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13日)

发布时间:2007-12-21 17:02浏览次数:

在宁波市江北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张南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变化巨大、成就显著的四年。四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八八战略”和“六大联动”战略部署,全力打造都市经济强区和生态文化大区,持续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四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生产总值由28.3亿元增加到119.6亿元,年均增长15.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5.8亿元增加到26.07亿元,年均增长4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2亿元增加到69.6亿元,年均增长70.7%,主要指标增幅名列全市前茅。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43.1亿元,年均增长4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3家,实现产值317.9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1倍和7.5倍。销售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1家,其中金田铜业集团去年销售突破200亿大关,列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30位。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200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亿元,是2002年的4.2倍。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全区已有中国驰名商标2只,中国名牌产品1只。开展了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并获得全国先进。
  服务业加速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7.7亿元,是2002年的5.7倍。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亿元,是2002年的2.7倍。航运及相关企业40多家,总运力突破100万吨,占全市50%以上。引进宁波远洲大酒店等高档次宾馆,老外滩、槐树路、日湖等区块为代表的餐饮业不断发展,去年全区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亿元,增长17.6%。房地产开发步伐加快,“居住在江北”的理念逐步深入。汽车销售规模不断壮大,已集聚汽车销售企业近60家,销售额占全大市的20%以上。旅游业稳定发展,保国寺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4A级景区验收,都市农业园区完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慈城五星村成为我省首批9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点之一,农家乐项目全面启动。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建成水果、盆景、优质稻米等多个市级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相继完成姚江堤防、英雄水库加固、茅家河整治等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启动实施西水东排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村庄整治及示范村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山林承包工作顺利完成。出台并完善了土地征用后货币资金处置办法,32个村完成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52个村实行集体收益分配。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去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1.4亿元,是2002年的2.2倍。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继续强化,去年合同利用外资902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20万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1.8倍和2.6倍。引进内资项目590个,注册资金16.9亿元,是2002年的3.2倍。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其中外贸自营出口额7.5亿美元,是2002年的7.8倍。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四年共新办境外企业17家,累计实现境外营业额8140万美元。
  (二)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城区功能明显提升
  四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宁波中心城区的总体目标,深化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城乡规划工作不断深化。编制完成了江北区生态建设规划、江北西区分区规划,完成了江北核心滨水区城市设计、湾头半岛开发建设规划,调整了江北城市工业功能区及投资创业中心控制性详规。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育才北路及延伸段、北外环线、保国寺旅游线、人民路二期、江北大道拓宽改造等工程建设。配合市实施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及绕城高速西段,启动了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建设,积极推进惊驾路、城庄路、机场路、大庆南路、环城北路等路桥建设。城乡电网进一步完善,建成洪塘220KV和荐江110KV等变电所,基本完成农村改水工作。
  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有序推进。配合市政府相继建成了宁波大剧院、老外滩、城展馆、美术馆、日湖公园等重点区块。慈城古县城保护和开发顺利推进,部分景点对外开放;慈城新区“三路一湖”建设开始实施。启动核心滨水区大庆南路综合组团区块开发。基本完成投资创业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湾头半岛开发完成可行性论证、空间形态规划征集方案评审和安置小区方案征集,成功举办了湾头设计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滨水城市论坛。
  城乡综合开发顺利实施。建设外滩花园、北岸琴森、天水家园等商品房430万平方米,建设姚江花园、枫湾家园等农民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完成旧城改造24.3万平方米,老小区整治76万平方米,配合市政府实施经济适用房建设165万平方米。
  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配合市政府完成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生态公益林、通道绿化、山体绿化建设加快推进,获得“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称号。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区级河道保洁率均达到100%,慈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加强对城市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区环境明显改善。
  (三)和谐社会逐步形成,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年来,我们围绕和谐社会构建,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教水平不断提高。“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四年来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7项,其中国家级计划项目31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人才总量达到2.6万多名,比2002年翻了一番。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城市社区全面达到科普社区标准。教育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建成了实验小学、姚江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慈城中心小学、广厦小学等一批现代化学校,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50%。全区示范性学校达到46%,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率达到70%。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均衡化教育全面实施,完善了以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建成省教育强区,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较好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积极防范“非典”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得到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5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新建或改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城乡两级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强化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出台了《江北区农民健康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纲要》,实施并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到98.2%。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成功创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
  精神文明创建蓬勃开展。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八荣八耻”荣辱观,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城乡居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开展“温馨社区”创建,获得省级文明城区称号。群众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成立了江北区文联,连续举办了四届“外滩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外滩和慈城两大文化品牌初步形成,慈城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功举办了两届全民运动会,健身设施村(社区)覆盖率达到100%。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白沙街道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街道称号。
  就业再就业扎实推进。积极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5万个,帮扶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万人,帮扶成立非正规就业组织121家,发放各类创业贷款508万元。开展城乡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累计培训劳动力7.6万人次。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立了区劳动争议仲裁院,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建立以低保救助制为主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低保及边缘家庭发放助医、助学等救助金4519.9万元。成立了江北区慈善总会,募集慈善基金3398万元,冠名基金1.3亿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帮扶残疾人,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参保人数达到3万多名。先后出台实施了低标准养老保险办法、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初步建立起覆盖各类人群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5.9万人和6.8万人,分别是2002年的2.3倍和3.1倍。
  社区和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年来,新增社区办公服务用房0.8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促进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持续推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被评为市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区。圆满完成了全区撤镇建街、第六届社区居委会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滩坑水库移民年度安置任务。
  (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事工程扎实推进
  四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693元、9175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8%、48.5%。恩格尔系数降至38.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水平控制在2%以内。旅游、休闲、保健等现代消费不断升温,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坚持为民办实事,四年来,相继完成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18个与我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程。完成了白沙、孔浦、双东坊等城区菜市场改造,全力推进“百县万村放心店”建设,创建农村放心店114家和农村连锁超市67家。
  (五)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四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法治江北”和“平安江北”建设,大力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公务员法》,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了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圆满完成“四五”普法任务,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扎实推进“平安江北”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调处各方利益关系,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组织“民主评议机关”活动,开展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行政成本”为主题的效能建设活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高质量完成区政务外网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决策行为,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政府决策机制,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得到贯彻落实。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通报重要工作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向区政协通报工作,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60件,政协委员提案379件,按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6%以上。重视依法理财,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健全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同时,侨务、民族、宗教、档案、老龄等工作也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取得的巨大成绩,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更凝聚着全区上下和社会各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江北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江北发展的各级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矛盾和不足:产业层次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有待加强;资源和要素制约尚未有效缓解,集约利用有待加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强化,纯农增收办法不多,农民向市民转移难度较大;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社会管理难度加大,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因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矛盾增多,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江北的关键时期,也是江北区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争先创优,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努力走在发展的前列,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积极实施“六大联动”和“中提升”战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江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扬长避短,迎头赶上,敢为人先,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发展途径,更加注重丰富发展内涵,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打造都市经济强区,构建生态文化大区”的目标,加快实现“三大转型”,全面推进“四大突破”,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江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的要求,以创新促转型,以改革求突破,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把区第七次党代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
  ——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都市经济强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实现双翻番。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三产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和集约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园区基本建成,宁波航运物流中心、休闲商务中心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到2011年,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3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2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20%以上。
  ——新型城市建设实现新拓展。设施现代、空间合理、城在水中、田在城中、环境宜人的田园城市形态基本具备。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绕城高速西段、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二期)、“五路四桥”江北段、环城北路、大庆南路等为骨干的交通网初步形成。城乡排污、供水干管基本建成,城市功能逐渐向八大区块拓展。核心滨水区商务、文化、休闲、旅游功能明显增强,基本完成非成套房改造、城中村改造、老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宁波中心城区形象有较大提升。江北西区形成以居住、旅游、生产、商贸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日湖大剧院区块特色服务业形成,湾头休闲商务区、慈城古县城、慈城新城、洪塘休闲度假区、市场园区等“八大区块”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完成新区商务中心建设,启动城西港区建设,争取启动庄桥机场、铁路北站搬迁。到2011年,中心城区面积增加到30平方公里,新建农民安置社区100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8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实现新提升。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公共设施、社会事业的资源配置与城市协调同步。农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公共交通、社区医疗等公共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农村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与城区同步发展,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新农村建设分类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继续深化,“撤村建居”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到2011年,20%的村达到省、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标准,100%的村完成村庄环境整治,5个村建成现代设施农业示范村,3个村建成乡村旅游特色村。
  ——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所有人群,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人才流入量年均递增10%。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完成慈城中学、天水小学、江北实验中学、天水中学、谢家安置房配套中学等学校建设;新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区人民医院,新建改建洪塘、甬江、白沙、文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区文化中心,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和省体育强区。社会治安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2008年前超过万元。到2011年,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的各项指标。

2007年政府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保持我区良好发展势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安排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宁波市“中提升”战略实施为契机,加快服务业平台建设,努力在培育现代服务业和提升传统服务业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大庆南路综合组团、人民路周边地块的开发,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或办事处,不断为市场提供服务业发展载体,积极培育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快相关地块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江北区精品楼盘。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适应江北人口不断集聚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消费要求,着力引进符合各阶层需求的餐饮、娱乐、超市及大型商场等传统商贸项目。培育日湖婚庆广场、大剧院、老外滩商圈,争取粮油市场、汽车市场、海运产业园开工建设,启动江北市场园区建设。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物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主干道两侧及城区工业区块“退二进三”步伐,研究促进工业区块腾笼换业的政策。大力推介都市游、古城游、山水游、乡村游,逐步打响“休闲江北”品牌。
  着力提高工业运行质量。继续坚持树强扶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支撑作用,促进工业整体结构优化,力争全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家、上亿企业40家,新培育5亿元以上企业1家。加快培育第二梯队企业,注重工业政策绩效评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重点扶持符合先进制造业和都市工业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争创省科技强区,重建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和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机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引进和产业化。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家,区级研发机构2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鼓励实施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继续推进品牌战略,注重品牌培育和引进。优化人才集聚环境,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统一招商政策,强化招商力量,丰富招商内容,创新招商方法,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基本经济单位总量。全年合同利用外资力争完成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8亿美元。调整投资创业园区剩余空间的规划布局,抓好全区闲置低效资源的盘活,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形成的龙头项目,注重引进研发机构、技术、管理和人才。同时突出抓好服务业招商,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重点引进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在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探索土地指标紧缺和供给方法改变情况下的招商模式。继续做好项目筛选入库工作,充分利用浙洽会、甬港经济论坛等重大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继续扶持自营出口生产企业,进一步优化出口队伍。积极鼓励一般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变,发展进口贸易,扩大紧缺能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引导更多的企业开展对外经济。
  (二)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
  加快重点区块开发。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八大重点区块和十八个组团建设。推进大庆南路综合组团区块的开发,启动桃渡路部分出让地块建设。启动湾头半岛农民安置房一期建设。推进慈城古县城保护和新城开发,做好慈城片区规划,推进古城三大景点建设,基本完成慈湖景区、清道观景区建设并对外营业,完成新城“三路一湖”建设,初步形成新城路网格局。加快亲亲家园(二期)、洪都花园(二期)等房地产开发,集聚江北西区人气。着手庄桥机场搬迁的前期工作,力争铁路北站实施搬迁。
  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一期、杭州湾大桥南连接线、绕城高速西段建设。继续推动“五路四桥”涉及我区的惊驾路外滩大桥、城庄路湾头大桥、机场路青林湾大桥及通途路庆丰桥建设。完成环城北路西段改造,启动环城北路东段建设,完成大庆南路拆迁并启动建设。做好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二期的前期工作,加快北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完成北岸琴森北侧规划路东延、建业街、东盛街、天合家园南侧和西侧规划路等道路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推进电网建设“114”工程,争取完成庄桥变、彭山变建设,完成26个农村电网改造。
  认真做好征地拆迁与旧城改造工作。以拆旧建新为主要手段,强化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实行有序集约、综合开发。推进大庆北路、大通北路沿线区块等非成套房改造。实施宁动小区、义庄巷小区等老小区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农民住房、保障和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慈湖人家二期、枫湾家园二期、市经济适用房、城庄、永红等农民安置房建设。继续做好违法用地、违法建筑整治和巩固工作。
  继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认真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充分发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职能作用,继续推行区域分级管理,深化网格化管理,强化夜间巡查和定期集中整治,加大重点时段的管理力度,探索和实践城市管理新模式。完善村级公路养护机制,大力推进生态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英雄水库上游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实施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和畜禽养殖关停并转工作。加强对烟控区、噪声达标区工业企业的监管,落实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企业的监控制度,加大对污染源监控,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进一步完善内河治理和保洁,继续实施对辖区采石场的复绿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保洁、收集和集中处理水平。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切实抓好都市效益农业。依法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生产。加强优势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力度,抓好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推广绿色农产品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加大对设施农业扶持力度,整合资源,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基地改造,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努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培育区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家。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重点对农业企业创牌、标准化认证、外出参展进行扶持,鼓励企业闯市场,扩大生产规模。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沿江、沿河流域和平原林网建设,实施好4座水库上游集雨区的绿化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全面推进区级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成园林式村庄2个。加强全区水利布局规划与控制,加快城市防洪、水库防险、河道防汛等重要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全面完成姚江城市防洪工程、英雄水库保安工程,完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慈江灌区节水灌溉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慈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年内完成庄桥灵山村段的整治任务,着手做好都市农业园区段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大对农村道路养护、河道保洁、绿化、路灯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维护机制,切实减轻村集体经济负担。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载体,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年内创建省市级示范村3个,基本完成整治任务,继续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建成联网公路25公里。
  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创新股份经济合作经营管理体制,完善财务制度管理,规范运作程序,探索建立经营管理者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和股权内部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在进一步完善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土地使用权向大户流转,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
  完善基层民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全区村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意见》,着手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坚持权力公授,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体制;坚持村务公决,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坚持群众公信,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坚持结果公评,进一步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文化大区建设。继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启动区文化中心新建工程。以三江文化长廊、宁波大剧院等文化设施为依托,以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为契机,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打造文化精品,打响文化产业品牌。加大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大力举办“我锻炼、我健康”趣味健身系列活动。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和发展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集中精力抓好初中教育,努力提高初中办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平稳推进小班化教育和“五四”学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级干部培训、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快“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教师、特级教师”四级培养体系建设,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在全面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困难家庭帮困助学体系,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品牌。加强幼儿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实施区人民医院、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成2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建或改建工作。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八大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农村卫生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江北区名医和大学生村医工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
  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积极探索“撤村建居”模式,深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继续开展“温馨社区”创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十分钟生活服务圈”,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深化“数字社区”创建,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范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继续开展“十佳社区工作者”评选,提高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指导,注重规范,认真做好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
  切实增强就业再就业服务。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强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拓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就业空间,多途径开发就业岗位。实施积极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制订出台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打造公平就业环境。充分发挥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作用,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企业订单、农民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创业培训,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护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各项保险覆盖面,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提高各类人员的参保率。着力解决城镇老龄居民医疗保障问题,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积极扩大失业和生育保险。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农民工劳动就业环境。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困难家庭生活保障档案,努力推进分类施保。进一步巩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认真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救助政策,逐步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加大政府临时救济资金投入,增强救助力度,扩大救助面。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等公益事业。以创建省老龄工作先进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区老龄事业发展。切实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争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全面完成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并努力解决好移民安置后的生产生活。
  深入开展“平安江北”建设。建立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防范预警、排查化解、及时处置三大工作体系,构筑“打、防、控、疏、强、责”一体化的社会治安治理机制,着力打造“平安江北”。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积极探索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来电的办复工作,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有效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狠抓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努力防止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和火灾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市场规范有序。
  (五)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当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制度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依法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便捷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立政府与公众沟通平台。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社会听证和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完善行政投诉处理机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面推进“法治江北”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落实我区“五五”普法规划,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完善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健全领导下访、约访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和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面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加快推进“三大转型”为己任,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拼打硬仗的工作能力,狠抓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制度公开,健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督查督办制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活动,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按照建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根据民情民意,今年我们要切实办好与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五方面实事:
  1、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江北实验中学、天水小学主体工程,启动慈城中学建设;
  2、完成10处以上城区老街巷改造;
  3、完成康庄路及骆观线的路灯亮化工程;
  4、实施乡村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年内完成河东、费市、洋市、妙山4个菜市场改造;
  5、实施清水河道与内河截污整治工程,计划疏浚河道50公里以上。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心,发奋图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江北而努力奋斗!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门户网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