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951395/2009-00453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09-01-20 |
根据省市对08年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推进中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我区确定了以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相关制度,增加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度,着力于稳定、发展的大局,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的工作目标,近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各涉农街道、镇的共同配合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年初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2008年度工作小结
(一)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夯实基层基础。
根据省市的安排,2008年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年,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机构并印发相关选举工作文件,在07年底就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主持的,各涉农街道、镇有关领导和区组织、纪委、民政、农水、信访等部门参加的换届选举工作村情分析会议,及早布置和安排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年后,根据市里布置,我区以一街道先行开展的形式,从四月份起进行了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本届选举,我区继续采用直接选举的形式,并在根据上级要求增加女委员专选,书面授权等新规程和各方势力参与干扰选举工作的不利情况下,全区坚持以规范程序,规范投票站设置为重点,在街道(镇)、村两级广大选举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区应换届的100个行政村,99个在6月底前如期完成,新产生一片年富力强的村委会成员。本次选举共产生村委会成员299名,其中主任99名(3名为一肩挑,新任主任30人,党员数为84名),委员200名(新当选64名,党员数为134名),村委会成员中的党员比例较上届有了明显的提高,在45岁以下的有110名,整体平均年龄为48。8岁,高中以上文化的有114名(其中大专以上25名)。本次选举共产生女性成员89名(主任3名),加上党组织中的女委员及书记,全区实现了一村一名女委员的选举工作目标。整个选举工作无重大突发或信访等情况发生,既达到了省市提出的“和谐换届”的目标,也为下步我区在农村各项事业的开展和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结合换届选举的建章立制工作,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在全区推开了村民代表联户制,接待制等形式的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主决策的村民自治形式,增加了村民对村务管理、决策的参与和了解度,使村务公开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选举工作基本结束后,区还举办了村书记、主任培训班,由区委主要领导及相关区领导专题讲授当前形势和农村发展趋势等课程,还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由政府各部门就重点工程建议,土地征用、新农村建设、计生等涉及村委会需协助政府开展工作的实务课题,使参加培训的村级主管(特别是新当选的)得到了充实和提高,为我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以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为抓手,规范村务监督机制
在年初,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结合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加强村级民主监督试点工作的意见》(浙委办[2008]19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区在区领导批示意见后,在区纪委的牵头下,专门进行了调研考察,并形成了初步的实施意见及村级监督组织的章程等相关材料,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前提下,提请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加强村级民主监督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北区委办[2008]30号),就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要求各涉农街道及慈城镇择样进行不少于3-5个村的试点工作。这次建立的村级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党组织纪检委员任主任,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村经济合作社监委负责人任成员,下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小组形式构成,进一步整合了村级各类组织的资源,规范了监督的程序、内容、做法。至目前,全村100个行政村中已有17个行政村进行了此项试点工作。为全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化和提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以发挥村民代表作用为重点,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决策
通过十年多来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推进,以村民代表会议为载体的村级民主管理、决策、监督机制的基本形成,但在近几年江北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中,随之而来的各项征地、拆迁及各级财政贴农、扶农资金的增多,加上部分基层干部法制观念不强,工作随意,也时不时在少数村引发各类矛盾、纠纷。其中,村民代表会议记录不全,签字不规范(个别以会议签到代替表决签字)等现象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此,我区采取了以下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在全区推广外漕村村务分级管理制度,在坚持民主管理、监督的前提下,提高村务事务办理的效率;二是重新编写区村务民主管理决策记录本,将村党组织、两委会会议记录与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本分开。同时每次会议将签到与表决情况签字分开。如一次会议有多个事项的,有村民代表提出逐一表决的,就每个事项逐一签字,使村级事务管理、决策的程序更加规范和民主;三是建立和推行村民代表联户制(或接待制),使村民代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村民,真实地反映村民的意愿、意见,同时,也使村民代表的职责权利义务得到较为均等的体现;四是定期安排村民代表的培训,通过各类形势报告、重大工程推进,征地拆迁等培训,着力在提高素质的同时,增强国家、集体意识,为城乡一体化推进奠定群众基础。
(四)以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为手段,加强村级事务管理和服务
自2007年以来,根据市里相关安排,我区至目前共在11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至今年 月底可基本完成,其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洪塘街道裘市村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一年多来的运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村干部反映来找的村民少了,有时间可以考虑到村民发展的大事,村民反映能办的事情办得快了,个别不能办的什么时候能办好也明白了,初步达到了试点工作的目标。近阶段,我区将对正在建设中的各个试点村进行指导、督促,争取在年底前达到10%行政村开展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的区考核要求,也为下步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开展和推广农村社区化管理和服务工作积累经验,以推行我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同时,年内还开展了日常村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第二批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的评比、申报等工作。
二、2009年主要工作
根据市对我区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区的定位,明年我区基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整合各类资源,规范村务管理的机制,突出村级服务,打造和谐、繁荣、整洁的江北新城区。主要工作:
(一)以省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标准为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全区行政村的村务管理总体水平,坚持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管理决策程序,在维护稳定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摸索行政村社区化服务的途径、方法和相关管理、运作机制,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特色。
(三)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适时实施撤村建居的推进工作,加快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适应并推进城乡一体化。
(四)加大对行政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培训力度,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整合各方力量,结合改善行政村办公条件、环境整洁、村民住房建设等有利村民生活、生产的各种工作或活动,为村民自治工作的推进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