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0175419/2011-00316
文 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宁波市江北区风景旅游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11-04-13
江北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二五”江北区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江北区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的重要时期。随着2005年市级旅游行业管理职能下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区上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项目开发、市场营销和行业管理力度,全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江北区被亚太旅游联合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2010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市、区),旅游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旅游业已成为江北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旅游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江北旅游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困难影响,实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8.77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72.31万人次,境外游客6.46万人次,同比2005年的46.81万人次、45.88万人次和2.02万人次分别增长9.23倍、9.29倍和2.2倍;实现旅游总收入48.59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5.8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140.04万美元,同比2005年的3.02亿元、2.74亿元和353.4万美元分别增长了15.09倍、15.73倍和10.72倍。“十一五”时期旅游总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1%和74.5%,各项主要指标均提前两年完成了预定计划目标。

  (二)政府主导力度显著增强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区”,打响“休闲在江北”品牌战略目标。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休闲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区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第一个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2008年在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将旅游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2009年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强动员大会,明确了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区的工作目标,出台了扶持力度更大的加快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旅游发展资金由每年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以上,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了打造“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定位。

  (三)旅游行业发展取得新业绩

  行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行业品质显著提升。至“十一五”期末,全区逐步形成以旅游景区为龙头,包含星级饭店、特色餐饮、乡村旅游、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的旅游产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江北区旅游产业实现了四个突破:

  景区建设实现新突破。2007年保国寺景区由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我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2009年慈城古县城和绿野山庄又分别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景区建设的新跨越;慈城古县城景区被市旅游局评为2010年度最佳旅游景区,清风园获评“全国首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目前全区有各类开放的旅游景区(点)20余处,同比2005年增长了三倍。饭店餐饮业实现新突破。2008年远洲大酒店正式挂牌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实现了我区五星级旅游饭店零的突破;2010年江花宾馆正式挂牌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美国最佳西方酒店品牌,实现了我区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零的突破。全区国家银叶级绿色饭店(4家)、省星级餐馆(8家)、市花级经济型酒店(3家)、市最佳星级饭店(1家)均实现了零的突破。旅行社业实现新突破。全区国际旅行社(2家)、省百强社(3家)、省星级旅行社(6家)、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规模旅行社(5家)、市最佳旅行社等均实现了零的突破。旅行社总量20家,同比2005年增加了13家,翻了近两番。乡村旅游开发实现新突破。2005年区旅游局增挂区农家乐管理办公室和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牌子,编制了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全面启动乡村旅游开发。全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户)、省旅游强镇(街道)(2个)、省市农家乐示范点(特色村)(8个)、区级农家乐经营示范户(47户)均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不仅已经成为江北旅游特色品牌和市民休闲假日旅游的好去处,而且也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四)旅游项目开发获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江北旅游掀起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期,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落实资金和启动建设:总投资超200亿元的湾头休闲商务区(RBD),正全面进入征地拆迁和开工建设;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项目总投资累计已达11亿元;荪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引进宁波富邦集团公司,并投资了20多亿元加快建设;宁波都市农业园区引进落户了投资1000万美元的星期九生态休闲农庄(台资项目);五星绿野山庄投资总额超数千万元。总投资超亿元的宁波水产城配套酒店、澳翔大酒店、远洲大酒店二期等高星级酒店也正抓紧建设之中。在加快建设同时,江北区还着力推进项目开发的体制创新。全区各重点旅游开发区块如慈城古县城、保国寺荪湖旅游区、老外滩历史街区和湾头休闲商务区均成立了领导小组或管委会。

  (五)旅游节事营销再上新台阶

  以“休闲江北”为品牌形象,重点形成中华慈孝节和星期六·相约老外滩两大节庆活动。中华慈孝节已成功举办两届,并被评为全市十大节庆之一,期间举办“台湾桃园·宁波江北”两地旅游对接、“三慈”旅游合作签约仪式等系列活动,扩大了一定的影响力。“星期六·相约老外滩”至今已成功举办活动140多场,参与企业数达300多家,参加人数30多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6万多人次,已成为宁波都市最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在节庆营销基础上,我区还通过参与各类旅游推介、出台游客招徕政策、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加大广告促销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成了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改版升级了宁波都市旅游网(江北旅游网),新增旅游交通标识、标牌80多块,实现了辖区旅游交通导向标识全覆盖;改建了一大批旅游星级厕所和主要景区(点)停车场,建成全市首家旅游购物中心。

二、“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经验

  (一)政府主导旅游是确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经济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9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暨省级旅游经济强区动员大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应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旅游的财政投入,确保了旅游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二)科学的旅游规划是确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各级政府遵循市场机制,广泛组织各类专家力量,积极借用“外脑”,不断创新规划模式,开展了旅游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等各类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开展了《江北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30)》、《慈城古县城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慈城—保国寺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华东MALL旅游集散中心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和研究,通过《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等政策规范性文件,为古县城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三)自主创新和改革是确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我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模式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旅游热潮。“十一五”期间,我区在重点区块开发中进行大量机制、体制创新,成立了以宁波市副市长任组长的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和慈开公司,组建了保国寺-荪湖开发建设办公室,成立以中马街道为主体的宁波老外滩管理委员会,这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极大地解决了旅游开发建设瓶颈,大大激发企业投资旅游的积极性。

  (四)坚持产业化和市场化是确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在深入挖掘产品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宁波都市休闲旅游为发展方向,整合形成一批有特色、市场针对性强的环城游憩产品,举办一系列有广泛影响力的节庆品牌,推动资源优势不断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转化,加快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三、“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主要景区辐射带动力不够强

  主要景区如慈城古县城、保国寺人气还不旺,辐射和带动效应不够强,在开发中缺乏统一合力的旅游开发机制,缺乏有效的旅游绩效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部分经营者对发展旅游产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二)旅游品牌化建设不足

  缺乏市场影响力大的区域旅游拳头产品和产业带动性强的精品旅游项目,高星级旅游饭店数量和档次相比海曙、江东和鄞州等周边区县,仍有较大差距,同样缺乏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

  (三)旅游要素配置比较薄弱

  旅游产业要素配置不足,旅游目的地体系还有待健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自驾车营地和保国寺景区入口综合服务区等功能要素有待建设完善。缺乏规模化、品牌化的旅游餐饮,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有待进一步包装、挖掘。

  第二章 “十二五”江北区旅游业的发展背景

第三章“十二五”江北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三 、总体目标

  1、旅游综合实力显著增长

  旅游业成为江北区国民经济的战略型支柱产业。到201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比重保持在15%以上;旅游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长的动力产业,深化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形象产业,推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的先导产业。

  2、转型升级都市休闲旅游

  到2015年,形成以两大休闲旅游产业带、三大休闲旅游区以及五大休闲旅游基地为核心;以乡村休闲旅游为补充,城市休闲街区、自驾车、游船游艇等高端休闲业态为亮点,完善并提升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宁波都市休闲旅游的核心区。

  3、实现旅游惠民,推动城乡和谐

  进一步提高我区旅游产业对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推动我区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加速发展,发挥我区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

  4、休闲旅游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快

  旅游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1-2个旅游企业集团,“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品牌化发展成效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观光旅游实现优化升级,山地休闲度假、城市商务会展和服务接待体系实现突破性进展。

  推动集散中心、购物街区、旅游餐饮、娱乐设施等重点项目的配套建设,加强高星级酒店、度假村建设。至2015年,星级饭店总量达20家,其中新增四、五星级旅游饭店5家以上;星级餐馆总量10家;旅行社总量30家。

  5、多业态产品体系迅猛发展

  重点推动慈城、保国寺-荪湖、北部山地休闲游步道系统、甬江和姚江夜游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争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0个。

  在此基础上,推动城市观光、商贸、休闲、度假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建成一批大众自驾自助旅游接待产品和购物旅游产品,推进一批康体养生、运动健身等新兴休闲旅游产品发展,规范发展房车度假、游艇度假、商务会展等高端产品,使其成为宁波环城游憩带中心。

  6、旅游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提升

  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实现旅游要素转型升级,基本建成外接内联、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完善旅游集散、营销、咨询、预订、投诉、标识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第四章 构建“两带、三区”休闲旅游空间格局

  一、拓展旅游目标市场

  “十二五”期间,重点实现旅游市场目标的四个转变:一是优化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基础上,激活新兴市场和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提升高端客源比例、提升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水平,提高旅游市场开发的综合效率。二是转变市场发展方式,实现观光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的转变。三是开发重点以国内旅游为主、境外市场为辅,尤其注重长三角、浙闽动车线(温、福、厦)两大核心市场开发。四是在营销方式上,要实现简单促销向系统营销转变,重视各种渠道建设,积极发展网络营销。

二、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

  (一)入境旅游市场

  1、入境旅游市场目标。“十二五”期间,实现入境旅游市场的大幅度增长。

  2、入境旅游市场定位。根据江北国际客源市场亲近度和竞争态特征,“十二五”期间,江北入境旅游目标客源市场定位为:以港澳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为核心,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尤其注重台湾市场专项开拓。

  (二)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目标。“十二五”期间,国内旅游市场的重点目标:一是适度扩大市场规模,优化旅游市场结构,重点开发旅游消费能力较强的细分市场。二是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不断提高休闲度假旅游比重。三是改善旅游消费结构,增加人均逗留天数,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到2015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

  2、国内旅游市场定位。地域上以浙江、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区域为核心目标市场,尤其重点关注满足宁波都市游客的市场需求。同时紧紧抓住甬台温高铁和舟山连岛大桥开通契机,着力拓展浙闽动车线市场,尤其重点关注温州、福州、厦门等重点客源地需求。

  (三)出境市场

  出境旅游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正确引导,积极开发,引导居民到成熟、健康、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切实保护旅游者出游利益。鼓励市民区域内的中短距离旅游,加大力度开发近郊游市场,通过口碑效应,提升江北作为宁波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到2015年,全区居民年均出游达 2 次以上。

一、加强政府主导,形成旅游合力

  “十二五”期间,继续强化政府主导地位,推进科学管理。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将整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与经营,促进旅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包括系统运转能力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良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区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对区级旅游开发的指导、协调、督促、考核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的研究机制,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明确专人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各街道(镇)要强化领导职能,明确旅游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旅游重点街道(镇)应设立旅游工作专职部门,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二)完善规划体系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深化编制完成各专项、各区域规划和各重要景区的详细规划,重点推进休闲旅游基地规划、自驾车游线策划、乡村旅游带策划及重点项目详细规划。形成完整的江北旅游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旅游规划与市内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与协调,进一步发挥规划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监督,防止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以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为重点,促进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旅游业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旅游合作,积极规划推出一批跨市区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合作有实质性进展。加强省域范围内的多层次、横向纵向的旅游交流与协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一)加大政府旅游投入

  加大区级财政对旅游开发的资金支持,增加旅游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积极导向作用,确保旅游财政投入(旅游专项资金、营销资金)年度预算逐年适度增长。建立休闲、会展业专项财政预算与政策性引导资金,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

  (二)制定旅游扶持政策

  完善旅游发展政策,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加快旅游发展政策措施,为旅游业投资者在土地出让、税收、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融资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加详细的优惠政策,对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实行政策扶持。

  (三)落实旅游用地指标

  加快把旅游业建设用地需求明确列入各级土地利用规划。根据产业增长速度和建设用地产出水平,稳定增加旅游业发展的年度用地供给。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废弃厂矿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四)加快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

  进一步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鼓励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鼓励银行卡收费对旅行社、景区集票商户参照超市和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进一步研究适当降低对宾馆饭店的收费标准。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行业管理

(一)建立法制化管理体系

  不断优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秩序和整体消费环境,进一步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对旅游市场进行定期的专项整治。

(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制定《江北区乡村旅游农家乐标准化发展专项规划》,依据相关标准规范自驾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休闲旅游新业态的相关建设。在行业内积极推广旅行社品质认定标准和经济型酒店评定标准。加快旅游餐馆、旅游饭店、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等级创建评定步伐,力争到2015年超过60%以上的饭店(餐馆)、景区和旅行社进入标准化管理行列。

  (三)加强旅游诚信建设

  坚持以“诚信旅游”建设为指导,通过弘扬旅游行业诚信道德,优化旅游行业经营环境,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诚信信息共享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我区旅游业健康发展。以企业、个人诚信为重点,建成诚信旅行社、诚信饭店、诚信餐馆、诚信旅游景区(点),增强社会诚信度,改善社会信用关系,在辖区旅游企业中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完善江北旅游信用体系建设。

五、强化人才建设,加大旅游培训

  建立江北旅游与省市高校、中专职高和旅游培训中心的定期联络和长期合作机制,与国内外著名旅游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以多种方式培育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和旅游策划、产品开发等高级专业人才。

  建设终身学习型旅游人才培训机制,建立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持证上岗制度,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须与一定的学历教育挂钩,操作人员的职业资格与每年一定时间的岗位培训挂钩。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外学习培训,建立制度化的出国学习机制。

  成立江北区旅游业发展专家咨询组,由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宁波本地专家共同组成,为江北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智力支持。鼓励辖区的各类旅游高校、科研单位、旅游企业等建立相关旅游研究、咨询机构。

  发挥宁波经贸人才市场作用,不断面向国内外招聘高素质、智力型、专业化的旅游人才,目前重点招聘的对象是旅游规划、会展、产品研发、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中高级小语种导游等,切实加强江北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经理人和旅游专业人才有序流动机制。

六、抱团集约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旅游企业成立研发团队,设立研发机构,推动商业模式、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变革,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管理技术。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保护企业品牌建设,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尽快完成从品牌产品向品牌企业、品牌企业向品牌创造型企业等升级。对于中小型企业应鼓励其进行行业协作,打造统一的品牌与管理标准,强化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鼓励旅游企业运用多种金融工具,通过并购、转让等重组方式实现规模化的快速扩张。另外,要从信息技术和管理流程等方面,积极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旅游企业规模经济效益。

  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电子商务,通过资产组合或战略联盟、营销协作等方式将区域内的饭店集团、旅游中介企业、租赁公司、旅游景区(点),以及旅游金融、保险、IT 等相关行业联合抱团,全方位构筑旅游产业供应链。

  支持有实力的规模旅游企业跨区域经营,面向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本地品牌旅游企业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程度。


江北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