草报告,通报全县表扬他们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焦裕禄同志在《穷棒子精神万岁》一文中写道:“我县连续遭灾,很多生产队在生产、生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困难主要表现在‘穷’字上。毛主席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有了困难只要去斗争,困难只会减少,克服一分困难,就是一分胜利。要克服困难,必须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精神。各地都要抓住这样的典型,树立旗帜,鼓舞胜利信心”。同时,焦裕禄同志还主张,对改变穷困面貌有强烈要求的困难队,在政治上鼓舞,在经济上扶助。采取“穷、硬、明、纯、快”五字方针。穷,就是连年遭灾,底子特别空的队;硬,就是不怕困难,人穷志不穷;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明;纯,就是领导班子内没有坏人;快,就是一拉就起来,很快翻身。

  焦裕禄同志从这五个典型中看到了全县除“三害”斗争的希望,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焦裕禄同志激情满怀地为这五个先进典型,大喊大叫,鸣锣开道,请他们上主席台,让他们介绍经验。他把这五个典型归纳为: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坝子的风格。焦裕禄同志:“这五个先进典型所走过的道路就是兰考的新道路。只要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全县就会出现好多的硬骨头生产队,迅速掀起除”三害‘高潮,多灾多难的旧兰考,就会变成社会主义新兰考。

  这次大会,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大战“三害”的动员会和誓师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鲜艳的旗帜一树立,在全县各个角落,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县委的领导下,焦裕禄同志率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三害”发起了猛烈的总攻 。

三、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焦裕禄同志说:“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焦裕禄同志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就在县委决定他住院治疗的前几天,他还挥舞铁掀在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和群众一起劳动。因此,他经常要求下乡的干部一要带毛主席著作,二要带劳动工具和行李。

  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有一次,焦裕禄同志发现大儿子去看戏,问道:“戏票哪来的?”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后来,他又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

  《干部十不准》的具体内容是:

  1、不准用国家的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

  2、不准参加或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

  3、不准赌赙;

  4、不准用粮食做酒做糖,挥霍浪费;

  5、不准拿生产队现有的粮款或向社员派粮派款,唱戏、演电影办集体和其他娱乐活动,谁看戏谁拿钱,谁吃喝谁拿粮,一律不准向社会摊派;

  6、业余剧团只能在本乡本队演出,不准到外地营业演出,更不准借春节演出为名大买服装道具,大肆铺张浪费 ;

  7、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勤俭过年,一律不得请客送礼,一律不准拿国家物资,到生产队提取国家统购统派物资,一律不准用公款组织晚会,一律不准送戏票,十排以前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

  8、坚决反对利用职权贪污盗窃国家的或生产队的物资,坚决禁止利用封建迷信欺骗和剥削社员的破坏活加;

  9、积极搞好集体的副业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反对弃农经商,反对投机倒把;

  10、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不是不准结婚),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

  四、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

  这个“十不准”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说它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都是每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时刻应该想到的,做到的起码准则;说它不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准则,都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对特权思想的有力批判。焦裕禄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职权看作是受人民的委托,为革命掌权。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现。

  从焦裕禄同志的遗物中我们看到,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修了修,照样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钉,褥子上有36个补钉,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焦裕禄同志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历害,但是焦裕禄同志总是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同志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自己动手补。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璜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个冬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同志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群众:住的怎样?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生产队的牲口咋样?他让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雪天六项工作: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安排好群众生活。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保证不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由哪个大队热情接待,保证吃得饱,住的暖。第五、教育全体党员,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情况迅速报告县委。

  这天,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同志的屋里的电灯亮了一夜。第二天黎明。他就把同志们叫起来开会。他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说罢,就领着大家,顶风冒雪出发了。

  这天,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五、与病魔顽强斗争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里。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工作忙,离不开。”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让他服下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可当他发现别的同志有了病时,却总是关心备至。县委一位负责同志在乡下患病,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摧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同志想的总是别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有一次,焦裕禄同志和县委办公室一位同志去三义寨公社检查工作。走到半路,他的肝病发作,疼得厉害,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到公社,大家看他脸色不好,劝他休息一会,他笑笑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焦裕禄同志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按着作疼的肝部记笔记。剧烈的肝疼使他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中掉下来。但是他仍然坚持听下去。这种顽强的革命精神,使同志们非常感动。

  一九六四年三月。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到了严重关头,兰考人民除“三害”的斗争也达到了高潮。他心潮汹涌澎湃,兰考人民抗灾斗争的情景一幕幕映现在眼前,他从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实干精神中,预见到兰考美好的未来。他满腔热情地坐在桌前,想动手写一篇题为,《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文章,他铺开稿纸,拟好了四个小题目:一、设想不等于现实。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班子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变,外地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精神原子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文章只开了个头,肝病又严重发作了,病魔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党组织决定送他到外地治疗。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呵!一年多来,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他已经跑遍一百二十多个。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除“三害”斗争。正象一个指挥员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离开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一样,他从心底感到痛苦、内疚和不安。他不时深情地回顾着兰考城内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带着旺盛的精力回来和群众一块战斗呵!他几次向送行的同志们说,不久他就会回来的,在火车开动的前几分钟,他还在认真地布置工作,要县委的同志们抓好抗灾斗争。

  六、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

  在医院里,焦裕禄同志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无论肝疼得多么厉害,从来都不让护士多照顾自己。

  焦裕禄同志的病越来越严重,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里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同志,心里非常焦急,恳切的向医生说:“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五月初,焦裕禄同志的肝病更加严重了。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还嘱咐同志们:“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他的大女儿到医院里去看他,他深情地说:“小梅,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给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那里面,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省、地、县各级领导同志来看望他。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终年四十二岁!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修养》。

  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附表1.doc
附表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