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彭山塔

发布时间:2010-02-09 16:29浏览次数:

  慈城西南城外,有座彭山,山并不高,山顶之上却高高立着一座塔,塔因山而得名,叫做“彭山塔”,塔的来历有点特别,传说是县官为与邻县争风水而建。

  慈溪余姚两县从来挨在一起,许多事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连区划版图也常常分不清楚,或者分而不清,历史上也几经调整更改,物产人物也常常归属不清,像绞在一起的油赞子。两县既是密不可分的兄弟,也常是争风比试高低的对手。这关系到了明朝成化年间,更演出了一场又一场的好戏。

  那年头,宁波同时出了两个才子,即赵文华和谢迁,两人官至出将入相,后者在余姚尊称阁老。两人曾为师兄弟,封官时师兄谢迁当了余姚县令,师弟赵文华就任邻县慈溪县官。

  新民上任三把火,师兄弟两人年轻气盛,新为父母官要为家乡做点好事,两人先是相约把县界划分了一遍。事后谢迁又自度让赵文华作了弊,自己吃了亏不说,余姚父老也跟着不合算,好风水让慈溪得多啦!此后又成天琢磨法子扳回局势。

  有一次,谢迁带着一班人,东转转西看看,来到一个地方,风水先生特别感兴趣,这里测测,那里量量,阴阳八卦掐指算算,说是在这里造座塔,形状如此这般,大小这般如此,余姚就占了风水,得了天时地理。谢迁听从啦,就招集泥水木匠,造起了一座塔。其形与众不同,余姚地形本来就如同一只横斜的砚台,如此一来,能够盛得风水,不再流失他处。

  说来使人难以相信,传说自从造塔之后,余姚确实一年好似一年,总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们安居乐业,读书做官的也越来越多。

  再说邻县慈溪,赵文华当任以来,先手得利,后面的戏却不见热闹,人还是原来的人,地还是原来的地,眼见隔壁余姚在师兄谢迁的治理下,光景一年好过一年,把赵文华急坏了,自己失了面子不要紧,家乡父老可不是好交代。赵文华思来想去,余姚造塔的事真个是不可不信,师兄与自家争风水的说法也不可等闲视之。

  赵文华一向灵巧,又转念一想,既然争风水,有风水这回事,我为何就不能与之相争?他一着来,我可以一着回,他一招攻,我必有解数。想到做到,赵文华也带着风水先生察看地形,出谋划策,总算有了好办法。

  这办法就是在慈溪县治慈城外,也造一座塔,塔形像一支毛笔,笔尖朝上,高高往上伸,就造成彭山顶上,余姚那形如砚台的地形,不是盛着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风水吗?就用这支笔天天蘸着那风水,画我慈溪的画,破它余姚的风水。

  彭山塔很快造好了,这一招果真灵验,慈溪一带竟慢慢富足起来,读书人中还有几个中了状元,赵文华威望也越来越高。

  这一来,余姚那边急了,谢迁早知赵文华造彭山塔用意,只是一时无奈,还得往下走着瞧,这会真的应验了,还得继续过招,往日是暗用心计,这一回算是明着来了。

  谢迁寻了机会,变着法儿朝廷告了一状,末了转弯抹角要求朝廷下令拆倒彭山塔。这一招自然难以奏效,争风水这种事信不信由你,只能暗下较劲,冠冕堂皇却说不通,嘉靖皇帝看了奏章,连声说道:“不可不可,此章实难准奏,他造塔,你也造塔,还是你造在先,他为何要拆?”

  谢迁状告不成,还是召集余姚“三老”商讨对策,众人又想出一法,用“笔架”架住伸过来的“毛笔”。这就组织起能工巧匠,在余姚境内造起石拱桥,一座多孔拱桥,就是翻过来的“笔架”,同时造起的还有石牌楼,也是耸立的“笔架”。余姚人这回又得意啦!这还不算,更厉害的一招,还数在姚江边开了一个镬厂,树起一支几丈高的烟囱,白天黑夜,红火腾腾,黑烟滚滚,要烧脱彭山塔这枝“毛笔”。

  争风水的故事还在继续,自然也有停止的时候,慈城的彭山塔至今还高高立在彭山上,彭山塔的故事还在传说。

信息来源: 江北区政府门户网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